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养老金制度,存量时代地产金融的新模式
新闻资讯
2023-07-02 20:36
77
0
6月26日,住建部部长倪虹会见中国银行董事长一行,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近年来,房屋养老金制度备受重视,住建部于去年5月1日召开视频会议,同年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均强调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
目前,我国城镇存量住房约500亿平方米,其中约300亿平方米为上世纪建设,逐渐开始进入“中老年”阶段。本世纪以来建设的200亿平方米左右的房屋,部分楼龄也超过20年。总的来看,我们已告别大规模建设的“有没有”时代,到了存量维护保养的“好不好”时代。不管是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还是近期的一些事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都迫在眉睫。比如,低物业管理费和高运维养护支出的普遍性,使得物业日常保养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不仅老旧小区住宅的质量堪忧,即便是本世纪以来建设的一些住宅小区,也出现未老先衰,设施设备使用寿命下降。事实上,用于房屋保修期满后公共部位、公共设施的大中修和小区公共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的公共维修基金就是房屋的养老金。但是,这部分基金问题较为突出。最典型的是,难以覆盖楼栋全生命周期保养需要的支出。以南京为例,有约30%的房屋由于种种原因未归集维修资金,即使已归集维修资金且当前有结余的老旧小区,有28%的小区余额低于10万元;另一方面,由于建设速度太快,受当时房屋建设阶段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存量住房在设计标准、建筑材料、建造工艺、节能性等方面有欠缺,已缴纳的金额不够。进入住房存量时代,迫切需要从公共维修基金升级到房屋养老金制度。就如同个人养老金制度由“三支柱”,个人与公共账户构成一样,房屋养老金制度也应该由几个支柱构成,也有个人和公共账户。第一支柱就是公共维修基金,由全体业主在购买新房时归集和共同所有。应归未归或未足额归集的,要查漏补缺、追溯补齐。第二支柱类似企业年金,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财政补贴,公共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等,这些进入公共账户。住宅公共维修基金要褪去行政强干预导致的管理和使用僵化,在确保足额缴纳、确保资金池水位充足的前提下,要基于“增值性、收益性、安全性”的综合考量,借鉴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委托专业机构投资打理。第三支柱就应该是商业性房屋养老金,包括房屋安全保险以及商业性房屋养老金。房屋安全保险由开发商代全体业主(新房项目)或全体业主集体投保。房屋安全保险的作用,一方面是推进常态化的房屋体检和安全动态监测,倒逼物业做好日常“小修小补”,避免未老先衰、设施设备提前退化;另一方面,在房屋出现突发性大修时,能确保临时安置、加固排险和赔偿等大额费用到位。对于商业性房屋养老金,期待商业银行能创新金融业务,从按揭投放为主转到金融支持房屋运维为主,基于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出可持续的模式。不同于增量时代的投钱建设,存量时代需要建成的物业持续产生现金流。小区和社区公共空间很多,既包括商铺、房屋出租、停车场、广告牌、会所、体育设施等,必须要有盘活经营、出让经营权的思路。当下,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可以挖掘出很多可以盈利的空间。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需要基于广泛的实践探索出可推广的模式,需要建立起来激励相容的机制,需要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动员和参与,更需要让每一个业主内心认识到,建立房屋养老金,有利于房子保值增值,也有利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养老。来源 | 21财经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全产业链平台研究",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