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熊志
各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过后,淄博烧烤的热度逐渐“冷却”下来。
近段时间,58同城网站上出现了数百条淄博烧烤店铺转让信息。其中不少店铺都具有新开业、新装修和新设备等特点,多数表示接手后即可继续经营,转让费用从十几万到三五十万不等。
淄博烧烤的热度降低,之前一哄而上新开的烧烤店,现在因为客流减少而纷纷转让,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任何现象级的爆红案例,都有热度衰减的周期,旅游又不是什么高频的日常消费,游客尝过鲜未必会去第二次,现在的淄博只不过是回归常态而已。
从走红的时间看,淄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三月开始走红,五一期间热度达到峰值,占据热搜如此之久,靠着口碑圈了一大波粉,这是任何一个网红城市、旅游城市,都无法完成的壮举。
如今淄博降温了,之前被热度遮盖的一些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短期热度所带来的加持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对淄博来说,相较于接住爆炸式的流量,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流量衰退之后,找到一条转型之路。
淄博本身是一座三四线城市,为什么能一炮而红?根本因素当然不是烧烤,而是淄博在城市管理中,释放出来的烟火气、人情味。比如允许露天烧烤,善待外地游客,严格规范市场治理,少有欺客宰客、缺斤少两等等。
但淄博的降温,也恰恰是因为,它有且仅有烟火气、人情味,缺少拿得出手的旅游产品。很少有人会天天旅游,也很少有人会天天吃烧烤,产品过于单一,外地游客的新鲜感,自然容易很快退潮。
新闻报道提到,在淄博烧烤走红后,很多人一窝蜂地扎进烧烤行业,烧烤店四处开花。为了趁热打铁,当地还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针对烧烤类食品经营许可的快速审批,针对烧烤商家的贷款等等,人性化的优惠和扶持举措,让当地烧烤行业短期内快速膨胀。
现在来看,这种资源集中投入的做法,其实是有些违背市场规律的。
商家想挣快钱,都跑去开烧烤店,而地方添柴加火,加速资源投入扎堆,资金都流向了烧烤行业,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供应过剩。现在很多烧烤店,原来排队叫号,现在用餐高峰时间就两三桌,经营不下去只能被迫转让。
烟火气息,人性化的管理,赋予了淄博不一样的城市辨识度。但淄博的难题,和很多传统城市一样并没有本质差别,想抓住流量,让流量变留量,然而产业单一是最大瓶颈。于是只能全部押宝在单一烧烤产品上,尽管这容易导致资源错配,导致供应过剩。
淄博本身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在走红网络之前,淄博曾经经历了漫长的转型,也遭遇了转型的阵痛。现在淄博的真正问题是,经济支柱只有传统工业,文旅特色只有烧烤产品。
资料图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鱼眼观察",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