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这些 APP ?
新闻资讯
2023-07-02 23:08
58
0
袋鼠说
你的每一次搜索、评论、点赞,甚至是在某个视频多驻足10秒,都可能会被大数据抓取,存入数据库。你所沉迷的各种APP或许是系统为你量身定制的“陷阱”……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们带来收获,欢迎分享和点亮在看。
各种吸睛的字眼、刺激、猎奇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占据你的视野。如果你拿着别人的手机一对比,会发现,在每个人的手机上,推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在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的时代,你每一次搜索、评论、点赞,甚至是在某个视频多驻足10秒,都会被大数据抓取,存入数据库。系统会分析你的喜好,然后给你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这些信息,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所以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手机,每天什么都不想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各种APP上。周末的时候打算学习,却总是下意识的打开手机,追剧、刷短视频;晚上叫上同学开黑,在游戏里大喊大叫,直到手机没电。
一开始,我觉得是自己自控力差,贪玩,后来我发现,我错了。真正的原因是:一个人习惯了高刺激的环境,就很难适应低强度的刺激。你习惯了业余时间玩游戏,即使有一天把游戏卸载了,也只会去刷短视频,而不是去阅读。
你过惯了追剧的日子,即使戒掉了,也会打开热搜,吃各路瓜,而不是去图书馆自习。你忘却了现实世界的烦恼,那不如意的生活,揪扯不清的人际关系,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你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感,开始变得心烦意乱,总想着干点什么。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刺激,一脱离这种环境,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
于是,为了重回高刺激的「怀抱」,你习惯性的拿起了手机,在各种APP之间欢呼雀跃。然而问题是,你越沉迷游戏、视频、小说,内心便越空虚,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当你习惯了手机上各类信息的高频刺激,你会变得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没耐心去做一件事了。原因很简单啊,你的注意力都被这些高频刺激的信息给捕获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每触碰一次屏幕,每点击一个按键,都会立即给你反馈结果,你已经对即时反馈形成了「路径依赖」。久而久之,你的心态也被「训练」成急功近利,追求短期速成。所以,当你的注意力从某个高频刺激的对象移开时,只会转移到另一个高频刺激的对象上面。比如说,你玩了几小时游戏,直到强制休息,这个时候,你是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的。因为学习对你来说是程度很低的刺激,你根本没那个耐心。即使你强迫自己学习,也很难专注,还是会转移到高频刺激的事物上面。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位读者,反复的「安装—卸载」游戏,也很难静下心来看书。即使他把所有娱乐软件卸载了,注意力也只会从游戏转移到朋友圈。回想一下,你已经多久没有心平气和的坐下来,看一本书,或者思考一件事了。一个沉迷手机的人,他已经适应了高刺激的环境,那么他对阅读、学习这类事情是非常排斥的,只会对娱乐信息感兴趣;一个持续学习的人,没有被高频刺激的事物提升阈值,他仍然能接受低频刺激,所以业余时间,他一直坚持学习、思考。沉迷手机的人,他的人生越来越不值钱,逐渐被社会淘汰。而持续学习的人,他的思考能力、认知水平、见识格局都碾压前者,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在这个心浮气躁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长文的人,比那些只关注15s短视频的人,大概率要优秀。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会对他的生活习惯造成决定性影响。但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被这些信息「塑造」成高频刺激的敏感体质。凡事得有个度,你的时间应该放在对你人生长期有益的事情上面。我在前面说过,当一个人习惯了高强度的刺激,就很难去做低刺激的事。确实如此,但如果这件低刺激的事,刚好是你感兴趣的,那么结果又会不一样。比如说,高三的时候,我沉迷小说,而且很讨厌上物理课,所以,一上物理课我就看小说。后来,换了一个物理老师。这位老师画图画得特别好,所以每次上课,我就在草稿上模仿他。情况开始改变了,我戒掉了小说,喜欢画图,而且喜欢上物理课,高考的时候,物理是我考的最好的一门。所以,如果你喜欢听歌,那么在某个周末,戴上耳机,绕着校园走一圈。
你喜欢爬山,那么叫上三五好友,一起享受登上顶峰的成就感。必须要承认,追求安逸享乐,这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本性。而学习、思考,总是与人性背道而驰的,但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确实需要自己拿捏清楚。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是选择继续用手机填补内心的空虚,还是走出这种状态,全看自己。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袋鼠深度精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