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定律,是学会做1%

新闻资讯   2023-07-12 09:46   77   0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紫翘·那涟 · 主播 | 云湾
来源 | 紫翘书桌(ID: jxylsy3377)


知乎上有这样一则提问:
“为什么我拼命努力,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有个扎心回答说:
“不是努力无用,只是你一直在无效努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盲目努力,频繁更换赛道,一时奋起直追,但却持续躺平。

久而久之,身心俱疲,收效甚微。

搜狐CEO张朝阳曾说过:
“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些事不是光努力就可以做到,年轻人要客观认清自己,找到适合的路后再努力。”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光靠使蛮劲往前冲,就能抵达想要的终点。

唯有找到正确方向,抓住制胜关键,持续精准发力,才能拥有开挂的人生,成为头部那1%的人。


别盲目努力,找准方向做对1%

看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家磨坊里,马和驴子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马决定和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

而驴还是和从前一样,选择继续拉磨。

17年过去了,马从西天取经回来,将路途上的见闻说给驴听。

驴遗憾地说:
“你走了那么多路,也长了见识,这点我做梦都不敢想。”

马却笑着说:
“你走的路一点都不比我少啊,只是你一直围着磨盘打转。”

方向是前提,若努力的方向本身就有问题,即使铆足干劲往前跑,也终将深陷泥潭。

作家麦家说过一段话:
“勤能补拙,拙有何用?

固执地补拙就是南辕北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就相当于你发现了自己的天分之后偏偏要逆行,最后自己谋杀了自己。”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在错误的道路上拼尽全力。

电视剧《没有工作的一年》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大学毕业后,何雨进入银行工作。

工作10年来,她没休过一天假。

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最早到,最晚走,领导的脾气忍着,客户的刁难受着,活脱脱一个劳模。

但公司却将新任主管的职位给了一位新人。

新任主管上任后就改变了制度,她20多万的销售提成也泡汤了。

遭受这一连串的打击和挫折后,她才开始反思:

她以为自己从不休假,逆来顺受,就是在努力工作,就会得到领导赏识。

但她忽视了一点,努力工作固然重要,在工作中提升业务水平才是关键。

于是,她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把之前因瞎忙碌而忽视的专业知识补回来。

最终她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新工作,并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深受领导信任。

易中天教授说过:
“努力方向如果是错的,那么停下来便是进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提是你得找到正确的路。

有的人忙忙碌碌一生,但只感动了自己,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及时止损,去探寻适合自己的舞台。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要避免南辕北辙,戒掉“瞎忙”,做对1%,才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别浅尝辄止,深度挖掘多做1%

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只有在一个领域深耕,每天多做一点,一步一个台阶,我们才能收获良多。

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段教学经历:

她是一名小学老师,每次考试,她的班级平均分比年级平均分要高出十几分。

每年她都获得优秀教师表彰,在这个岗位上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网友的教学成绩为何如此优异呢?

曾经的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班级成绩表现一般,为此,她头疼不已。

后来她分析发现,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天性,会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讲过的知识点就会一错再错。

她深刻意识到,让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学习是问题关键。

于是,在繁忙的授课之余,她尝试着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还报了脑科学方面的课程。

最后,她总结出一套调动低年级学生积极性,避免注意力分散的学习方法。

现在,孩子们能够跟上教学节奏,全神贯注地学习,开小差的现象越来越少,课后还会主动找她询问各种学习问题。

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因为我每天都在学习和精进自己,所以我的工作技能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我自己也在这种自我更新中变得越来越好。”

太多时候,我们希望付出一分,就有十分的回报,没有回报就不再付出。

害怕多一点努力就是浪费,认为多做一点就是亏损,于是越做越少,最后落得惨败收场。

其实,凡事尽力一点,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多做一点,你就会比很多人走得快,走得远。

朝着既定目标,日拱一卒,多做1%,就能够跨越平庸,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别间歇努力,持续发力做好1%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过:
“要实现目标,需进行持续的、无限度的努力,将目标一次次向前推进。”

一个人若能持之以恒地努力,把手头的事情做到完美,就能够步步进阶,攀上成功的阶梯。

外卖小哥雷海为,能打败竞争强敌,夺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点。

《中国诗词大会》一向汇集了全国的诗词大咖。

他们有的是名校学霸,有的是海归精英,各个学富五车,才华横溢。

大家都很好奇,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什么能击败强劲对手,获得冠军?

这或许与他日积月累,每天利用间隙时间学习诗词有关。

雷海为很喜欢诗,一有空他就去书店读诗。

送外卖的时候,他也是随身带着《唐诗三百首》,得空就拿出来读。

他在采访时说:
“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时间,比如在商家等餐时、路上等红绿灯时、甚至骑车在路上时,都可以用来背诗。”

正是靠着常年累月、见缝插针的学习与积累,才让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一个人若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365天,在时间复利的作用下,做好1%,就会得到惊人的回报。

反之,同样的365天,若只是简单重复每一日,所得就相去甚远。

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别的,无非是,有些人具备持续的行动力,不断进步和迭代;

而有些人,前进两步,再后退两步,最终停留在原地。

一时竭尽全力,不如时刻用力。

避免间歇性努力,持续精进,才能更加靠近目标,走向成功。



聪明的人,都愿意做那1%的人

美国作家曼狄诺说过:
“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会领先于这个世界。”

一个人只有集中精力,专注于重要之事,才能最终成事。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正是选择做一件事,砍掉了多余的“枝干”,保留“主干”,才能成功将苹果公司挽救于水火。

1997年,苹果公司的财务出现了危机,资金只能维持3个月。

乔布斯对公司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将所有产品的型号压缩到1个;正在进行的新研发项目砍掉了70%;经销商从6个降到了1个。

他并不是一味地精简公司业务,而是经过充分市场调查后,留下了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部分。

不久,苹果公司便扭亏为盈,利润逐渐上升,各大产品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市场,刷新了销售记录。

乔布斯认为:“做的事情越少,就越容易专注;越专注,就越卓越。”

聪明的人都懂得删繁就简,他们明白“少即是多”。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学会对多余的事情说个不,把少量核心业务做到极致,我们才能成绩斐然。

特劳特在《定位》里说过:
“如果什么都做,将会一事无成。

最好聚焦于一个东西,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家,而不是什么都干的通才。”

普通人想要逆袭成功,就要学会做对1%,做好1%,多做1%。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抓住核心,将事情做到极致,终将实现从平庸到卓越的跨越,成为那1%的人。

点亮在看与君共勉。


者:紫翘·那涟。来源:紫翘书桌(ID: jxylsy3377)。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有书",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