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生到“大专家”:她是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新闻资讯   2023-07-02 19:57   69   0  
点击上方“医学之声”,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医学之声 





这是南京市第一医院B超室门口两名病人的对话。
“你找谁看呢?怎么排队这么久还没有轮到?”
“我找李萍主任,找她看病的人多,她看得又仔细,肯定要多等一会儿了。”



2016年李萍支援新疆,为当地患者诊治

“她看得是好,七年前,我在老家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当得知检查结果的那一刻,我傻眼了,脑子一片空白。在我的印象里,但凡是癌,就叫绝症,人凡得了绝症离死亡还能远得了吗?”

“听权威人士说,凡癌症,要查,就要找最好的专家;要治,就得去最好的医院。于是我们四下打听,最终辗转来到了这里。很幸运,那天李萍值班,她反反复复给我检查了很久,感觉不像是癌。她告诉我癌症的可能性很小,建议我定期复查,不用穿刺活检,更不需要手术治疗。”

“当时我恍若重生,悬在心头已久的石头终于落地。她看的时候很认真,很仔细。我很相信她,如今已经七年多过去了,我的甲状腺结节没有增大,更没有恶变,什么问题都没有。这七年来,我每半年来复查一次,都和她处成朋友了,感觉见到她,我心里就踏实。大家都说她看甲状腺癌的准确率很高,和病理结果的吻合度很高,基本上她说什么,手术做出来就是什么。”
“是的,我也是,几年前我怀了老大,在另外一家医院进行产检大排畸时,却被医生告知,我家宝宝有先天性唇腭裂,当时我和老公都被吓坏了,因为这个宝宝对我们来说寓意非凡,迎来了属于我们的好‘孕’,我们结婚八年,也是求子的八年。这一路上的艰辛与忧虑,只有我和老公知道。我和我老公年龄都不小了,再生个畸形的孩子怎么办啊?“


“我们不想打掉孩子,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这里。后来经过李萍医生认真反复的检查,发现孩子并不存在畸形,各个器官都是完好的。最终,我家的宝宝健康出生了,如今已经在上小学了,现在我怀的是第二胎,虽然她不做产科超声,但是我还想找她查一下。”
在偌大的候诊大厅里,大家一边等待,一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交谈着他们眼中的“李萍”。
用李萍的话说,超声诊断并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不但检查时需要与病人交流沟通,问病史,查体征,从图像中抽丝剥茧,寻找病症的蛛丝马迹,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因为超声医生就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患者,一头连着临床医生,他(她)们的每一个诊断都关乎着患者接下来的治疗,甚至是性命,所以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为了能拥有“火眼金睛”的“超能力”,李萍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我一直以为李萍毕业于重点大学,拥有骄人的教育背景,后来才知道她的最初学历是中专,并且是我们医院土生土长的专家。她开玩笑地说,她一路从中专读到大专、本科、研究生,目前就差一个博士学位了。


李萍出生在七十年代的苏北农村,家里姊妹三个,她是老大,在她的印象里,家里的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激发了她学习的劲头,从小学开始,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初中毕业那年,由于家里无力供自己读高中和大学,她报考了中专。

在当年,这种选择是最优秀的农村初中生最多的选择——只要考上中专,就能够“跃过龙门”,拥有那时令人羡慕的城镇户口,吃上“商品粮”。在县里或者镇医院当个医生或者护士,虽然工资不高,却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如果就此发展下去,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也可以过得平稳而幸福。但对于李萍来说,这份现世安稳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不能上高中,不能进大学读书,才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正是这种信念的支撑,中专四年,她更加努力,拼命学习,并报考了成人高考,中专毕业时,她也同时拿到了大专文凭。毕业后分配在县医院B超室工作,她一干就是四年,这四年,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本科梦,而是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四年后考取了东南大学的本科,毕业后,她来到了南京雨花医院工作,很快,雨花医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合并,她成为了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


刚刚加入第一医院大家庭的时候,她倍感压力,因为她无论是学历还是临床水平,都比科里其他同事差上一截,但是同事们都毫无保留地帮助她,教她手法、教她看切面的技巧,教她疾病的特点。她进步很快,能快速地掌握一个手法、一个切面、 一个新的综合征,这些都能给她带来踏实的满足感。
一路走来,正是科里领导同事引领着她、鼓励着她,治愈了她年少时的坎坷。
她对图像天生敏感,很快就能独挡一面。被安排在南院B超室工作几年,正是那几年,对她的诊断技术起到千锤百炼的作用。
超声的优势在于浅表组织的分辨率特别高,它对于甲状腺诊断的效能高出CT和磁共振,对于乳腺也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因为甲乳外科和内分泌科在南院,她做了大量的甲状腺腺超声,并且她的诊断,很快就能得到病理和临床的证实。她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很快她技惊四座,她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符合度极高,很受外科医生的欢迎。

身为医者,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点,就可以改善无数患者的生活质量。那种从心底焕发的使命感,成为驱动她不断学习的动力。五年后,她又考取了东南大学影像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
近几年,超声医学和放射医学都从诊断开始,逐步往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方向发展,甲状腺癌发病率检出率越来越高,有的甲状腺癌可以选择手术,有的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大家用消融的方法,从局部产热把肿瘤消灭,这样不仅创伤小,费用低,还能保留甲状腺,是治疗的热点,特别是微小癌,位置长得比较安全,淋巴结也没有转移的就是可以做消融的适应症,手术时长在20分钟左右。消融手术的风险小,相对安全。

为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她每周奔波于南京和上海之间,学习消融技术。两个月后,她迅速掌握要领,回来后很快开展了第一台手术,患者反映良好。现在的她一手握探头,一手持穿刺针,左右开弓,精准快速,最大限度地消融肿瘤的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每周都做十几例,患者反馈良好。

甲状腺穿刺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是一门手艺活,要看天赋,也许她就是极具天赋的人吧!

那间黑屋子里,拉着厚重的帘子,坐在显示屏前面的她,通过探头看尽世间所有的疾苦和美好。

那天,一个安徽农村的13岁小男孩来做B超。那个瘦小的孩子面黄肌瘦,她探头之下的甲状腺几乎被癌肿占领,颈部所探及之处,皆为肿大的淋巴结,瞬间她如置身冰窖,她深知这个孩子将不久于人世。13岁,生命对于这个孩子而言,原本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原本他还有那么多的梦想和未来,他可能来不及去实现,来不及一一去体味。

那一刻,李萍就像一个深入敌营的孤军奋战的战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无能为力。她打电话求助于院内肿瘤专业和甲乳专业的资深专家,让他们一定为这个孩子拼尽全力,专家表示,只要家属配合,他们将不遗余力。她迅速擦干眼泪,去面对下一位患者。

医生面临的最残忍的一点就是,每天要面对世界上最惨痛的事情,却没有心理调节的缓冲期,而是直接切换。

李萍善待每一位患者,用心仔细地检查,用熟练高超的超声诊断技术为腹部疾病、妇科疾病、乳腺及甲状腺疾病等患者治疗,提供第一手超声诊断依据。因为她做的B超非常认真仔细,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经她诊断的常见病、罕见病不计其数。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从不放过蛛丝马迹,在微小异常改变中洞察秋毫。

她不惧风险。疫情期间,隔离区一位病人高热、腹痛,怀疑肝脓肿,需要超声引导下穿刺,她毅然前往,事后她告诉我:“那种情况,科里肯定要派人去的,我家孩子们虽然不大,但是有公婆和老公做后盾,如果我感染了,隔离了,家庭也可以正常运转,而其他同事则不能。但是当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接触的时候,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不过,当她踏入病区,看见熟悉的机器,悬着的心也落地了:“这也没啥不一样嘛,不过就是身上多了件衣服而已

“那一刻,我再一次深深体会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隔着眼镜、防护面屏要更努力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当晚,还需要紧贴着患者进行穿刺抽脓,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但当晚,我从病人的肝脏上脓肿抽出了500ml 脓液,这是我做这么多次穿刺,抽出脓液最多的一次,第二天病人就退烧了,患者非常感激,我非常自豪。这段经历也为我的人生添上了难忘的一笔。”

她总是用亲切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安慰病人, 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

那天,一位无人陪伴的老人来看病。李萍起身扶老人躺下,一边问:“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年纪了?吃早饭没有?平时哪里不舒服?”患者比较紧张,她尽量缓解老人情绪。检查完腹部彩超后,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她亲自为老人摆好体位。忽然,两名患者闯入,气愤地说:“干什么呢?!动作也太慢了!别的房间都已经做了几个患者了,你一个都没有做完……”面对质疑,她只是继续默默做着自己的工作,然后扶老人慢慢起身,为她整理好衣服。整个检查用时约25分钟。

老人离开时说:“医生,谢谢你,我出去帮你解释一下,是我身上的毛病太多。”她说:“您不要客气,每位患者都是平等的,都要检查到位。”

“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超声医生的日常,认为超声医生大多只是靠设备,跟技术没多大关系。特别是面对漫长的排队等待时,难免发出抱怨。”她理解地说。

李萍说,也有令人感动的时候,超声科医生工作量大,门诊和病房患者的检查,加上密集的健康体检,常常这些“超人们”都是顶着星星出门,背着月亮回家,她也是经常最后一个离开诊室。

那天,做完最后一个病人已经晚上七点半了,整个门诊楼的灯已熄灭。关机、洗手,穿好衣服准备离开,这时走廊里坐着的一名老人说:“医生,你下班了?那我明天再来吧!”

她吓了一跳:“怎么这么晚您还在等啊?”

“你看病仔细,我不敢打扰你,算了算了,你辛苦一天了,我明天再来。”

“不不不,今天一定给您做了”。

她又打开机器,扶老人躺下,继续认真地检查。最后她把电话留给老人,并约定以后再来检查可以提前联系,再晚都会给他做。

从医的20多年里,遇到急难重症的病人,李萍总是冲锋在前。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是在河西院区还是本部、南院,她随叫随到。她用一台仪器、一双妙手、一份初心,诠释了对职业的坚守、 对医学的执着和对病人的爱。

正是因超声科同事们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超声诊断才能成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超人们”用手中的探头把患者身体里潜藏的“地雷”找出,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指明了方向,也为患者精准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替临床医生排忧解难。

又到了蝉鸣渐起的夏,秦淮河畔夏花初放,满大街的梧桐绿意葱茏,坐落在秦淮河畔的南京市第一医院也许是幸福的,它一边沉醉在风景的秀丽,一边抚慰患者的伤痛,将健康赋予来来往往穿梭于医院的人们。


END

医学之声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相关阅读 /

·为何临床医生紧缺,却有很多医学生找不到工作?

/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医学之声",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