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大佬抢下「减肥针」

新闻资讯   2023-07-19 16:02   57   0  

1个月“躺”瘦18斤?

林夏淅

编辑刘肖迎

来源市界(ID:ishijie2018)

封面来源IC photo

虽然这款减肥针名声在外,但GLP-1类药物依然是处方药,需要确定自身条件后遵医嘱使用,且可能产生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低血糖的反应,也有可能会加大甲状腺肿瘤以及胰腺炎发生的风险。与此同时,体重下降后如果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是有反弹的可能。
减肥的“新时代”,真的来了? 
7月4日,上市公司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款获批的GLP-1类减肥药物。 
与此相似的另一款药物维格威(Wegovy),还获得了马斯克“亲测有效”的认证——前不久,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高调透露,使用该款药物后一个月内“躺瘦”了18斤。 
事实上,GLP-1类减肥药物在国内外被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抗糖药物使用,已有十余年时间,在国外批准作为减肥药物使用,也有9年时间。只是在国内,这是首次正式开放给需要减肥的人群。 
但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减肥人士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并使用了这类药品,许多网友形容其为“暴瘦针”“一天瘦一斤”等等。 
在这背后,作为国际抗糖药物的一大巨头,同时也是利拉鲁肽注射液的原研厂家,丹麦药企诺和诺德过去一年狂赚1767亿元,已经超过辉瑞。 

一片光明的期许下,目前已有近20家药企扎堆布局这一领域,减肥人士的福音真的来了吗?拔得“头筹”的华东医药又能获得多少收益? 

“意外的收获”

已经有一些人,在悄悄接触传说中的“减肥针”。 
“今年年初从朋友那听说了‘司美格鲁肽’减肥针,所以我就花了几千块在朋友介绍的药贩子那里买了几盒,也想试试。”左宁说。 
左宁购买的司美格鲁肽(Ozempic),也称为诺和泰,是丹麦药企诺和诺德生产的,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2型糖尿病的产品。严格意义上讲,该药品并没有获批用于肥胖适应症,但已有不少减肥人士从不合规渠道购买、使用。 
正是由于相同的药物在国内和国外有不同的适应症范围,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无法“光明正大”地在医院以减肥名义获得这款药物。 
这是一个尚存争议的产品,有网友给它积极点赞,也有网友表示“打了几个月完全没有用”。 
有医学科普博主表示,因为身体条件不同,司美格鲁肽并不适合所有人使用,且使用效果的个体差异性较大。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减肥针”或将获得正式的名分。 
6月3日,丹麦药企诺和诺德生产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对肥胖患者的适应症扩容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在接下来一年内,该药物可能在国内获批上市。 
更迅速的变化是,7月4日,上市公司华东医药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商品名:利鲁平)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也获得批准,目前已经可以在医药电商平台购买。 
两相比较,利拉鲁肽的区别在于需要每天注射一次,司美格鲁肽则是每周注射一次;价格方面一盒3ml的利拉鲁肽(可使用10到30天)售价360元左右,一盒3ml的司美格鲁肽(可使用3到4周)售价在1200元左右。 
那么从效果和来源角度,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就需要从减肥药的曲折历史说起。 
本世纪初,西布曲明曾是大火的减肥药物,当时在国内名声大噪的曲美、澳曲轻、曲婷等减肥产品都以其为核心成分。但因为对心脏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该药自2010年开始被禁用。 
自此,减肥药进入漫长的“空白时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一种叫做奥利司他的药物,是唯一被认证的减肥非处方药,碧生源、海正药业均有生产。 
但高级营养师(ACI)、ISSN运动营养师伊伊告诉「市界」,这种药物的效果其实不甚理想——其通过抑制肠道内油脂吸收起到减肥作用,会带来明显的“排油”,使用者可能面临随时腹泻的尴尬,甚至需要穿戴纸尿裤。 
相比之下,如今风靡的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算是药物研发史中一个“意外的收获”。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糖尿病患者用以降糖的药物,都会产生增加体重的副作用,而糖尿病患者通常都需要减重,由此带来“二选一”的矛盾。 
但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药物二甲双胍开始,人们第一次发现有一种控糖药物,不会带来增重,反而有轻微减重的效果,而利拉鲁肽则是在这之后能够带来更明确减重效果的一种控糖药物。 
2009年起,利拉鲁肽作为糖尿病适应症药物在欧洲上市之后,2014年开始也在美国被认证为减肥药物使用。 
具体来说,药物主要成分GLP-1可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减慢胃蠕动和胃排空,提高人们在进食过程中的饱腹感,大幅减少使用者的进食量,同时在大脑深处降低使用者对食物的欲望,更高效地实现减重。 

利拉鲁肽作为2型控糖药物得到广泛应用后,人们开始试图研发一种效果更持久的类似产品。于是,只需要每周注射一次的司美格鲁肽应运而生。且人们惊喜地发现,在这两种药物的对照试验中,司美格鲁肽还出现了更好的减重效果。 

20家药企扎堆布局

作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减肥处方药,利拉鲁肽虽然不敌司美格鲁肽的口碑,但抢占先机的动作依然蕴藏巨大商机。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2020)》报告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全球范围内,世界肥胖联盟在2023年3月公布了最新版《世界肥胖地图》报告,“预计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超重/肥胖,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对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分别为:BMI≥25和≥30(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由此带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减肥市场——全球范围内,抗糖药物两大巨头丹麦药企诺和诺德与美国礼来公司,2022年收入分别为1766.54亿元和198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4.31亿元和434.93亿元。其中,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已经成为首款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的GLP-1药物。 
水涨船高,截至7月14日,礼来和诺和诺德的总市值分别达到4267亿美元和3651亿美元,在美股医药公司中,位列第三和第四,远高于2050亿美元市值的辉瑞,仅次于有上百年历史的强生公司。 
那么,在国内拔得头筹的华东医药,在此市场有多大胜算? 
相比国内刚刚获批用于治疗肥胖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更受期待的司美格鲁肽口服版本已经在路上——诺和诺德6月25日表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可以让肥胖者在68周内减重15%,拟于今年稍晚在美国和欧盟申请上市。 
礼来更是在2023年6月26日于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上表示,一项中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公司最新研发的名为瑞他鲁肽(retatrutide)实验药物,以最高剂量帮助肥胖患者在48周内平均减轻了24%的体重。 
对于一个体重200斤的使用者来说,这意味着不仅可以在一年内减掉数十斤体重,而且也不需要经历运动、切胃、主动节食等辛苦的过程。 
“慢半拍”的国内市场,虽然暂时只有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肥胖适应症,但也已有近20家药企扎堆布局这一领域,其中进度达到临床三期及以上的就有10家,包括万邦医药、翰宇药业等等。他们大概率都会在之后陆续上市,华东医药能够享受红利的窗口期显然不会太长。 

(图源/开源证券截图)

至于更受瞩目的司美格鲁肽,目前国内仅有信达生物第三代GLP-1减肥药IBI362进入临床III期,其他药企还处于临床较早期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名声在外,但GLP-1类药物依然是处方药,需要确定自身条件后遵医嘱使用,且可能产生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低血糖的反应,也有可能会加大甲状腺肿瘤以及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当然,也有10%左右受试者对药物无反应。且近日有消息称,欧盟正在对诺和诺德旗下三款减肥药可能引发自杀风险的情况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即便是减重效率较高的GLP-1类药物,体重下降后如果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是有体重反弹的可能。 

蛰伏的资本

作为被众多药企“盯上”的一块肥肉,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肥胖适应症的“头筹”为什么落在了华东医药身上? 
事实上,这并非华东医药第一次在减肥药领域出手。 
如前文所述,国内在减肥药领域经历过很长一段“空白时代”,效果并不理想的奥利司他是当时唯一获得官方批准的用于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治疗的药物,而华东医药生产的奥利司他(卡优平)就是为数不多获得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减肥药。 
此次华东医药为代表的一系列药企,之所以能够扩容利拉鲁肽注射药的适应范围,是因为2023年该药品原研公司诺和诺德的专利保护在中国市场已经到期。 
司美格鲁肽化合物的中国专利期限本来是在2026年到期,但202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其专利无效,这也导致众多药企入局司美格鲁肽的研发生产。 
具体来说,华东医药工业板块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2017年和2018年,先后两次共出资1亿元买下了参股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所有的利拉鲁肽新药技术(糖尿病适应症及肥胖或超重适应症)。总体来说,华东医药在利拉鲁肽注射液项目的研发投入,合计约3.22亿元。 
“潜伏”多年,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糖尿病适应症终于在2023年3月获批上市,对应更大市场的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也在7月4日获批上市。 
连续两次在减肥药领域拔得“头筹”,华东医药是什么来头? 
事实上,华东医药隶属于历来低调的“远大系”,背后实际控制人胡凯军同时控制着三家上市公司——华东医药、远大医药和远大控股。截至7月17日,三家公司总市值分别为775.3亿元、154.8亿港元和38.1亿元。 
三家上市公司背后,以胡凯军为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远大集团、离岸公司Outwit Investments Limited),持股比例都在40%以上,合计持有上市公司对应市值约410亿元。 
远大集团前身为中国远大发展总公司,原隶属扶贫办,1993年成立后,在1996年启动了股份制改革,2003年更名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其主营业务涵盖医药健康、生态农业、油脂、贸易、置业投资及金融服务等领域。 
手握利拉鲁肽注射液的华东医药,是远大集团重要的资本版图之一,前者最早成立于1993年,以杭州医药采购供应站为主发起人设立,国有股份占比六成左右,之后几经变革成为“远大系”旗下的民营药企,也是“远大系”目前市值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远大系”下另外两家上市公司也颇有看头。 
远大医药规模最小,但盈利能力最强,2022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6亿元和18.57亿元,主营肿瘤、心血管药物等的研发生产,毛利率高达62.24%。 
远大控股规模最大,但盈利能力极弱,2022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20亿元和1.15亿元,多元贸易业务的整体毛利率仅为0.63%。 
巧合的是,远大医药和远大控股都领过巨额“罚单”——前者因与另一家叫做武汉汇海的公司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原因,合计罚没3.2亿元;远大控股孙公司远大石化则因涉嫌操纵期货市场被罚3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后者——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远大控股投资净收益高达18.18亿元和18.78亿元,是当期净利润的3倍左右,而投资收益主要来自期货及电子交易收益。虽然近几年这部分收益有所降低,但2022年依然有3.74亿元投资净收益,是当年净利润的2.16倍。 
相比远大医药和远大控股,华东医药的市值要高一大截儿。 
但由于华东医药业务结构和研发实力不同,与国际上的抗糖巨头诺和诺德相比,在研发力度、盈利能力和商誉风险方面都还有一定差距。 
具体来看,2022年诺和诺德240亿元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13.59%,华东医药研发投入11.96亿元,占医药工业收入的10.72%,占上市公司总收入的3.17%;毛利率方面,诺和诺德2022年高达83.92%,华东医药却因为有近7成收入来自毛利率极低的医药贸易业务,整体毛利率只有31.9%。 
除此之外,2014年以来,华东医药大小并购案不断,累计交易金额超60亿元,由此也在5年时间里新增了24.41亿元商誉,提高了后续因收购标的业绩原因导致的商誉减值风险。 
华东医药也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获得利拉鲁肽减肥适应症的注册证书,不会对公司当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只是有一定积极作用。 
(注:文中部分关于减肥药发展史的内容,参考小宇宙播客节目《具体接力》第15期,嘉宾为丁香医生医学总监、消化科医生魏伟)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36氪Pro",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