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吹风耶伦要来,又吹风实施新限制,边打边谈
新闻资讯
2023-07-02 21:38
51
0
一方面是美国媒体又在放风说拜登可能要实施新的AI芯片出口限制,还有对华投资新限制。当美国可以动粗碾压你的时候,绝不会跟你多说两句话。当美国开始跟你打嘴炮的时候,说明美国已经没有底气“以武服人”。美国虽然很想跟我们直接脱钩,但又知道直接脱钩会给美国带来毁灭性灾难,所以美国才会显得这样精分。只能扯着一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打着去风险化的幌子,来进行长期软脱钩。具体到某个人,比如布林肯也显得很精分,一边说寻求与中国“和平共处”,一边又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长期竞争”,没有“明确的终点线”。此外,布林肯前几天接受采访时,还说:“美国将继续做中国不喜欢的事情,说中国不喜欢听的话。”另外,布林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说了句“他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其实,双方都很清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彼此都会为了自身利益,做对方不喜欢做的事情,没有谁会轻易妥协。布林肯访华之后,中美关系也没有出现缓和,反而有博弈激化的态势。只不过,布林肯访华,让中美关系从前两个月“只打不谈”,变成“打打谈谈”。而是边打边谈,双方在谈的时候,反而盘外招会“打”得更激烈。比如,美国最近放风说要出来AI出口新限制,还有对华投资新限制,都有点在给耶伦访华,虚空造牌的意思。但我们跟美国已经如此激烈博弈5年了,我们并不吃美国这一套。所以,我们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要做好自我预期管理,要有持久战的准备。6月27日,美国媒体就放风称,美国财长耶伦可能于7月初访华。对此,美国官员回应称,耶伦是否前往中国尚未得到确认,也没有可以发布的时间表。这个是美国一贯舆论套路,在事情还没确定的时候,就先故意透露消息给媒体,进行炒作,起到投石问路的效果。6月28日,耶伦倒也有亲自出来说,希望访华与中方重建联系,承认中美两国之间存有分歧,此行目的就是讨论彼此分歧并消除误解。耶伦能不能访华,具体啥时候能访华,仍然还是要以我们自己官宣为准。不过,之前布林肯访华,我也跟大家分析过,耶伦大概率是下一个最快访华的美国高级官员。一个是因为,耶伦在拜登团队里,算是相对比较鸽的,耶伦作为学者型官员,不像其他几个对我们敌意那么强,当然耶伦在美国现在的政治氛围里,也很难说会对我们友好,只能说相对还好一些。现在美国债务压力大,最着急的自然是耶伦,所以耶伦才会今年1月份,就开始一直说要对我们访问。1月,美媒称,美国财政部一个工作团队将于2月访华,为财长耶伦访华铺路;2月,耶伦表示,与中方就经济问题加强沟通很重要,希望能访问中国;3月,白宫称,中美正协商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可能访华事宜;但之前几次,耶伦的访华,都因为气球事件导致双方沟通渠道中断,而都没有了下文。这一次,因为布林肯访华,恢复双方一些沟通渠道,才让耶伦访华有了可能。所以,着急兜售美债的耶伦,会成为布林肯之后,最快访华的下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这个并不奇怪。同时,我也要跟大家强调,耶伦来不来,是一回事,我们买不买美债,是另外一回事。等耶伦来的时候,肯定会有人那这件事情过度解读,一看耶伦来,就说我们要买美债。另外,大家也要区分清楚,美国财政部每个月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数据,只是按渠道去区分。因为美债是不记名的,所以美国财政部只是根据交易结算的渠道,来归类。美国公布的我们持有美债8689亿美元,并非都是官方持有,有一部分也是市场投资者持有。所以,每个月的持有美债波动数据,也不完全是官方行为,有一部分也是市场自然波动。比如,3月因为硅谷银行破产,导致市场有一个集体的抄底美债避险行为。所以,3月份,美债前十大持有国,都是全部增持,包括我们3月也增持了204亿美元的美债,这更多只是市场投资者的行为,不能解读为官方行为。我们如果是官方增持美债,起码是要每个月增持大几百亿美元,并且要连续增持十几个月,才算得上增持美债。2008年-2010年,我们是3年增持了6000多亿美元的美债。按照当时的增持力度,对美国来说,我们起码得增持超过2万亿美元的美债,才能缓解美国当前的债务危机。我们当然是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我们会跑去接盘美债,因为本来也没这个能力。像美国在6月16日公布的美债4月持仓数据,我们4月是小幅减持4亿美元美债,而日本4月则大幅增持393亿美元美债。这个也符合我上个月的判断,认为日本接下来可能会持续大幅增持美债。日本也没有能力去拒绝美国,基本就是美国一个大号血包。现在美国对债务危机的应对,就是一个字,“拖”,能拖多久是多久,能让我们多买一点是一点。不过,美国一点求人办事的态度都没有,还一副趾高气扬的状态,还试图搞虚空造牌和极限施压。既然双方目前都是“拖字诀”,自然就会出现这样“边打边谈”的情况。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大白话时事",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