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老师对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遇到一个好的班主任可能比去一个好的学校更重要。”7月17日,航天英雄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以“矢志航天,筑梦苍穹”为题给中小学老师授课,介绍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与使命,回顾青少年时代成长经历,鲜活的细节、动情的讲述不时引发现场热烈的掌声。
这是2023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的首场报告。本次培训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统筹安排,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共同承办。培训以“海天一色——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包括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内的多位院士、教授等科学家群体和全国知名科学教育专家牵头,面向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域的150名小学科学教师开展为期6天的科学教育教师暑期学校培训活动。
“杨利伟将军的首场讲座,让我们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也对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透彻的领悟,对于我们上好科学教育课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说。
讲述航天发展: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走出返回舱的杨利伟面对记者说的第一句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的没有比这一句更适合的语言。”回顾自己首飞成功的经历,杨利伟由衷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当我们终于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那种骄傲与自豪无法言喻。”
在授课中,杨利伟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国载人航天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天空漫步’到‘交会对接’,从天宫空间实验室到空间站的建成,就是按照最初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面对在座的科学教师,杨利伟也着重介绍了航天科普教育开展的情况。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空一号开展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全国8万所中学的近6000多万学生同时收看,这堂课在无数孩子心中播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自此以后,中国载人航天科普活动——“天宫课堂”多次开讲,向学生展示太空舱的环境和设施,开展一系列神奇的太空实验。与此同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开展了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太空搭载实验方案征集活动,面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打工子弟、港澳台学生等开展了融航天科普知识体验、航天训练趣味互动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中国航天员体验营活动。
“要吸引更多青少年学生关注航天事业,航天科普还要进一步深入发力。希望在座的老师们能够引领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形成航天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更多航天科技人才。”杨利伟说。
诠释航天精神: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杨利伟指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他在授课中分享了自己首次飞行中历险的细节。“我在飞行上升的时候遇到了共振,大家知道,人体对10赫兹一下的低频共振非常敏感。我遇到的是一个8赫兹的低频共振,叠加到了6个G的载荷上面。当时不知道是个异常现象,以为是我人不行,那一刻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好在它的时间不是很长,大概不到30秒峰值就过去了。”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跟工程人员讲了这次历险,才知道是遇到了共振,随后经过一两年技术攻关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杨利伟看来,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正式飞行,都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挑战。对于航天员来说,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很好的认知,“我们选择的不是职业,更多的是责任。”杨利伟说。
杨利伟至今还记得,1998年1月航天大队成立的时候,第一批14名航天员庄严地站在国旗下宣誓,在国旗上签下每个人的名字。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航天人的神圣使命铭刻在心底。
如今,每个走进北京航天城参观的人,一进大院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行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责任使命。”杨利伟动情的话语,再次引发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感恩启蒙教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特长
在与现场教师的互动中,杨利伟饶有兴趣地回忆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他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学习物理,中学时还是物理课代表。在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位启蒙老师。
“一位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让我参加了一个数学竞赛,虽然最后的奖品只是一个盖了‘奖’字的计算本。对这对我非常关键,因为这次机会,我以后参加了很多比赛。”杨利伟感恩地说。
另一位让杨利伟感念至今的启蒙老师,是他当初考取飞行员后、教他驾驶初教机的老兵。这位1968年入伍的老教员对学生非常严格,尽管当时训练设施非常简陋,但教员的要求一丝不苟。为了让学生掌握滑行技能,他在星期天推着用手推车制成的飞行模拟器,顶着大太阳推着学员们一遍遍地飞奔,让他们揣摩转弯的技术要领。因为这样的言传身教,杨利伟也非常用心,各项技能考核都是第一个通过。
从切身经历中,杨利伟深有感触地说:“老师对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是学生的幸福。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引导学生把这些优点发扬到最大。”
建言学生成长:要更多地让学生涉猎不同的学科
在首场报告中,有幸聆听杨利伟授课的,还有华南师大附小的几十位小学生们。杨利伟向孩子们介绍了航天员选拔训练和太空生活的有趣细节,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杨利伟介绍说,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睡眠区,睡眠区配有睡袋,睡觉时睡袋要固定在舱壁上,防止飘走;航天员不能像地面上那样淋浴和洗澡,而是用湿毛巾进行擦拭;同时,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生活,必须每天锻炼身体以减少肌肉萎缩和骨丢失……
“我小时候最想当的是火车司机,因为看了电影《铁道游击队》,深受影响。后来有机会去机场参观,看到飞行员从飞机上下来,觉得非常羡慕,就不想当火车司机,而是飞行员了。”杨利伟透露说。
杨利伟还建议,家长和老师除了给孩子教授应知应会的知识外,也要更多地让孩子涉猎不同的学科,这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以海洋与天文教学为主要内容,聚焦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课程创新,也正是这次暑期培训的主要目标。除杨利伟以外,本次培训的授课专家还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院士、广州地化所彭平安院士以及华中师大刘守印教授、广西师大罗星凯教授等,培训中将通过讲授与对话、参观与交流、观摩与研讨、实践与体验等“做中学”式的研修,提升教师们跨学科教学的理念、素养和能力。
“本次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将通过线下参训与线上直播相结合,通过体验式科学实践与沉浸式教学研讨,为全国科学教师提供一场跨学科科技盛宴。”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说。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发来视频致词,他指出,实施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是落实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期待广州会场再接再厉,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形成科学教育暑期学校教师培训的品牌。
来源 | 华南师范大学
编辑 | 白衣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中国教师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