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星光,渐渐汇聚成一团火炬。
作者 | 本报记者 黄浩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敬爱的伯伯,我是冯慧娟。2018年的夏天我们在华东师范大学见过,不知道您还记得吗?那时我是一名贫困生,在广信银行的帮助下我终于考上理想的学校,以后我也要反哺家乡……”在贴满心愿卡的礼物板上,九江学院学生冯慧娟写下了这段话。
冯慧娟小学就读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杉溪中心小学。杉溪地处广丰城区东部,这里靠近山区,交通较为闭塞,若干年前贫困人口较多。但因为一所村镇银行发起的资助项目,一批困难学生得以顺利入学,甚至走向上海、杭州等大都市——冯慧娟正是其中之一。
今年是这项助学行动持续推进的第十年,那些曾经接受过帮扶和正在接受帮扶的孩子,他们还好吗?
推开一扇窗,带来一抹光
10年前,杉溪中心小学。许多像冯慧娟一样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而面临辍学危机,有人模糊地记得“因为某个资助行动让家里有了一些经济上的支持,能够交得起学费了”,而后得以继续求学。
那时的“冯慧娟们”并不知道,他们受益的正是始于2013年的“春苗助学行动”。
这项由广丰广信村镇银行发起的资助活动分为“广信助学金”和“七彩梦计划”两部分。“广信助学金”是向受资助的贫困生每人每学期发放800元助学金,定向资助杉溪中心小学及其辖区范围内的完全小学;“七彩梦计划”则由该银行志愿者及学校教师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带领学生到大城市“开阔视野”。
“我们的初心是引领他们走出大山,去探寻更广袤的世界。” 广丰广信村镇银行董事长吴晖说。
也正是10年前,受益于“七彩梦计划”,冯慧娟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了大都市上海。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华东师范大学的大门,她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好大、好漂亮”。
对大学没有概念的冯慧娟,在华东师大游学的日子里,渐渐知道“原来大学可以有很多课外活动时间,原来大学可以很自由,原来大学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儿”。因为这一次经历,冯慧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我也要考上大学”的种子。
那一年,冯慧娟12岁。9年后,她考入九江学院,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
“我很怀念那段时光,也挺想念在上海、上饶遇到的人。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我不断前行,尤其是高三的时候,我真的好想去上大学。”现在读生物科学专业的冯慧娟说,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科研人员。
10年来,80余名像冯慧娟一样的贫困小学生接受“春苗助学行动”的资助,300余名孩子跟随“七彩梦计划”走到杭州、上海等地游学。杭州动物园、西湖景区、浙江省博物馆、上海海洋馆、华东师范大学等到处都留下了孩子们的印记。
如今,这群孩子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各地,各自发着微光。
“与其说是我们给孩子推开了一扇窗,带来了一抹光,不如说是孩子的本真和灿烂点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爱从不是单向的怜惜,而是相互的生发。”回望来路,广丰广信村镇银行张洪涛说。
点点星光,汇聚成炬
“春苗助学行动”聚集了一批热心公益的“燃灯者”,因为他们的助力,这项计划得以不断持续地开花结果。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张静是“春苗助学行动”的长期支持者,每当接到接待学生这一任务后,她便组织设计学院的师生精心为孩子筹备各项活动——升国旗仪式、阅读启蒙、魔方游戏、走访参观等,为乡村的孩子打开眼界。
“在参与‘七彩梦计划’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结识了一群有情怀而又可爱的人。虽然只有短短一阵子的相处,受助学生纯净而期盼的眼神,支教志愿者温暖而用心的陪伴,却成了我一辈子的牵挂。”回忆那段时光,张静依然心动不已。
曾经的“春苗助学行动”受益人、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冯卫英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16年走进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那一次,卢湾一小邀请30名来自广丰的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并为他们准备了许多新鲜好玩的游戏。晚上,孩子们还被邀请走进卢湾一小学生的结对帮扶家庭,与结对小朋友的父母一起到东方明珠等上海地标游玩。
卢湾一小孩子与广丰的孩子一起过“六一”儿童节
“好奇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家的外面是什么样子正是这些江西孩子的好奇之处。来到心目中的‘大城市’上海,孩子们都格外兴奋,他们和上海的学生结交了朋友,见识了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帮扶家庭的温暖。”卢湾一小教师顾炜回忆说,他记得一个受资助孩子给上海学生送了一幅“放牛图”,说想让上海的好朋友也看看他的家乡。
去到远方,孩子们看见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但能出去的孩子毕竟有限,如今“春苗助学行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学校支教,为更多孩子点燃梦想。点点星光,渐渐汇聚成一团火炬。
去年暑假,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何丰妍去看望受多年资助刚考上大学的一名女孩,在破败又潮湿的房子里,何丰妍深感“有责任也有义务以爱助教、以情施教”。她表示,未来上饶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会持续关注“春苗助学行动”,在帮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云龙正是上饶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2022年作为“春苗助学行动”支教营的志愿者前来杉溪中心小学支教。初到学校,在学生一声声稚嫩的“老师好”中走上讲台时,李云龙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下定决心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所学知识分享给他们”。
李云龙记得,在教授书法的过程中,有个小朋友因为某个字的其中一笔写不出来而发愁,在不停地问老师、不停地练习过程中,终于写出了完美的一笔,小朋友开心地笑了。李云龙看着那张笑脸,心中一动:“这是我见过最美好的笑容,永生难忘”。
“我也来自贫困地区,小时候也有支教大学生来帮助我们。如今我成了一名师范生,我想用我的所知所学去打开更多贫困地区孩子看向未来的那扇‘窗’。”李云龙说。
触摸“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受益于“春苗助学行动”的学生,虽然不是人人都有上大学的机会,但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他们接受善意的同时也学会善以待人。
2014年接受助学的学生朱正扬(化名)一家是当地政府帮扶的精准扶贫户,由于家族有“渐冻症”遗传史,爷爷和爸爸早年离世,妈妈也离开了家,朱正扬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在当地的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厂工作,朱正扬初中毕业后也不得不放弃学业去一家工厂工作。
虽然生活艰难,但朱正扬不会忘记,“春苗助学的哥哥姐姐每年都会到学校来两次给我们发放助学金,给我们送学习用品,还带我们去了杭州和上海参观学习”。
朱正扬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们让我有了努力生活下去的信心,即使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不在人世,但我还是努力工作和赚钱——因为我还有爱我的奶奶需要照顾。”朱正扬说。
如今正在接受资助的小学生周紫玥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走出过广丰、更没有到过上海的她因为“七彩梦计划”而实现了“到外面看看”的梦想。“外面的大千世界我很喜欢,我会努力读书,努力实现更大的梦想。”对未来,周紫玥充满向往。
正在读高中的冯卫英很感恩当年与广信村镇银行的“大哥哥大姐姐”和支教教师结缘,曾经一度因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离他们而去沉寂的她,渐渐感知到外面世界的美好,触摸到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冯卫英也暗自许愿:一定要努力学习,希望以后也能加入到助学的团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
顾炜一直相信,在经历外出交流活动之后,那些农村孩子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建设家乡的美好追求。
支教营的老师和同学联合创作用粘土捏出了一副世界地图
随着各地全面脱贫,广丰广信村镇银行期待着,未来加强与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的深度合作,探索出更多有益于学生素质提升的项目。
而让“春苗助学行动”发起方与执行者尤其欣慰的是,回顾十年,他们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但没有想到的是,“贫困学生倒是变成了我们企业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目标”。
“作为一家地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境和迷茫,正是这些贫困学子拼搏进取的精神感染了我们,使我们有了方向。我们深深懂得了企业发展的价值,就是获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吴晖动情地说。
来源 |《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浩
原标题 | 《为乡村孩子编制一个“七彩梦”》
编辑 | 白衣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中国教师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