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重症老人跳河求死,我想说一番“大逆不道”的话……

新闻资讯   2023-07-12 13:18   27   0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当身边的亲人身患重病,痛苦不堪之时,是选择继续治疗,让他们痛苦地活着,还是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


也许做出其中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会有遗憾,也极其痛苦。


这几天,一个视频在网上火了。


湖南株洲,一名老人因病痛难忍,一时想不开,准备跳河轻生。


他坐在河边,喃喃自语道:


好痛啊,我想早点结束……



而一旁的女儿,早已泣不成声:

我会内疚一辈子的,我不会安心的你听到了吗?我求你了,一定要上来!


消防员赶到,他们向河中央投去救生圈,但老人纹丝未动,对救生圈视而不见,求死的意志十分强烈。

此时,消防员唯恐时间拖太久发生意外,纵身跳入水中,将老人救起。

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发生。

背起老人的消防员说:您多活一天,这对儿女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嘛,是不是?

原本是一个见义勇为的正能量视频,但这个视频下面的评论,却让我陷入了深思。

有人说:

“病人本身的疼痛家属很难体会,家属希望病人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这样自己心里好受,但对病人来说多活一天就是多折磨一天,生不如死。”


有人说:

“姥姥因为糖尿病的折磨和家人的不理解,坐着吊死在了门把手上。”


还有人说:“为人子女,我痛哭,不希望父母离开,为人父母,我希望我暮年子女能理解我,同意让我体面离去。”


为人子女,当父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被病痛折磨得不堪重负,没有任何生命的尊严可言之时,我们是选择尊重老人的心愿,结束痛苦,还是恪守“孝道”,继续治疗?

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找不到最完美的答案。

但今天,我想说一番大逆不道的话:

如果父母已经罹患绝症,生命里面只剩下痛苦和折磨,那么尊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面离开,或许也是另一种“孝”。

虽然这种方式有点绝情,也有点残忍,但看着他们的生命抽丝剥茧般从手中流逝,看着他们的身体渐渐不受控制,生不如死,那么帮他们关上那扇无止境痛苦的门,也是一种成全。

每个人最终都是要走的,而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生命的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度。


“医学界”里曾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老人,从60几岁开始,就患上了“老慢支”。

他每年都要住3次院,每次住院都是好几个月,一年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医院里度过。

后来,80几岁高龄的他,身体各个器官都出现了衰竭,家人将他送进了ICU治疗。

他躺在抢救室的床上,戴着氧气面罩,已经失去了意识。

家属在门口紧张的看着里面,一次又一次地商量着,最终还是决定:插管治疗。

在机器的支持下,昏迷的老人醒了过来。

可是,此时的他,全身上下已经插满了管子。胃管,气管插管,导尿管……他全身赤裸,痛苦不堪,盖着被子躺在陌生的房间里,意识清醒,却始终说不出话。

老人无法适应这样的自己,他愤怒地拍打着床沿,表示自己的不满。

但遗憾的是,没有家人的同意,医生无法按照他的要求拔管。

此时,老人已经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他不能说话,不能自主进食,不能下床,每天就是睁着眼睛,看着医院里苍白的天花板。

他不止一次地在病床上写下“让我死”的字迹,但他的孩子,却怎么也不赞同他的决定。

“爸爸,你糊涂了?我们怎么做得出来?”

儿女们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此时拔管就是个荒唐的决定。

舆论的压力,再加上所谓“孝道”的加持,让饱受折磨的老人,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死。

“让我死!”

他依然执着而强烈地要求着,表情狰狞而痛苦。

但,没有人听他的,他只能在意识清醒中,一遍一遍忍受痛苦的折磨,绝望地期待死亡的最终降临。

很多人羡慕老人,子孙满堂,儿女孝顺,重病之中没有人放弃他,都在积极治疗。

但有谁知道老人的痛苦呢?

生而为人的尊严感和价值感,已经完全被病痛淹没,生活早已没有了任何质量可言。

比起插满管子,生不如死地活着,他更希望体面地,有尊严地离开。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

一位病重的老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用干枯的手颤颤巍巍地写下:

我决定放弃治疗,明天,最好是今晚。


他深知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站。

也许,比起浑身插满管子,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他更希望有尊严的走到生命的尽头。

黑龙江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丛云峰,他在医院工作了20多年,几乎每天都在见证生死。

他见惯了那些浑身插满管子的人,看惯了被抢救人的痛苦和呻吟。

所以,他在自己被查出患上了胆囊癌的时候,他说:

“如果手术不成功,我无法对自己做决定,请不要让各种医学技术在自己身上表演,我不想用昂贵的代价来维持最后那一点没有质量的生命。”

如果生命最终要走向末期,那么我们应该学会的就是放手,比起漫无止境的痛苦和折磨,有尊严地离去或许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重。


2019年年初,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在瑞士实行安乐死。

早在两年前,他被诊断出胰脏癌,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化疗之路。

后来他越来越衰弱,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吃不下东西,却不断地腹泻,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每天都是痛苦。

他不想再等了,执意要家人带他远赴瑞士,进行安乐死。

在赴死之前,他先跟台湾的亲友们一一打电话告别,告诉他们:我很好,平安,无憾。

然后回到屋内,拿着工作人员给他的药,他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


他静静地死在家人的怀里。

家人在身边唱祈祷的歌,所有亲人,爱人,都在身边,看着他静静地离去。

此刻,他很从容,很坦然,仿佛此时,他面对的不是死亡,只是生命走到了一个必经的路段。


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穿过一扇门,来到了另一个阶段。

52岁的美奈,罹患“多系统萎缩症”,每天的日子都是煎熬,想尽办法都止不住情况越来越差,她选择向家人告别。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她虚弱地向姐姐们留下遗言:

“我没有那么难受了,我很幸福,谢谢你们陪着我,下辈子还让我做你们的妹妹吧。”


2018年3月,琼瑶在自己的Facebook上发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一封公开信》。


信里明确的指出: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更重要!

你们不论多么不舍,不论面对什么压力,都不能勉强留住我的躯体,让我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那样,你们才是“大不孝”!

原来生命活到了一定的宽度,对死亡的阻拦都成了一种亵渎,让生命自然的回到它来的地方去,反而是对它最好的一种尊重。

在2022年,深圳率先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其中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了大胆突破。

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


对于病重患者来说,他们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命运往往不由自己。

而家属们也囿于舆论压力,或孝道的问责,生怕不尽力抢救,就会被人指摘,遭人唾骂。

而这个时候老人的预嘱,就避免了所有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弘扬和赞颂的,都是传统孝道。

抢救老人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但这种做法恰恰忽略了患者自己本人的意愿。

与其用机器维持生命体征,与其无限延长痛苦,不如让病人有尊严的死亡。

我们常常会惧怕“死”,因为它代表着永不再会的消逝。

但,它又是每一个人必达的彼岸。

与其在时日无多的余生里,拼命地增加生命的长度,不如好好地改善生命的质量;

与其行尸走肉地活着,不如让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肉体会消逝,生命会停摆,但爱和精神会永恒。


◇  素材来源:
微博@中国消防  
澎湃新闻医学界:《“让我死!”插管生存有多痛苦?医生亲眼目睹患者死亡请求》
秒拍@傅达仁临终纪录片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桌子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小字即可):

广东幼儿园6死1伤案令全网震怒:为什么他们总是向孩子挥刀?

相互宝关停一年了,这么多人还一直记着它

本文编辑:redision,排版:造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我是桌子,谢谢你的阅读。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