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通报记者被打案,我们能等到答案吗?

新闻资讯   2023-06-06 20:29   62   0  

今日凌晨,毕节市通报了“记者被打”事件的处理结果:3人拘留,镇长免职。

数百字的通报,字里行间看上去情真意切,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不搞文字游戏,不揣摩人家字缝里的意思。我就想知道,全国人民苦苦追问的几个问题,答案在哪里?

说这几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毕节事件的前因后果:

2023年4月13日下午,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称马场镇有2人在凹河码头河道溺水失联。

经全力搜救,4天后,找到了两人遗体。一个是织金县马场镇布底小学山村幼儿园教师徐某,女,26岁;一个是织金县马场镇布底小学教师李某某,男,38岁。

本应是在工作时间的两名教师,为什么会在河道溺水身亡?

按遇难者家属的说法:“因为上级检查说校园装饰缺少本土元素,我姐姐还有5名同事,一共6人去河里捡鹅卵石,不料遇到上游水电站突然放水,我姐姐和李老师二人不幸被水卷走。”

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是中国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独有的一道风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懂的都懂。

因为上面有人要来学校大检查,哪怕让学生停课,也要全校师生一起搞卫生大扫除。所以,毕节教师去捡“捡鹅卵石”迎检,然后溺亡,倒也符合逻辑推断。

两名教师溺亡后,家属悲痛欲绝,自然要找学校要说法。然而,校方和马场镇主要负责人,对于因迎接上级检查,让教师们捡鹅卵石一事,矢口否认:“教师溺亡是因私自下河玩耍造成,系几名教师个人行为。”

遇难者家属和校方,双方各执一词,陷入罗生门。但是毕竟两条生命逝去不是小事,网络舆情、相关都在执着追问。

真相不能总沉默,总得给公众个交代。

于是,5月28日,织金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通报称当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此事。

其实,在我等小民看来,这件事要查很简单,六个教师一起去的,不是还回来了四个人吗?真相如何,问那四个人不就知道了?

当然,前提是他们得说真话。

然而,还没有等到全面调查的结果通报。毕节教师溺亡事件,就迎来了新剧情:打记者。

5月30日,随着网上关注度越来越高,极目新闻一名记者前往毕节事发地采访,不料被一辆面包车跟踪阻拦,车上三个人对记者进行了辱骂殴打,手机、眼镜均被砸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临行前还抹去记者车门把手上的指纹...

细节满分,这三个打记者的人,颇具反侦查经验啊。

随后,被打记者的同事在朋友圈,晒出了织金县人民医院出具的《门急诊病历》:被打记者伤情初步诊断为,头皮血肿、多处挫伤、擦伤。

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

记者采访是正常的权利,为何会遭到殴打?到底为何阻止记者采访?想掩盖什么真相?

自纸媒时代以来,记者被人们俗称“无冕之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很多重大事件中,当民众被搪塞、欺骗、隐瞒甚至压制的时候,正是他们冲破重重阻力,通过锲而不舍的采访,还原事实真相,最终让事件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同样,这个民众眼里的“无冕之王”,采访过程中挨打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正常情况下,发生新闻事件,记者就要报道,相关采访对象或单位应该积极配合,接受媒体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是,由于涉事单位、相关部门自身“有病”,他们怕媒体、怕记者。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身经不起媒体监督,自身所作所为见不得阳光,一见光就会被揪出问题,一见光就得丢掉乌纱帽。

归根结底,他们害怕公开和透明,不敢把自己置于媒体的放大镜下接受公众的监督,经受不住媒体显微镜的苛刻审视。

为了掩盖某些真相,有些人的拳头就会伸向这些追问真相的人。

《狂飙》中摔死的李响,被碎尸埋到高速公路上的谭思言,浇到水泥柱里的陆寒……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真相背后的代价,都是惨痛。

毕节事件中,谁会急于掩盖真相?要掩盖什么真相呢?

记者被打一事扩散后,在全国舆论监督下,毕节当地政府硬着头皮出来走两步,于6月1日凌晨发出一篇长长的《情况通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殴打记者的仨人,居然是派出所副所长和两名辅警,目前均已被拘留。

我们来看当地《情况通报》的措辞:

5月30日,李某某(极目新闻记者)在织金县猫场镇沙坝村发现一车辆跟随,遂用手机对跟随车辆进行拍摄,后下车找跟随车辆上的熊某等人了解情况。车上熊某(织金县公安局马场派出所副所长)、李某(马场派出所警务辅助人员)、陶某(马场派出所警务辅助人员)3人随即下车,在阻止李某某继续拍摄过程中,扭打造成李某某面部等多处软组织挫伤(经第三方鉴定为轻微伤),致使李某某手机、眼镜等物品遭损坏。

事情讲到这里,有些情节就已经可以推敲出来了。

记者是5月30日挨揍的,但是一直不知道是谁打了他。直到6月1日当地政府发出《情况通报》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打人的是警察。

毕节地方不大,但是网友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就在半年前还在疫情期间,因为贵州一女子在微信群里,称社区支书“草包书记”,四个字差点引来牢狱之灾,被毕节警方跨市铐走行拘。

新华每日电讯随后发文点评,《骂社区书记“草包”值得跨市铐人?谨防公权力异化成私人“打手”》。一语成谶,这一次“私人打手”就打给你看看,省的“妄担了虚名”。

俗语说: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小地方的魑魅魍魉,更多

从被打记者的描述看,当天这个派出所副所长和两名辅警,都没有穿制服。开的车,也不是警车。这三个公职人员,为何要在工作时间,穿着便服,开着地方车辆,去偷偷摸摸的跟踪记者呢?难道记者是犯罪分子吗?

跟踪记者,属于人民警察的警务职责范围吗?显然不是。那么唯一成立的理由就是:他们受到了上级某位领导的指示。

之所以说指示,而不是指使,因为毕竟“指使”这个词是个贬义词,对于公职干部,还是应该礼貌些。

履行这位领导的指示后,人民警察们的处罚来了:

派出所副所长被拘留15天,两位辅警被拘留20天。派出所副所长被免职,调离公安系统,两位辅警被解聘。

打人了,就要被拘留,无话可说,自己承担后果。只是,有三个网民最关心的问题,洋洋洒洒数百字的通报却只字未提。

第一,打人是谁做出的指示?

唯一隐藏的线索,就是这一句:经织金县委研究决定,免去负有领导责任的彭某某马场镇党委副书记职务、提名免去其马场镇镇长职务;

显然,我们不能仅凭这一句话,就判断说,这个叫做彭某某的镇长,就是那个做出“指示”的领导。人家《情况通报》的意思,只是说这位镇党委书记负有领导责任,但是,并没说是他做出的指示。

但是,老百姓也不傻,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难道是这名派出所副所长吃饱了没事情干,主动要求为上级领导分忧,主动去跟踪记者,最后引发了这场闹剧?

显然不是。但世上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事情,都是张麻子干的,锅,都是张麻子来背。毕竟,领导的指示只是让你跟着记者,没让你打记者,把事情闹得更大。

第二,被处罚的几个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因为工作打了人,为什么会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只能说,辅警、临时工们都是脑子不清楚的一帮人,总能把指示分分钟变指使,把同事分分钟变同伙。

通过此一事,深知毕节当地扫黑除恶工作做的非常好。关键时刻,竟找不到一个地痞流氓来做“打手......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整个事件的起始原因:学校的老师于工作日在河里捡石头被淹死,为什么去的河里?谁要求他们去的?

为了这个问题,记者同志付出了一身伤的代价。但,或许永远等不来答案了......

点击上可进入燕馆

End - 
   一个经济又实惠的良心铺子!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燕馆
每天都有好物推送,良心满满
售后微信:19852639612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燕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