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中生代:传承是成长的底色

新闻资讯   2023-07-19 18:13   47   0  
中生代基金经理逆风前行,崭露头角。

当人们对中欧基金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成名已久的基金经理时,一批中生代基金经理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逐渐崭露头角,开始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想象空间。
这批中生代基金经理并不是初出茅庐,他们至少穿越过两轮投资周期,有实战业绩积累,并处于职业生涯的当打之年,正逐步为投资者所熟知。
他们大部分自中欧基金内部培养,少数从外部机构引入,背景不同的他们,都汇聚在中欧基金投研平台上,在统一的投研理念和特有的文化滋养下不断成长,开花结果。
市场环境在变,理财需求在增,包括中欧基金在内,公募基金逐渐意识到,未来资管行业将是团队和效率的竞争。
公募基金开始打造投研平台,用集体智慧为个人赋能,这既是行业快速成长后的应对之举,也是公募基金从粗放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过去10年,中欧基金投研团队经历了两次重要迭代升级,一次是2013年左右股权结构改革后引入优秀人才的类事业部制,这次制度变革对于彼时的中欧基金而言,既提升了市场知名度,也在短期补上了投研短板,公司主动权益规模跻身头部序列。
另一次是2018年“撤(事业)部改(投资策略)组”式的投研平台迭代,搭建统一的大投研平台,继而成为行业第一家提出“团队”发展理念的基金公司——不仅仅依靠单个基金经理,更要以团队协作的方式产出更多优质基金产品。
时间线来到2023年,整合后的投研平台为员工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协作,在体系化的滋养下,在新老相承下,中欧基金一批中生代基金经理已然成长,并成为公司投研团队的中坚力量。
在近日中欧基金中期策略会上,资深基金经理曹名长携一众中生代基金经理亮相,他们讲述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心路历程,深入分析投资背后的思考和逻辑,展示了中生代基金经理的独特视角,又和中欧基金一以贯之的长期主义投资理念一脉传承。
控波动:力图让基民赚到钱
在策略会开场,曹名长首先抛出一个问题:最近两年公募行业面临困境,从历史上看,这种周期性很明显,但这次的困境对行业的伤害似乎比较大,原因出在哪里?
在近17年的基金经理生涯中,曹名长力争创造长期稳健的年化收益。尽管这个业绩在业内并不多见,但他的低估值投资风格注定不会被过分关注阶段性收益的投资者所追捧。
公募基金的目标就是相对收益,这个目标到底对不对?曹名长提出这个问题。
他展示了一张图片,是沪深300成长、沪深300价值和创业板指数的走势图,长期来看,创业板指数的最终收益率超过其他两个指数。那是不是意味着买创业板指数就可以了?

数据来源:Wind, 2010/6/30-2023/7/7

曹名长认为并不尽然,一是创业板波动太大,在任何时候投资者都有可能下车;二是高波动的特征吸引投资者高点进入,往往要持有很久才能赚钱。
因此,他认为如果单纯注重收益、忽视收益实现路径,至少部分导致了公募行业的困境。
他建议,在考虑收益的前提下,应该也要考虑风险和波动率。而他所坚持的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就是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不仅仅看到收益,还要看到风险,甚至先看到风险。
曹名长对波动的理解和成长策略组的许文星不谋而合。
“基金净值向上、基民仍不赚钱”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中,基金的大幅波动性是一个因素。
许文星认为,当基金波动太大时,基民很难坚持到最后。因此,管理基金时要控制波动,“管理波动本质上是管理信用。不管理波动,投资者可能可以大赚,管理波动投资者只能小赚。但是管理了波动,投资者就有可能实实在在赚到这部分钱。反之,投资者可能在低点就卖光了。”
他认为,基金经理和基民之间的连接非常宝贵,基金经理表面上是管理别人的钱,但实际上管理的是信用,投资者可能是看了净值曲线或者媒体宣传,就去买了,但可能不知道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作为基金经理,其任务之一就是管理这份信用。
2018年许文星加入中欧基金,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许文星确立了自己“逆向投资”的风格标签,他希望通过投资中的风险补偿,降低组合波动,让持有人真正能赚到钱。
针对震荡市下主动投资大幅波动的痛点,中欧基金很早就布局了多策略的产品线,搭建了多资产投资策略组,以更好满足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者需求。华李成所管理的“低波策略”基金,就是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力争为投资者获取实实在在的长期稳健收益。
2018年,初任基金经理的华李成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在周期性和共振波动的情况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周期底部买入一些估值相对较低的资产,因为估值越低,涨的时候股价的弹性就越大。所以在2018年以前,价值投资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但2018年之后,宏观经济环境出现了变化,”华李成说,“现在的宏观经济除了要兼顾国内和国外,其周期性波动也被明显压缩,行业间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同时经济政策较过去也发生了变化。”
“黄华(中欧基金多资产投资策略组负责人)教会我两个概念,一是中枢,二是再平衡,市场不是看你活得多么好,而是看你活得多么久。”因此,2019年开始,华李成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资产配置模型研究上,并且形成了一个信条:先求不败再求胜。

在他看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找到一个单一的策略来实现一个非常稳健的收益率,国内资本市场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策略,要获取“低波策略”基金的持续超额收益,关键是要灵活运用股票、债券、转债、衍生品等多种资产和工具,力争构建一套长期有效的多策略投资组合框架。

传帮带:长期主义的传承
即便是同一群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人,映射到实际交易与风格路径也会各不相同,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
在中欧基金价值策略组里,既有重视企业资产质量和低估值的绝对低估红利策略的曹名长、蓝小康和罗佳明,同样也有风格更多元的袁维德和李帅,而这些看似路径差异的基金经理共同汇聚在中欧基金价值策略组。
曹名长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常青树”,他拥有27年投研经验。作为中欧价值组老将,他与组员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传帮带: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但不干预新人操作;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提醒,但最重要的是让新人养成自我学习、不断进化的能力。
2015年,蓝小康开始做投资,当时他比较关注一些锐度偏高的中小市值公司,但经历了一轮股灾之后,很多成长性好的公司都遭遇了滑铁卢。
巨幅震荡后的2016年同样处于弱市,曹名长依然做到了正收益。他的业绩引起了蓝小康的关注,蓝小康开始意识到成长性再好的公司,如果估值特别贵,最终都会跌回去。他的投资天平逐渐向低估值倾斜。
2020年是蓝小康非常孤独的一年,“感觉自己被市场抛弃了”。当时市场对核心资产的追逐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让坚守低估值的蓝小康倍感煎熬。
前辈曹名长给了他鼓励和坚持,这也是蓝小康坚持的信心和勇气。最终,随着核心资产的调整,赛道股的沉寂,他对于低估值的坚守在近两年逐渐得到正反馈。
而经过这几年的锤炼,蓝小康注意到市场更在意边际变化,反应在投资上,他由原来重视胜率变为更关注赔率,这有利于平滑波动。
相比曹名长和蓝小康,2020年加入中欧基金的李帅对成长和价值也有自己的理解。“尽管每个人对价值的理解都不太一样,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合作。老曹有20多年的经验,他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我们思考和成长,但绝不会干涉的我们的决策。这非常可贵。”
李帅对价值的理念,并不是静态市盈率的高低,而是市值除以可清晰业绩预测下,单年产生的最大现金流。可清晰的业绩预测是:在企业资本开支投入下,这些钱能产生多少现金流。当年最大的现金流弹性,翻译成EPS就是利润的弹性,从而有机会抓住这个行业。
2019年四季度,电动车企业的静态市盈率非常高。当时很多企业进行了大量资本开支,从PB\PEG指标来看,这些企业都很贵。
但当时有一些企业,它们的议价能力很强,现金流量表很好,而且在新一轮资本开支投入后,用当时的市值除以清晰业绩预测下的现金流,可能不到10倍的估值。这给李帅提供了低位捡筹码的机会,他也是较早投资电动车的基金经理。

过去的工作经历,使他在二级市场投资时,加入了产业投资者的长期视角。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组合赚到收益,“当真实情况和我预期不一致时,我不会给自己包袱和人设,该调仓换股时会非常果断。”

多策略:不同产品线之间的互补
在统一的大投研平台上,中欧基金不断演化。不同产品线之间,也在交互中发生化学反应。
华李成作为多资产投资策略组基金经理,也常会向周蔚文一对一请教,每次都能得到非常真诚的建议,大到投资策略,小到市场观点。
华李成认为,近年来中欧投研越来越强调平台化,思考如何将过往的研究经验沉淀下来,令其获得乘数效应,以帮助更多人。此外,对于中欧来说,除了主动权益的优势之外,也在寻求全面化发展,在固收、多资产、基本面量化等方面进行多点布局。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和更高效的团队运行规范。
许文星2018年加入中欧后,第一个感受就是这是一家自驱力很强的公司。周蔚文作为投资老将,长期价值的视角给了他很多启发。
周蔚文的投资习惯是在行业困难或低迷的时候去关注投资机会,并在周期底部买入,他毫不吝惜地跟大家分享他在过往数十年中总结出来的周期特征,分享对养殖、造船、电力、化工等周期行业的观点。这对于相对年轻、缺乏丰富周期亲历经验的基金经理来说非常宝贵。
为了顺应多元化投资的时代趋势,中欧基金早在2015-2016年组建量化团队。钱亚婷是最早的一批校招生,她跟随拥有美国量化巨头Millennium工作背景的曲径,开启了基本面量化之路的探索。
何为基本面量化?旨在以基本面逻辑为驱动,通过量化手段实现投资目标,这个投资框架始于对基本面的理解,即需要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
将主动投资的逻辑与量化相结合是中欧量化投资团队多年以来潜心努力的重要方向。当钱亚婷还是实习生时,曲径就将这个认知植入她的心中。
曲径告诉钱亚婷,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主观基金经理也能用多因子来投资,若单纯基于数据分析的投资会越来越卷,量化应该更前瞻地去理解主观投资人是怎么想的,由此才能获取更长远的相对优势。
近水楼台先得月,中欧基金恰恰聚集了周蔚文、曹名长等一批市场上投研经验超过20年的顶尖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在积极向主动投资靠拢的过程中,钱亚婷引以为豪的是,作为一名量化人,同样具备与这些优秀投资人同步探讨行业、个股基本面的能力。
“我争取成为主动研究里最掌握量化方法的,在量化中最擅长站在主动研究维度思考的。”钱亚婷认为,一名量化基金经理,其核心竞争力是经验或对行业理解的深度。这个表述具有典型的主动投资色彩。

而现在,钱亚婷不仅能够理解主动投资,更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给他们提供一些基于量化的投资建议,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尾声
从十年前类事业部改革,到五年前预见性地打造投研大平台,中欧基金始终走在变革的路上。
灵活性来自治理结构的优势,中欧基金可以相对容易做出长远决策。公司愿意进行长期投入,做一些短期可能不一定见效但长期正确的事情。比如研究,长期投入需要耐心,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最终会日积跬步致千里。
虽然当下市场上弥漫着悲观情绪,但中国经济向上的趋势不会变,财富管理事业依然有增量空间,资管机构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正如许文星所言,基金行业几乎不存在中间状态,对于客户而言,基金只有努力做到最好,才有价值。
深度研究和团队协作是中欧投研团队区别于其他基金公司的投研文化。未来,在投研团队的支持下,在中欧文化传承的滋养下,相信更多优秀基金经理将会如潮涌。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36氪",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