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干趴下去的张雪峰,戳了多少人的肺管子?

新闻资讯   2023-07-02 14:49   51   0  
高考是终点,但更是起点。
分数一出,全家老少齐上阵,这几天对于众多家长来说,天大地大都没有填报志愿大。
因为毫不夸张的说,填报志愿的这几天甚至能决定未来几十年人生路径和方向。
但这里牵扯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该怎么选,到底是听家长的、听老师的、听教授的还是花重金听张雪峰这种专业人士的一句劝?!
前几天各种查分哭与乐的场面刷屏,搞的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聊几句,特别是有教授站出来怒批张雪峰不让家长选择新闻学之后,更想聊一聊。
作为过来人,我想很多人太知道同样分数不同专业、不同城市、不同背景、不同平台,区别有多大了!
对于大部分学子来说,家庭背景基本相差不大,在这个前提下,选对专业、城市就尤为重要。
有的专业不用毕业即意味失业,有的专业明显不愁就业。甚至,分数相同的两个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城市,十年之后就可能是一个天一个地,同学聚会上“一见高下”,背地里成为被嘲笑对象。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高考填志愿那会非常纳闷,学了十来年就为考大学,偏偏学校里不开设专门的填报志愿指导课程。太多学生都是糊里糊涂拿到一本指导书,从书上第一次看到大学名字,但完全不了解里面的一些专业是干什么的,又能干什么。
至于问家长,不好意思,大多家长更是两眼一抹黑,做父母的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好然后考个好大学,对于挑什么样的大学、找什么样的专业,家长往往比孩子还糊涂。
我考大学那会很多同龄人的爸妈都没上过大学,现在的家长许多都经历过高等教育,相对来说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懂得研究这个盲点,但不能否认的是,每年一千多万考生,没办法自己去研究明白怎么报考怎么选专业的占绝大多数。
截至2022年我国有3000多所大学,其中本科1270所,专科院校1400多所,根据最新的教育部专业目录,大学本科总共分12个门类,93个大类,792个专业。
回到开头的问题,填报志愿,该怎么选,到底是听家长的、听老师的、听教授的还是花重金听张雪峰这种专业人士的一句劝?
这么多的门类和细分专业,家长也罢,老师和教授也罢,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搞得明白,术业有专攻,他们在这块是外行。
而填报志愿是个极其专业的事情!
张雪峰团队吃的就是这碗饭,赚钱的同时也确实帮到不少人,人家干的就是这份职业。
所以之前我刷到张雪峰的那个视频,还给点了赞,因为我觉得在这块他有发言权。
视频里他对学生家长说,“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崩溃的。”“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没看过原视频的可以去找一下,原视频比我说的更具体。
张雪峰表示新闻传播曾经是很好的专业,那时候媒体兴盛,电台、报纸、电视台还有网站的编辑记者,而现在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学新闻传播的80%都没有从事本行业的。
老张讲的爽快,没想到很快有教授出来痛批他“害人不浅、误导公众,千万别被这样的网红忽悠”,并且现身说法,表示自己的几个研究生去向都不错,“重庆本地媒体很缺人”、“媒体招不到新闻专业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有很多其他选择”,等等。
从这位张教授的字里行间就能明白,其实两人根本就没站在同一个层面看事务,典型的鸡同鸭讲。
一个表示要选对大学选对专业,让自己未来好就业,能吃饱饭。
一个不但吃饱还早已吃好俯视众生,看到的只有拔尖的那几个学生。
光画大饼却不解决问题,别人解决问题赚钱又这不对那不对。
没这样的道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真填报志愿,或多或少都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反复横跳。
最终要怎么选,就像掷色子一样,买定离手,后悔最没卵用,虽然很多人照样后悔。
但至少大家都一样,是凭本事考出的成绩,凭成绩填报的志愿。


End -

文章写尽天下事,只为俯首看苍生!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小编微信:

gss15732022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国时社",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