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新闻资讯   2023-07-19 20:13   36   0  

 
因为航班一延再延,当我从徐州飞抵长沙再入住酒店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
我是新教育徐州年会刚结束的当天傍晚便直奔机场的,按计划我将乘坐2115起飞的航班前往长沙,参加爱心与教育研究会2023年研讨会(俗称“年会”)。没想到半夜到达酒店,洗漱完毕躺下时已经凌晨三点过了。
但第二天,当听说这次来参加爱研会年会的袁建国在高铁车厢里站了七个小时,我顿时觉得昨晚的辛苦实在不算什么,毕竟我在机舱里还是坐着的。而当我听说任秀波老师从东北通化驱车2300多公里一路开到长沙时,我脑子里一下闪过几句激昂的歌词——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任秀波驱车在路上)

我想到2016年年会时,来自甘肃庆阳的张瑾老师曾这样叙述她和同伴们赴会的历程——
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们出发的情形,许多县上的老师比我们城区的更早到达集合地。这里面有几个路途遥远而又地处偏僻的老师,他们是凌晨两点就已起床,先坐农用车到小镇,再坐班车到县城,然后又转车到市区,然后又打出租车才赶过来的。更有最为偏远的环县一名老师,已是提前一天到达市区,在集合点附近找了间招待所临时歇脚。我们28人,兴高采烈、手挽肩扛,在集合点汇合齐后又一起坐上了开往西安的大巴。在又经历了6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才在西安火车站踏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梦想之旅。

大家都是自费参会,加之庆阳的老师原本收入就不高,所以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硬座出行。第一个黑夜,在火车的“哐嘁哐嘁……”声中,我们勇敢地以欢声笑语战胜瞌睡。但当我们又在“哐嘁哐嘁……”中迎来第二个黑夜时,大部人着实支撑不住了。先是一个,两个,后来纷纷倒下。回看与困神勇敢作斗争的偷拍者的杰作:在火车有规律的晃动中衣衫不整、摇头晃脑睡觉的姿态真是太好玩了。第三日,我们终于拥抱着朝阳到达了目的地在出站台的一瞬间,大家才发现腿脚肿胀得不能踩地。任何困难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在拥挤的泰安火车站稍事休整,我们又毅然踏上了开往新泰的大巴,欢天喜地地来到了年会会场。
六年之后的此刻,当我在引用这段文字时,依然热泪盈眶。
而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发生着。
年会开幕前夕,照例是我和爱研会会员们的见面会。
面对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和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推心置腹地说了如下的话——
以王丹凤、黄建军为代表的爱研会核心成员为这次年会的筹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尤其是秘书长王丹凤。我特别感动的是,王丹凤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怀着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对待爱研会,对待教育。这是所有爱研会老师共同的品质。
我在成都的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第五期刚刚结束录取。我对学员们说,李镇西工作站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与成长就是我们的全部目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功利。我甚至不让学员们对别人说“师从李镇西”之类的话,我就是要让李镇西工作站纯粹又纯粹,与所有世俗的名利绝缘。同样的,我们的爱研会就是放大了的李镇西工作站,也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共同体,而不是拿来沽名钓誉的。
我曾问过李镇西工作站的学员:“你们是因为进了工作站才优秀,还是因为优秀才进工作站?”他们当然会说“是因为进了工作站才优秀”,我说:“不是,你们是因为优秀才进工作站。”这里的“优秀”不是有多少荣誉证书,也不是在能力智慧上多么出类拔萃,而是你们拥有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习的品质,不然,你们怎么会选择什么“好处”都没有的工作站呢?参加爱研会的老师也是如此,因为有理想有追求才选择爱研会。所以,我希望爱研会的老师们永远秉持三个热爱: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习。
我多次说过一句话:“我没想改变世界,我只希望这个世界不要改变我。”我做到了,所谓“这个世界不要改变我”,指的是我的初心不因这个世界而改变,至今依然纯真而纯净。但我最近发现,在无意中我的确改变了一些老师的教育人生,虽然这些老师并不在我的身边。
我是怎么“改变”这些老师的呢?是我具体地指导他们的教育事业和工作吗?当然不是。许多人我都不认识。最近,一位老师对我说:“您对我们最大的改变,就是您做好您自己,让您自己成为了一束光,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就跟着您走,像您一样做教育。”
我想了想,承认是这个道理。所以我现在特别认真地对待我写下的每一个字,因为我知道许多老师都在读。我不敢保证我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我可以做到每一句话都是真的。我必须把心掏出来,不然对不住那么多年轻教师的信任。
其实我无论建设工作站还是参加爱研会,都是在做公益,没有“回报”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什么“回报”。但是,从一个意义上说,我这样做其实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那就是你们的成长。你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就是给我的最大的“回报”。
爱研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之间当然也是平等的。我们不是什么“师徒关系”,我们就是一个成长的共同体。你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你们延续了我的教育生涯,延续了我的青春激情。我也发自内心地感谢大家!
这个爱研会最早是湖北一位叫蒋自立的名师发起成立的,当初的名称叫“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说实话,一开始我就不同意,这不是因为谦虚,也不是因为有什么顾忌,而是觉得没必要。我没什么值得“研究”啊!但蒋老师和一群年轻人说,这不过是借“李镇西”这三个字聚集渴望成长的年轻人一起学习。我只好默认,但不参与具体的活动。后来我还是觉得不妥,说如果这个团队一定要存在,那么就改个名字吧!所以就有了“爱心与教育研究会”。
爱研会成立十二年来,也遭遇过一些误解和攻击,但我从不回应。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哪有工夫把时间与精力花在那上面?我们的成长,就是对误解最好的解释,也是对攻击最好的回应。所以,我这里把以前说过的话再说一遍,以后凡是遇到对爱研会的攻击谩骂,大家都千万不要有任何“回击”,不用理睬,把“吵架”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我们更应该做的教育。
想想朱永新老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二十多年来,也曾遭遇一些人的不理解,也引起过一些争议,甚至遭受谩骂,但朱老师从不理会,我们一如既往地执着于探索实践。我曾说过,朱老师是中国教育最大的义工。去年年底朱永新老师因新教育实验而荣获被称作“教育诺贝尔奖”的一丹奖,这意味着新教育实验赢得了国际承认;今年三月,朱永新老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意味着朱老师这个人从整体上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当然也包括他从事的新教育实验。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朱老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大胸襟,才能做大事业。”

爱研会也应该如此。我们每一个人要把外在的名利和评价看淡一些,尽量让自己一颗教育心纯粹又纯粹。我们爱研会越是纯粹,越是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不要被这个世界所改变”,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拥有一颗自由思考的大脑,不被别人带偏了节奏。我这一辈子,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我也希望我们爱研会的老师们有一颗清醒的、独立的大脑。
前几天,我在镇西茶馆公号推出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是否正在兢兢业业地摧毁孩子的幸福与创造力》。为什么“兢兢业业”?因为爱教育爱孩子。为什么“摧毁”?因为愚昧。我经常想,真正师德低下、品质恶劣的老师是极个别,而像于漪老师那样的杰出教师也是少数,而相当一部分老师往往善良却愚昧,这里的“愚昧”不只是指没有智慧,也指没有自己的思考力。
教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决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要有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而要做到这样,就应该多读书,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视野。特别是要有丰富的信息源。信息源单一,往往是一个人丧失思考力的原因。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确如此。就像两个人吵架,如果你只听一方的,那肯定觉得他有道理,但如果你两方意见都听,就能够做出客观的判断。教育者尤其需要有丰富的信息源。我们都是成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各种信息我们自有自己的判断。
判断一个事情的是非曲直,并不需要多么深厚的“理论功底”,也不需要多么丰富的“内幕消息”,只需要良知和常识。所谓“良知”,就是要有人性,有人性所必备的善良与正义。所谓“常识”,即是不需要证明的基本道理。比如,人要吃饭而不能吃屎。如果有人说人需要吃屎,而且还“论证”人为什么需要吃屎、怎样吃屎,你只凭常识就可以断定,他在胡说八道!

所以,不断地阅读,不断地获取新知,不断地关注各种信息,包括彼此对立的观点,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只有我们的视野足够开阔,我们的胸襟足够博大,我们的信息足够丰富,我们才会拥有一颗属于我们自己的大脑。
爱研会的老师都是每天站在讲台上直接面对孩子的一线老师,对目前的教育弊端应该有更深刻的感受。作为有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我们不能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但至少不应该成为“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
一些老师爱说:“我也没办法啊!校长要成绩,教育局要质量,我一个小老师只能昧着良心去逼迫孩子,实在是无奈啊!”我承认,一个普通老师对改变整个中国教育制度的作用微乎其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所作为。难道我们真的被应试教育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墙角了吗?不,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为自己也为孩子赢得一些光亮。
当然,做到这点,很难很难,但绝非做不到。想要做到,在我看来必须具备两点——
第一点,摆脱所有名利,以“豁出去”的精神对待教育,对待孩子,对待每一堂课,也对待来自领导的种种不合理要求。比如,几十年来,我爱带学生出去玩儿,多次被学校批评甚至处分,但我很任性,依然我行我素。失去的当然是种种世俗的“名利”,比如不发展我入党,不提拔我当干部,不给我荣誉,也不给我评高级职称。我当然也郁闷过,但如果得到这一切的条件是要我做我不愿意做的教育,那我宁可不要。几十年来我坚持一个原则,决不以牺牲学生的利益去屈从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得罪校长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不入党不提干嘛!把所有的看淡!没关系,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样一想,豁然开朗,无私无畏,心胸一下坦荡了,教育就更率性更任性了。

第二点,要有足够的智慧。“豁出去”也好,“任性”也罢,前提是你的班要带好,成绩要上得去,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校长那一关肯定通不过的。而既要让学生的学校生活班级生活相对轻松快乐,又要保证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这对教师的教育智慧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教育教学是要动脑子的,不能靠压迫学生获得好成绩。
纵观我几十年的教育,如果我说我是“常胜将军”,学生每次考试都非常出色,那肯定是吹牛。我教的班也有考得不好的时候,但毕竟是极少数时候,而且主要是在我年轻的时,总体上看,我的应试成绩是拿得出手的。不然,我今天不会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话。事实上,中国的所有名师都必须靠应试成绩支撑。你可以说这不合理,但这就是中国的国情。真正的名师要所取得的优异的应试成绩,靠的就是智慧。
上个月我去佛山讲课,我的一位学生来听,他是我28年前所教毕业班的学生。他所在的那个班当年高考可以说是创造了辉煌。那天他当众给大家回忆我当年的语文课,他说:“最难忘的是,李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读小说。李老师教我们语文的时候,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高三了,居然不布置语文课外作业,还在课堂上给学生读小说,现在谁相信呢?而我当时就是那么做的。我之所以敢那么做,是因为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包括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改革。最后,我班上的语文高考成绩也相当不错。
一个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就没有足够的教学自信,而缺乏智慧和自信,就不可能摆脱世俗名利,摆脱不了世俗名利,自然就只有通过“应试教育”去压榨学生,以换取自己的生存。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工作没几年,就老想着“怎么还没被提拔进入管理层”?是因为他的价值只有靠“当官”来体现。但我年轻时就坚信,我不当教务处副主任或其他中层干部,我不当校长,我不当“市优秀青年教师”,我李镇西还是李镇西。我们在座的爱研会常务副会长黄建军老师,曾经是学校德育处主任,后来他不当主任了,还是继续当班主任,干得有滋有味,“德育处主任”这个职务的失去,并没有让他贬值,因为他的价值并不需要靠“主任”“校长”的头衔来彰显来支撑。特别说明,我这里没有鄙薄学校管理干部的意思,事实上,不少主任、校长也是上课的一把好手,许多人正是靠出色的教学成绩而得以提拔的。我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年轻人只能通过“提干”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确实可悲。
12年前,爱研会成立时,至少我没有想到它会如此强劲地坚持到现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中;也没想到的确有不少年轻老师因它而成长。天南海北那么多彼此素不相识的年轻教师,因为共同的教育理想聚集于爱研会这么一个民间自发的成长共同体,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只要有着共同的追求,总会走到一起。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我愿意继续帮助大家。我会永远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开幕式上,湘江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伍秋阳同志热情致辞:“七月的长沙热情似火,因为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的到来,变得更加热情,更是红红火火。新区新教育,用心服务,心心相通。没有博爱的精神,就不可能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历史悠久的岳麓山文化,遇见爱心与教育研究会,这将是一个起点,我们正扬帆起航。”

然后是爱研会会长詹大年致辞。他的致辞只讲了一个细节,他指着自己身上穿的爱研会年会红色体恤衫说:“昨晚上,我想到今天开幕式要穿它,便将它洗了,晾在窗口。整个一晚上我都没睡好,老是担心体恤衫是否能干。我时不时起来摸摸它,看它干没有。早晨起来,体恤衫还没完全干,我便用吹风机将它吹干了。

这个细节,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了他对爱研会发自内心的爱。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一点点惭愧,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我一直没拿到体恤衫,所以也就没能像他一样穿上体恤衫参加今天的开幕式。
武局长和詹会长致辞完毕,我走上台,开始了我的主题报告《手把手教你缔造完美教室》。与以往我的报告略有不同,今天的报告主要讲操作,讲技术,讲“如何做”,真的是希望“手把手”地教年轻老师们如何带班。我甚至细致到了开学前的暑假里该做怎样的准备、开学第一天该对孩子们说些什么、日常班级建设中需要做些什么、毕业前夕又该如何做……

这是我事后看到的一位老师的笔记——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李老师提供了如下策略:
一是做好暑假准备:走访小学老师;记住照片上孩子的名字;开学前给孩子写一封信。
二是开学首日干什么:送学生三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超越自己!”“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敏锐地发现教育素材,让学生教育、感动并激励自己;安排座位时引导自我教育;照一张全家福。他还提出了制定班规的“三原则”,即广泛性、可行性和互制性。

三是做好青春期教育。此举的主要策略有创设和谐氛围,开设专题讲座,进行个别谈话,推荐有益读物,争取家长配合,与学生书信交流等。
四是毕业前夕,举办“告别童年,永葆童心”的活动。
李老师以自身经历为例,提出了指导性活动开展方法,即做好准备:带一张自己最小的照片;进行抢答——童年的乐趣、童年的害怕;指导折纸,展现童年的智慧;比赛唱歌,唱出童年的歌谣;编印班级史册等。
这份记录当然不完整,但从中可以看出我带班的一些做法。

其实,在报告中,我明确提出日常班级建设的“秘诀”,就是七个字:“多搞活动多谈心。”我对老师们说:“多搞活动是面对班级,多谈心是面对学生;多搞活动是着眼整体,多谈心是着眼个体;多搞活动是建设集体,多谈心是走进心灵。

我还特别介绍了我是如何通过文学、美术、音乐和旅游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
文学,以美妙的文字点亮人的思想;音乐,以和谐的旋律陶冶人的情操;美术,以缤纷的色彩丰富人的生活;旅游,以辽阔的天地拓展人的视野。

最后我说:“我希望我们带的每一个班,都能成为温暖我们和学生一生的记忆。”
(关于我这个主题的详细内容,请点击袁建国老师的记录《李镇西:完美教室,首先得教师自己完美起来》)

下午,詹大年以《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家庭、学校、孩子一起成长》开始了他的报告。

如同他的文字一样,詹大年的语言简洁而深刻,往往三言两语便直击要害,还时不时有点小幽默。

他从四个方面展开他的论述——
第一、方向问题。詹会长指出,很多家长会向他请教关于孩子的问题,如:孩子成绩上不去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等,无一例外地都直指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唯独不问:“孩子不喜欢玩怎么办?”詹会长认为,孩子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关系出现了问题;关系是教育的一切,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第二、人格问题。他认为,缺失的人格必然是缺失的教育,缺失的教育必然带来缺失的人格;家庭和学校的真实需求是不同的,学校的真实需求是集体成绩背后的价值感,家庭的真实需求是个体成长带来的幸福感。

第三、功能问题。家庭的功能有很多,如生产功能、生育功能、保护功能、生活功能、情感陪护、抚养赡养、娱乐休闲和教育功能等。校园的功能首先是教育功能,“学校”首先是一种文化信仰。学校这种文化信仰是润物无声的存在。
第四、立场问题。詹会长认为,要真正体现出学校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主体价值,尊重孩子主体,关注孩子个体。
对这四个问题,詹大年都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结合丑小鸭中学的许多生动案例,通过具体的人和故事来揭示教育的真谛。

詹大年讲完,我主动要求谈了一些感想:“詹大年是一位伟大的校长,他的伟大在于‘逆流而行’,当许多校长不择手段择优的时候,他却专门招收别人不要的孩子,不通过打骂而靠爱和智慧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情景。詹大年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他将自己善良的本性投射到教育上,便出现了奇迹。当然,詹大年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他公开说,丑小鸭中学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学校,比如有的孩子的问题已经属于医学范畴,那丑小鸭中学也没办法,因为他是教师而不是医生,所以丑小鸭中学也有不收的孩子。我认为,凡是吹嘘无所不能的学校,都是不可信的。恰恰是有‘教不好的孩子’,这样的学校才是真实的学校。
接下来,我和杨闰平校长为该校的敬通书友会揭幕。

然后是一个沙龙谈论,主题是《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重点是谈阅读。的确,离开了阅读,所谓“好教师”是不可能“炼成的”。
沙龙上,杨士文校长讲述了自己的阅读经历,他阅读《与青春同行》,加深了对教育的思考,坚定了自己踏踏实实做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的决心。刘芬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自己参加共读活动七年来的快速成长。刘桂芝老师谈了建立阅读共同体和制定阅读规划的意义。张学勇老师在社区读《论语》,常读常新。任秀波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故事,她从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到一路追寻理想,自己的成长和阅读分不开。

其中围绕是否应该“共读”展开了一些争论。
詹大年说,阅读本身是自由的,自由是阅读的灵魂。共读的核心是共享,让情感与情感发生碰撞,产生交流。共读与自由阅读都需要抓住阅读的灵魂。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应该让读书伴随一生。
我坦率地谈了我的看法:“阅读本身应该是自由的、个性化的,甚至应该是寂静的,所以我认为阅读还是应该以个人自由读书为主。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倡导共读?因为这有特定的针对性,即在一个普遍不爱阅读的学校,共读能够彼此感染,彼此影响。但我希望共读依然是一种引导和提倡,而不是强迫,尤其不是强迫所有老师必须在同一时刻读同一本书,读了还要考试,这个考试分数还要与绩效等等挂钩。一些学校就是这样让老师们读我的书的,我非常反对。因为这是在让老师们一边读一边骂我啊!我主张的共读是,共同阅读,但不一定同时读一本书,可以推荐一类书,让每一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我还想强调,对成人来说,阅读是无禁区的,什么书都可以读,我们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有博览群书,我们才能有真正的思想。另外,我希望老师不要找理由放弃阅读,阅读的时间从习惯中而来,习惯是内在需要产生的。教师不能只是读教育类的书,还要读人文类图书,因为教育者需要站在人类的高度看待教育。”

我顺便给老师们推荐了几本书:《南渡北归》《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我还希望大家多读吴非、李希贵和程红兵的著作。


晚上,是爱研会每届年会的“保留节目”——闪电演讲。就是请几位普通的一线教师谈他们各自的成长故事和对教育的理解。
今天参加闪电演讲的七位老师是:陕西的雷婧、吉林的吴俊功、湖南的王卓钦、安徽的程志婷、江苏的肖瑾、新疆的马灵和潘丽。
每一位老师讲的都很真诚,也很朴实,他们的故事代表了千千万万普通教师的成长经历。七位老师演讲结束后,我做了一个所谓的“点评”——

雷婧老师的演讲题目是《临摹未来班》,其实她做得比我好,因为她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做法。她从临摹出发,走向了创造,这里的“创造”是基于不同的时代。毕竟我的“未来班”是八十年代,而现在许多情况都不一样了。她的创造还基于学生的个性,当然,也基于雷老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自己成长经历。由于创造,她对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她的教育智慧也在不断丰富。印象特别深的是雷老师的学生对她说的那句话:“我想像你一样优秀。”我曾说过,一个老师首先追求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而如果当老师的优秀成了学生的榜样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王卓钦老师的演讲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他以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他讲的“抓娃娃”的故事,就是以自己的诚信去培养学生的诚信。另外,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他通过写作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潜力,也令我感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体育老师”成了人们嘲讽或者调侃的对象,比如:“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好像体育就应该是除了教学生锻炼就什么学科都不懂。王卓钦老师以自己的写作,为体育老师挽回了尊严。王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还很年轻,刚才从他的演讲中,我能够感受到他的纯真。他以纯真进入教育,我希望他永远保持一颗纯粹的教育心,永远保持学习的上进心!
潘丽老师的演讲也特别令我感动。从她的讲述中,我感受到她迫切的成长愿望,而一个人自己愿意成长,这是最纯真和最顽强的动力。现在不少年轻教师是校长“逼迫”着成长,始终是被动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愿望,才可能让自己默默地坚韧的成长,这是一种真实的成长。因为成长,可能也会获得一些外在的奖励,当然也可能没有。但不管有没有,外在的奖励永远是次要的。有一次我在一所乡村小学问一位从事新教育实验的年轻教师:“你做新教育,获得的最大奖励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我的成长!”是的,教师的成长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励。所以我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成长是最好的奖励》。
程志婷老师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她一直优秀,相反,她谈到了她曾经因为“严厉”而被学生取了绰号“秦始皇”,而是她善于反思,并获得进步。所以我说过,优秀老师和平庸老师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犯错误,而在于是否反思。另外,程志婷老师以自己出色的学科教学为班主任增加了魅力。我一直认为,优秀的班主任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教学能手。我曾听有校长介绍某位老师:“他的教学一般,但当班主任特别优秀!”如果一个老师教学一般,就不可能是优秀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程度来自于课堂。或者说,许多班主任首先是让学生迷上了自己的课,才成为孩子喜欢的班主任。
吴俊功老师一直都在偏僻的乡村学校工作,从乡村教师到乡村校长,虽然曾短暂在教育局工作,但我们看到他工作的地方依然很偏僻。他当班主任的成功,和刚才的程志婷老师一样,也是源于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科教师的成功。他特别善于学习,所以被称作“学习傻子”,正因为这种“傻”,他才成长得如此优秀。我很感动,吴老师身居一隅,眼睛却永远充满好奇与渴望地关注窗外的世界,让思想与智慧的光芒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日常工作很琐碎,但因为有追求,他用一堆琐碎的日子铸造自己精彩的人生。其实,作为普通的老师,所谓“精彩”都蕴含在每一天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
马灵老师很年轻,带着纯真与天真的气息,而纯真与天真在我看来正是教育应有的本色。关于她的演讲内容本身,我不打算多谈,我特别想对年轻的马灵老师说的是,你的教育人生刚刚拉开序幕,未来的教育之路还长着呢!肯定会有困难和挫折,但我希望你把未来的一切挫折和困难视为意料之中的事,这样,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你会说:“终于等到你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观点是“求职是恋爱,入职是结婚”。求职时把职业想得很美好,而入职后会发现并非那么浪漫。但教育生活其实就像“婚姻”,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这份生活本身就有的。这样,我们对教育就有了一份从容与镇定。
在听肖瑾老师的演讲时,我心里想,原来我的镇西茶馆影响力那么大!你们看,仅仅因为一则“招募令”,她就一次次追逐,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追逐,最后终于加入了爱研会,然后坚持不懈地参加每周六的“成长有约”。这种痴迷,完全是发自内心地对成长之光的渴望,而不是任何外在“任务”的压力。肖老师说:“其实不是坚持,而是真的热爱!当你真爱某件事的时候,无须旁人,你会自然前往。”她说有人说她“眼里满满的都是学生”,因为有学生,教师才有成长的动力。我想起于漪老师曾对我说:“对孩子的爱,能够让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
肖老师的追光经历,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我为自己所拍照片写的一首小诗。那幅照片是我在青海湖拍的海鸥。我这样写道——
永无停歇的追求
没有终点的飞翔。
一次次振翅,
一回回凌空,
用纯洁的双翅,
把生命的诗篇,
写满蓝天……
现在,我想稍微改动一下,送给包括肖老师在内的在座所有渴望成长的年轻老师——
永无停歇的追求,
没有终点的飞翔。
一次次振翅,
一回回凌空,
用青春的双翅
把理想的诗篇
写满生命的蓝天……
第二天上午,长沙恒定高级中学校长杨闰平就他的办学思想和实践为大家做了一场报告。他说:爱是教育的公理,只有拥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教育融入了爱,关注每个生命个体,一切皆有可能。每个孩子都是一粒有无限可能的种子,恒定的使命是以爱赋能,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让每位教师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恒定中学是本届年会的承办单位。原定的年会是在福建召开,后来因为出现特殊情况而无法在原定学校举行,恒定中学表示愿意承办本届年会。仅仅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他们便为爱研会提供了这么一个高质量的平台。所以,昨天我报告前,特意向恒定中学和杨校长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我为长沙恒定中学拍摄的校园小视频)
杨校长报告结束后,是我们爱研会的三位资深会员——任秀波、黄建军和王丹凤为大家讲述他们的带班实践。

来自吉林通化的任秀波,驱车两千多公里,“越过高山越过平原”一路来到长沙。她讲述的题目是《漫漫教育路,一起向未来》。她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张张生动的照片,阐述了她的教育理念:家校共育不是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针对孩子,而是教师、家长、学生站在一起面向未来。这个未来不只是孩子的未来,也是家长和老师自己的未来。她认为,老师和家长一起面向未来,意味着老师应该做家长了解学生的协助者,做家校活动的策划者,一起读书,一起活动,形成教育合力。老师和学生一起面向未来,还意味着老师要不断发现适合学生成长的班本课程:读写课程,艺术课程,劳动课程……让每个孩子找到存在感和兴趣点,发挥潜能。在设计实施班本课程中,教师自己也不断学习成长突破,和学生一起过精彩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来自广东中山的黄建军,是一位高中英语教师,曾担任过学校德育处主任,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做一个普通而单纯的班主任。他讲述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家”当然是指他所带的班级。他用相会,符号,文化,活力,滋养,心态,互动,告别等八个关键词,谈到自己在引领学生和家长一起过完整幸福生活上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在他的“皇家班”上,有个性鲜明的班级符号,有滋养心灵的影视欣赏,有别出心裁的家校联动,有打动人心的毕业典礼……种种用心策划的活动和举措,营建了一个的成长环境,使得皇家班的同学们在应试压力巨大的高中收获了不一样的记忆与成长,也帮助父母们放下焦虑,接纳孩子。

来自湖南株洲的王丹凤老师做了题为《可复制的成长力——“爱心与教育在一所学校的实践》的主题报告,主要是谈她如何在一所学校把爱心与教育理念落地,卓有成效地创新教师成长和家长教育。王老师以为什么复制复制什么怎样复制为主线展开,让大家看到爱研会十二年的追寻之旅如何让她由内而外焕新颜,发现成长力的要义。她在学校首创的爱心与教育研究中心开始实践之旅,实现了从01的创造,实现了从爱研会到学校的复制:组建爱心与教育研究共同体家庭教育促进共同体,从实践探索、阅读涵养、问题聚焦、写作提升方面进行研讨,共同体的教师以蓬勃之姿成长起来,家长们从共同体升级到家长学校,实现整体推进的家校共育。
任秀波、黄建军和王丹凤的报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完全不像是在作报告,更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在朗诵式地演讲,而是非常随意地讲自己和学生的故事。他们亲切自然的表情、悦耳动听的声音、自然和谐的体态,都呈现出他们发自内心对教育的爱。
同时我也感慨,当初认识他们的时候,在我的眼里他们还只是小伙子、小姑娘,尽管也很用心做教育,但毕竟还不能算成熟的教育者,而现在他们已经步入中年,有了比过去更加丰富的教育智慧,不但在本校,而且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声誉了。

爱研会就是这样影响并推动着每一位会员的成长,当然,也可以说,他们三位的成长正代表着爱研会的成长。
很遗憾,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我不得不提前离开了大家直奔机场,最后下午半天的活动我没能参加。
事后,黄建军给我概述了下午两个论坛的情况——
“班级自主管理论坛”由李素怀老师主持,采用座谈方式,邀请了长沙恒定中学的于欣欣老师和长郡云龙实验学校的王艳飞老师,还有可爱的“会二代”陈钰、魏小雅、吕俊楠三位同学,针对班级自主管理问题进行对话。老师以教育者身份谈了如何进行班级自主管理,包括对关系、文化、制度等方面;孩子以被管理者身份聊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并给老师提出一些管理意见,希望在与老师共同成长中获得尊重,被信任。现场听众从论坛中得到启迪,师生在对话中相互看见,在对话中读懂彼此。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共建,共长。

“家校社共育论坛”由袁建国老师主持,主题是“立德树人行而不辍,家校共育未来可期”。论坛从四个层面展开,由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专题分享:首先由袁建国以“家校社共育的政策解读与操作建议”为题进行了政策法律文件解读;牟明君老师做了学校管理层面分享;“班级管理视角下的家校共育”由王军分享;最后,学生家长层面——万勇老师以“人生规划视角下的家校共育”为题分享学生家长层面的具体做法。论坛比较全面地让在场老师对家校共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明年的年会将有安徽省金寨县志成中学承办。最后一个下午的高潮,便是该校校长王振华校长的发言。


他说自己第一次参加爱研会年会便被感动了——
且不论收获或启迪有多少,最让我感动的是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不管是在台上分享的会员,还是居台下倾听的老师,都能从大家眼神中看到光芒,这是心中有梦的表现,所以你们呈现出了一种激情燃烧的状态,以致于眼中有光、声若洪钟、脚下带风,这种激昂向上的状态真的很动人,这与我们身边许多的躺平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教育幸好还有你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优秀的你们点赞、喝彩!
他谈到了承办明年爱研会年会的心情——
很开心,金寨县志成中学作为一所身处县城的新生中学,有机会在众多实力强劲的申办单位中脱颖而出——来承办2024年的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13届),这种荣光于我而言确如申奥成功般的感觉,于学校而言也有了一次闪耀全国的机会,所以此时的我已开始期待明年的爱研会了。
他还谈到了对新教育实验以及爱研会的认同——
遇见新教育十年有余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会让我如此认同。……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新教育实验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为何可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目前已惠及上亿师生和家庭?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喜爱朱永新、李镇西、詹大年这些老师?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喜爱爱研会这样一个组织?


我的理解是,新教育也好,爱研会也罢,都是基于人性规律的存在,迎合了我们常说的真、善、美之追求,因为尚善之心、好奇之心、爱美之心都是人之本心,自然就人皆有之了。同时,新教育是一种多元而完整的教育形态,课程多元,活动多元,管理多元,文化多元,而多元就意味着创新,君不见在这两天的缔造完美教室分享中,每个老师都在班级管理中绞尽脑汁,求新且求变,发个奖状都要别出心裁……如此这般,谁人又会不喜欢呢?
美,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心心对接的艺术,所以它会带给我们极致的心灵享受,所以我们便很自然地喜欢它,呵护它,亲近它,我想这就是大家喜欢新教育和爱研会的原因,这也是我会代表志成中学申请承办下一届爱研会的全部理由!    
流水如节,岁月不居,火热的长沙之会已然落幕,让我们一同期待2024年的金寨爱研会早些到来吧,我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城新人和、尊师重教的英雄故里和不一样的志成中学恭候各位大驾光临!
在热烈的掌声中,爱研会的每一位家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明年七月的安徽金寨……

晚上,我刚进家门,打开手机后看到爱研会发的小视频。小视频里,大家正在举行联欢会。看着大家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我一下想到了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的老师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家人”。
“家人”,也许在爱研会以外的人来看,这个称呼有些“肉麻”,但爱研会的每一位成员都觉得没有什么称呼比“家人”更自然更亲切。

想起来简直就不可思议,中国那么大,东西南北中,仅仅因为追逐着同一盏灯——教育理想的光亮,无论是在新疆还是在海南,无论是在吉林还是在云南,因为精神的飞翔,那么多原本素不相识更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师便一下成了“家人”!
一年一度,为了相聚,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我再次想起了舒婷的诗句——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2023年7月13日

注:读完本文,估计不少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也有了加入爱研会的愿望。加入爱研会没有任何门槛,只需三个条件:第一,持续热爱孩子;第二,持续热爱教育;第三,持续热爱学习。如果您具备这三个条件,请加入QQ群:480159215或654412134(加入其中一个即可)

——————

      本茶馆不定期会有广告文案,我早有说明:《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请感到不适者自行离去。

      请勿在后台给我发消息,我一般不看后台消息,因为每天铺天盖地的“求助”我无法一一回应和满足,请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后留言即可。

旧文重读——

01 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

02  不做“意见领袖”,不为“圈粉”写作

03 别老想着请教别人,只有你自己能够帮你自己

04 也许有一本适合你——为您推荐12本拙著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