融数字课堂,助教学相长——信息技术 2.0 项目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
新闻资讯
2023-07-02 11:22
49
0
![]()
— 信息技术 2.0 项目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 —
三月拾春酿花,六月流萤染夏。仲夏之处,青草已成,阳光鼎盛。在这充满希望且收获的季节里,厦门市大同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研讨展示活动拉开了帷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我校以“融数字课堂,助教学相长——信息技术 2.0 项目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为主题,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绕三大主题,开设 3 个专场活动,推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展示课和微分享。
6 月 7 日上午为艺术专场,主要围绕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两个微能力点进行教学展示以及微分享。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许艾老师,带来的一节融合创新应用教学的音乐展示课,执教内容为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海德薇格主题》。课堂中许艾老师借助“希沃白板”和“希沃易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模仿、合作、探究等丰富的音乐活动,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领会音乐所塑造的哈利·波特勇敢的特质,理解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表现。
活动第二环节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黄颖敏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细致入“微”共创新“课程”——《小青蛙找家》微课程课例分享,分别从信息技术支持,引领“微时代”;信息技术支持,引领“微时代”;丰富课堂形式,搭建“微情境”;加强基础知识,创造“微能力”四个方面让大家了解“微课”和“微课程”的区别,以及如何将其运用于音乐课堂实践中。
活动的第三环节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林王如茵老师带来《茶润童心·育核心素养——茶袋包装设计》的微分享。林老师以 2022 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结合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这一课包装设计知识,创设茶博会情境,构建任务群,渗透茶文化的人文内涵。在导入环节,尝试用微信小程序;新授课运用 umu 互动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单,和包装盒设计示范视频;以视频剪辑方式,发布在学校公众号视频号进行展示投票,师生评价。运用信息化手段展现美术学科教学,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场活动最后,厦门市大同小学的廖思凡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从教材与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亮点三方面,为大家分享了案例《玩偶大本营》第一课时手指偶。在教学中,廖老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美术教育这个载体,营造氛围,创设情景,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去感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美术的魅力。
信息技术引入艺术课堂,打破了传统艺术教学模式,让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效率也得以提高。
6 月 8 日上午为语数英专场,本场主要围绕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两个微能力点进行教学研讨。
首先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曾文琪老师带来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毛虫》课例分享。曾老师以思维导图为学习支架,在拍摄定格动画的创意表达中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课堂运用“希沃”设计演示文稿,创设真实情境,直观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真实情境的学习中让学生运用“剪映”进行拍摄动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表达对小毛虫特点的理解,借助“国家云平台”做到即时分享上传,当堂互动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最后学生通过使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互动”功能创设情境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多维互动,走进文字背后蕴含的道理,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接着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郑芳琳老师带来四年级下册《Module5 U1 We'rehaving a party.》课例分享。在单元主题“love for mother”的引领下,郑老师的课堂运用了“希沃”设计演示文稿,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信息技术下的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借助“易课堂”辅助英语教学、采用平板交互功能,在 watch and choose 和 watch and match 等环节中能直观看到学生的正确率和完成率,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地。最后让学生通过“希沃易课堂”的发表观点功能,让学生自评,并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反馈。“希沃易课堂”的使用则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外化”,课堂中能真正呈现“学习发生的过程”,真正实现了语言教学课堂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交流,再到多向交互的“大迁徙”。
随后,厦门市大同小学的蔡铭老师结合“小小动物园”的习作教学案例,带来了题为《跨越媒介,多元建构》的主题分享。蔡铭老师分享了如何基于教材解读,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生机的进阶。依托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枯燥的作文情境借助音频、视频的形式进行直观、生动的展示,从而帮助学生刻画形象,促进表达。依托信息技术,利用白板资源添加细节,借助电子书包等整合资源,从而实现高效交互。依托信息技术,通过优课智慧课堂授课系统,将明确的习作要求共享在学生的平板电脑上,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评价标准,从而实现评改成效。
紧接着,厦门市大同小学的戴永昌老师结合《多边形面积的复习》整合案例,分享了如何利用希沃白板资源、微课资源、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探究型的数学学习活动。戴老师借助动画、几何画板,直观地呈现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快速的建构知识间的关联,借助希沃白板的交互功能,提供给学生充分说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
最后,厦门市大同小学的洪惠鹏老师做了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课程标准的低年级无纸笔测试》的专题分享。双减背景下,无纸化测评一度成为评价改革的最热词。信息技术应该以何种方式助力无纸笔测评,是学校无纸化评测评研究的重点问题。洪老师借助 IPRT 模型分享了如何基于课标进行评价目标的设计,如何依托信息技术进行评价内容的设计,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班级层面、学生个人层面的评价量表设计,以及如何依托信息技术统整评价方案,实现高质高效的无纸化测评模式。
6 月 8 日下午为体育专场,本场主要围绕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两个微能力点进行教学研讨。
第一节课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张煜玮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基本运动技能《小篮球拍球与游戏》一课,张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将信息技术与各种游戏练习和比赛结合一起,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拍球的部位和手型,让学生对动作要领有直观感悟;接着通过视频展示练习方法,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练习手段,让学生学生不同的运球节奏,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增强学习的信心;最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游戏方法的介绍和展示,让学生更快明白游戏与比赛的方法,提高课堂练习密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同时让学生更好的享受课中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节课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胡炎昌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专项运动技能《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胡老师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触球部位、跨步转体、探肩的演示,解决了传统不清晰的展示,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并及时捕捉课堂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由针对性进行指导,更直观有效的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队形变换、游戏和比赛方法,使练习更加快速、高效;利用动画进行体能练习,改善学生枯燥的体能练习,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学得有趣,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节课由厦门市大同小学的吴建军老师进行《信息技术助力“学、练、赛”教学模式》的讲座,吴老师围绕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一、实施背景,二、内涵与意义,三、信息技术的特点,四、实施路径。为与会教师明晰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提供的便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最后,与会教师对本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发言,认为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应用在课堂,能直观、高效的服务与课堂的讲解、示范,队形变换,游戏及比赛介绍;诊断、分析课堂中出现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与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的最后,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袁思泽老师对本场活动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袁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的课堂教学,也对老师们的案例分享给予了肯定。同时,袁老师提出了创建智慧教学环境的期待。袁老师认为,可以以效率提升为大方向和目标,基于原有的核心学科,在把握原有学习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智慧教学。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郑仁凯老师莅临现场指导,并传递了技术赋能聚焦人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场域、营造教学新样态,促成师生新发展的理念。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本次“信息技术 2.0 项目”活动通过实践、分享、研讨等方式,进一步推进了每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将重装出发,向深处行,到高处见,期待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慧教育新征程!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制作:校园文化宣传中心
审核:校长室
![]()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厦门市大同小学",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