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崛起,你看好吗?
中国汽车这次真的站起来了吗?
最近,长城一纸举报信和比亚迪掐了起来,这种友商之间薅脖领子拖入地面掐架的戏码,过去只在智能手机行业见过。
这件事关注度如此之高,也从侧面反应出来一个事实:中国汽车,似乎正像十年前的中国智能手机一样,用弯道超车的方式实现崛起。
然而,过去40年,我们听到过太多次“国产汽车崛起”的声音,从市场换技术、到奇瑞研发出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发动机,再到吉利收购沃尔沃,每一次都让人感觉中国汽车工业的天快要亮了,可事后去看,却多少有点像是一遍又一遍的“狼来了”。
那这次,是玩真的吗?
先看硬指标,销量数据。2022年,比亚迪分别超过南北大众、南北丰田等一众合资品牌,成为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最高的品牌。40年以来,这是自主品牌第一次站在这个位置上。
整个2022年,自主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49.9%,与2020年对比,短短两年时间,增加了10个百分点,这些份额几乎全是从曾经最受欢迎的日系和德系品牌那里抢到的。
进入2023年,虽然直降9万的雪铁龙打响了合资品牌史无前例的降价潮,但明显无力再阻挡比亚迪为首的国产车的热销。
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6.9万辆,同期日本汽车出口量为104.7万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除了销量数据,在满意度或推荐率方面,国产汽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咨询机构的数据,中国品牌在2022年的推荐率首次超过国外非豪华品牌,这也说明越来越多的车主在向身边人推荐国产车。
当然,真实的世界不是由数字构成的,事实上很多年前,哈弗H6早就是SUV品类的销量冠军了,五菱宏光也是常年霸榜MPV,为什么没人觉得中国汽车崛起呢?之所以这1、2年,感觉国产车突然站起来了,除了销量增长我们认为还有三点原因。
首先是网络热度,这几年,汽车行业的热搜甚至全网的热搜一直被国产汽车占据着,从蔚小理老板们的雷人语录,到比亚迪销量超越特斯拉,再到雷军余承东的跨界入局。
这几年,进口品牌出圈的话题基本上只有特斯拉刹车和mini的冰淇淋,而国产汽车的话题度却呈现爆炸式增长。
更年轻、更具攻击性的宣发战略,近几年被所有国产汽车采用,无论是创始人亲自下场,还是友商之间写小作文,抑或是余大嘴这种手机行业“明星选手”的跨界演出,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讨论度之外,国产汽车的另一点蜕变,是从以前的单品爆款进化成了全品类全价位都有能打的产品。
很多年前,哈弗H6、五菱宏光就曾常年登顶销量冠军,而今天的销量榜上,除了众多20万以下的国产家用车在轿车、SUV、MPV销量榜上的亮眼表现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价位车型。起售20万元以上的比亚迪汉在2022年销量超过27万,排名轿车销量榜的第5名。
售价30万以上的理想L7/L8/L9,蔚来ET5/ET7、腾势D9等产品都在自己品类逐渐站稳脚跟,算是挤进了BBA主导的豪华品牌牌桌。再加上今年百万豪车仰望U8的发布,也给了国产汽车更大的想象空间。
国产汽车突然站起来的最后一点原因,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定价策略的变化。
没人能否认,现在的国产汽车在三电系统、混动技术、智能化以及车辆可靠性等技术维度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部分实现了全球领先。
过去国产车与同级别合资车相比,最大的优势只能是价格,同样的空间我价格能比你低几万。
而现在,国产车敢把价格卖到跟合资车差不多,底气是通过混动技术,做到了比合资车更省油,通过智能化创新,做到了比合资车更智能,更好用。
尤其是在很多人对纯电动车保持观望态度的情况下,混动车事实上开辟出了一块新市场,可以让一部分用户更放心地购买新能源汽车,这在20万以下的轿车和SUV市场以及网约车市场杀伤力很大。
其实这两年中国汽车的崛起,还有一个侧面的佐证,那就是国际影响力,中国汽车工业70年,能反向输出,影响海外巨头的决策,这还是第一次。
除了冰淇淋事件,今年上海车展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儿,应该是这次车展吸引了一批海外汽车高管前来考察,围在国产车型旁边,仔细地查看和询问。
有媒体报道,这次大众包了两架从德国飞上海的飞机,拉上集团总部以及奥迪、保时捷等旗下品牌几十位高管来参加车展。
大众可不仅仅只看车展,最近他们调整在华管理架构,给了中国区管理层非常大的自主权。
除了德国的大众,日本的丰田虽然一直在质疑当下电动车的技术路线,但去年曾有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爆料,丰田日本总部买了几十台比亚迪进行拆解,由于这些零部件上标识的都是中文,所以他们又招聘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专门负责拆解和翻译工作。
可以说,中国自主品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实现了向传统燃油车巨头的反向输出,开始影响整个汽车工业的商业决策。这在中国汽车工业的70年历史中,还是第一次。
综合看下来,中国汽车这次的崛起,与以前若干次的“狼来了”不一样,是玩真的。
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能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目前的一些问题,我们也不应该回避。
首先在技术层面,智能汽车必备的车载芯片和底层的操作系统上,目前还比较依赖国外技术。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汽车的出口量有了非常高的增长,但还没有全球畅销的爆款车型,全球最畅销的车型榜单中,国产汽车还没有进入过前20。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同质化和挣钱能力的问题,国内厂商目前的内卷程度,宣发的夸张程度,我们很难判断是否还在健康的范围内。
同质化的竞争,也就导致想要销量,就只能降价。虽说咱们消费者对降价这事喜闻乐见,但亏本卖车肯定不是长久之计,现阶段国产新势力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而作为龙头的比亚迪2022年的净利润率也只有3.9%。而通过这张表格,与海外汽车巨头的利润进行对比,可以看到,特斯拉15.4%的利润率是多么恐怖。
好了,今天给大家详细分析了国产汽车的崛起和隐忧,总的看下来,中国汽车的弯道超车,是真实存在且正在发生的。
国产品牌高质量的竞争,对我们消费者绝对是一件好事,就像手机行业,中国的消费者会有更多选择,也能用更低的价格体验到更好的技术。那么,你会更看好哪个国产品牌呢?原因为何?咱们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
1.2022年中国市场汽车厂商零售及批发销量排行榜,乘联会,2023.1.11;
2.全球第一!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证券时报,2023.5.15;
3.从入门到入坟,日本为何错过电动车?,饭统戴老板,2023.2.22;
4.“大众”中国市场新架构意味着什么,经济日报,2022.6.24;
5.外国车企高管上海车展取经,上海汽车报,2023.4.23;
6.你在嘲笑合资车企,合资车企也在嘲笑你,远川汽车评论,2023.3.30
亿欧智库发布《2022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研究报告》,本报告从全球角度扫描核心和潜力玩家,挖掘企业战略布局、分析技术研发路径,解析企业运营思路,并深层剖析关于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经典案例。结合全球能源革命的主旋律,报告分析了车企主动学习动力电池技术背后的原因,预测了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潜能,构建“锂自足、锂循环”的完美生态闭环,最终完成对未来产业链发展前景的预测和展望。
欢迎关注公众号,添加小助手后回复报告名称获取完整版。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亿欧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