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BYJU’S,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科技公司,正遭遇其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债务重组计划告吹、财务报告屡次推迟公布、审计师和董事会成员相继辞职、办公场所因涉嫌金融违法受到警方突击搜查。在过去的一个月里,BYJU’S陷入了一场风暴的中心,它的未来存亡难料。这家备受瞩目的创业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1
涌入的资本,消失的理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BYJU'S 都是印度最成功的初创公司之一——不仅限于教育行业。
2012年,刚刚成立一年的 BYJU'S 就成为了印度德勤评选的快速成长的科技公司50强以及亚太地区500强。2018年,BYJU'S 成为印度第一家教育科技独角兽,并将业务扩展到英国、美国等其他英语国家,BYJU'S也从那时起成为了资本瞩目的明星公司。
为了尽早实现上市,BYJU'S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2019年,BYJU'S收购了游戏教育公司Osmo,不久后又收购了编程教育公司WhiteHat Jr。基于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和资源,BYJU'S推出了针对 K12 阶段的一对一学习平台“未来学校”,该平台以游戏化的方式,提供编程、数学和音乐三个学科的在线课程。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教学被迫停摆,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量资金涌入印度教育科技领域。
这一年也是BYJU’S走向疯狂的开始。此前,BYJU’S 的收购主要为了增强其原有业务的竞争力,且大多集中在 K12 这一从成立之初就坚守的核心赛道上。但在2020年后,在资本的助推之下,BYJU'S开启了“疯狂买买买模式”,彼时的它似乎已然失去了应有的理智,没有时间认真分析收购的一系列公司是否有价值,或者是否是其真正需要的,在融资扩张的狂欢路上越走越远。据不完全统计,BYJU'S 在2021年至少收购了 8 家公司,花费超过 25亿美元。
借助一系列的收购,BYJU'S 的业务版图逐渐从K12领域扩展至早教、职业教育领域。
2
蒙眼狂欢,一地鸡毛
2022 年 9月,推迟了近 18个月后,BYJU'S终于发布了其截至2021年3月的2021财年财务数据:亏损扩大 19.8 倍至458.8亿印度卢比(约合 5.6 亿美元),收入却几乎与上一财年持平,仅为228亿印度卢比(约合3.046亿美元)。
由于BYJU'S 的用户数在2021年初已经达到了1亿,付费用户数已经达到了 700万,相比疫情前翻了将近 3 倍,这一不佳的财务表现令人感到意外。BYJU’S 解释称,其营收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其收入确认方式发生了变化,否则营收较去年同期应增加 60% 左右。
此前,BYJU’S 会在用户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将合同金额全部计入当期收入。然而,其审计公司德勤对此进行了调整,要求 BYJU’S 按照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比例来分摊收入。这导致了 BYJU’S 有近 40% 的收入被延迟到未来几年才能确认。另外,BYJU’S 此前收购的公司们大多处于亏损阶段,这也加剧了 BYJU’S 的亏损问题。
不过,在巨大的财务压力下,BYJU’S 并没有选择收缩战线。
一方面,BYJU’S仍然在营销上投入大笔资金。2022年末,BYJU’S 宣布签约梅西成为其首位品牌大使。有消息称,签约费用或高达每年 700 万美金。BYJU’S 还花费超 3000 万美金成为了卡塔尔世界杯的赞助商。
另一方面, BYJU’S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员。据不完全统计,BYJU’S 至少已经进行了 3轮裁员,总人数将近 5000 人,占其裁员前员工总数的 10% 左右。
此外,BYJU’S的服务质量也开始受到了众多家长的质疑。一些家长表示,BYJU’S从未履行购买课程时所作出的服务承诺,比如提供一对一辅导以及评估孩子学习成果。
BYJU’S 的一系列动作,让这家公司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当一家公司连员工都无法养活、教学质量都无法保证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投入大笔的营销费用?这家公司在意的究竟是什么?与此同时,BYJU’S 激进的销售方式、有毒的工作文化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许多被解雇的教师反映,BYJU’S强制他们参与课程产品的推销活动。销售人员也称,他们经常遭受经理的辱骂,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022年12月,印度国家儿童权利保护委员会(NCPCR)指出,BYJU’S通过制造焦虑和恐惧来促进课程的销售,存在诱骗家长购买课程的行为,其甚至诱导经济困难的家庭签署贷款协议来购买课程,并设置了漫长的退款流程。
针对这些问题,BYJU’S表示,其将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其销售策略:取消上门推销的方式,增加多重确认的环节,确保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提供负担能力测试,只有当孩子的家庭月收入不低于25000印度卢比(约合306美元)时,才能购买课程;简化退款流程,消费者可以通过Zoom电话申请退款。此外,BYJU’S还称将改善其公司文化。
3
债务危机,股东撤离
进入2023 年,人们已经鲜少看见 BYJU’S 在教育赛道的新动作,它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一件事——找钱。
从 2022 年下半年开始,印度初创公司几乎都在面临着严重的资本短缺,这对于BYJU’S尤甚。由于其较高的估值,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新的资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迫使 BYJU’S 开始寻求 TLB (一种长期贷款)的支持,举债超过 12亿美金。
业内人士表示,亏损的初创公司大额借贷几乎都会引发灾难。贷款更适合制造业这类传统行业,因为它们的利润是可预测的。对于亏损的科技初创企业来说,举债充满危险,但有时也是最后的手段。
6 月初,BYJU’S的贷款方之一对冲基金 Redwood对其提出了严厉指控,表示从企业账户中秘密转移了5 亿美元的巨额资金,随后退出了BYJU’S正在进行的贷款重组计划,迫使其支付 4000 万美元的利息。如果这笔款项没有全额支付,这将是初创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债务违约。此外,BYJU’S 至今仍未提交其截止去年3月的2022财年财务数据,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的担忧。
紧接着,BYJU'S 对贷款方提起诉讼,指控他们的存在“掠夺性行为”,同时拒绝向贷款方该支付利息。到了6月下旬,BYJU'S 的长期审计公司德勤宣布辞任,BYJU'S 的三名董事会成员离任,这使得BYJU'S严峻的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资本很快做出了反应,BYJU'S最大的非创始人股东 Prosus大幅削减其在BYJU'S 的股份价值,BYJU'S 的估值较2022年初的220亿美元已经大幅缩减至了 51亿美元。
有消息称,BYJU'S 目前已向其股东表示, 将在今年 9 月之前完成截至 2022 年 3 月的财年的数据审计,并在 12 月之前完成截至 2023 年 3 月的财年的数据审计。同时,其创始人Byju Raveendran已向公司以贷款的方式注入了数亿美元的个人资金。
无论结果如何,BYJU'S 已然成为了初创企业无序扩张的又一个糟糕案例。从其发展里称来看,BYJU'S 看到了教育行业的未来,也找到了不错的切入点,但却忽略了教育是个慢行业的事实,也忽略了印度本土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情况以及多业务发展的难度。
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的价值通过讲故事而来,最后也随着故事的破灭而去,这非常残酷,但也一直是商业社会不变的事实。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鲸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