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几个月的微软,终于放大招了。
还记得3月份,微软宣布将GPT-4装进Office全家桶,打造最强AI办公工具的事吗?
昨夜,Microsoft 365 Copilot正式官宣定价,开启AI变现之路:
Office 365的企业用户(E3、E5、商业标准版和商业高级版),如果想使用Copilot,需在原基础上额外支付30美元/月。
同时,Copilot还将提供订阅计划,每名用户的月费在12.5-57美元之间。
而目前,E3用户的月费为36美元,添加Copilot等于成本增加83%;对商业标准版的12.5美元月费而言,整体成本更是增加近2倍。
这也太贵了。
但是,投资者却十分看好。
昨夜,微软股价直接一个旱地拔葱,涨了近4%,目前市值达到2.7万亿美元。
再创历史新高。
为什么?
因为它,确实强!
你,不得不用。
革全世界打工人的命
WindowsXP、Windows98、PPT、Excel、Word……
在互联网时代,打工人是逃不过微软产品的。
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都坐在电脑屏幕前,疯狂挠头熬夜敲键盘,才搞定一个又一个策划、合同、数据分析、论文报告……
它,就是噩梦之源。
没想到没想到,苦难的日子就要到头。
科幻片一转眼,就变成了现代剧。
Copilot这个词,源自航空术语,意为副驾驶员。
顾名思义。假设电脑是一架飞机,我们是驾驶员,AI就是的小助手。
它最牛的地方,在于把微软旗下的所有办公软件互通,与GPT-4做一个超强联合。
通过它,我们的工作方式将彻底改变。
比如,现在是下午2点,你困得眼睛睁不开,工作效率下滑。
这时候,直接输入需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Copilot会建议你打开专注模式,并把系统界面调为沉浸的暗色模式。
同时,你还可以输入进一步需求:播放适合工作的音乐。
Copilot将根据你的喜好,在音乐软件上智能播放响应的歌曲。
调整好心情后,开始认真工作。
下午4点,你收到一份内容很多的文档,自己读怕是要累死。
直接把文档拖到Copilot上,实现"量子速读"。并要求AI帮助你概括内容,直接获取核心点。
然后,根据核心点写稿。
怎么写?让Copilot先来一篇初稿。
语气是专业的、热情的,还是随意的,任你挑选。
只要给出明确的命令和提示,你的工作效率起码翻一倍不止。
除了文字,当然还要图,要表格。
这年头,谁光看字啊?
你可以命令Copilot,根据Word的内容做几个Excel,顺带完成数据分析。
同理,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它就能自动给你生成一套精美的PPT。
如果你有现成的素材,那就更好了!
只需鼠标点一下,Copilot就能根据Word的文本内容,生成一套契合需要的PPT。
然后,打包到一起,发邮件给领导过目!
更爽的是,从此以后,上班都不用带脑子了。
Copilot能帮你实时总结项目,在开会时,它能帮你自动转录;忘了啥事,还会自动提醒。
无论是公司人员变化、还是项目更新,甚至哪位同事感冒请假了,都能立马看到。
如此种种,还有很多牛逼的新功能,说也说不完。
比如其中神秘的Microsoft Graph,它能获取你的电子邮件、日历、文件、使用模式和其他存储在微软云中的所有信息,如Outlook、OneDrive、Office 365、Teams等。
换句话说,Copilo在给出建议时,早就知道了你可能想干什么,准备了N套方案。
又比如,Copilot通过Power Apps和Power Virtual Agents这种低代码工具,让小白也能翻身做码农,丝滑地开发各种应用。
从此不用再啥事都求技术部的兄弟!
……
总而言之,有了Copilot,你只需要起个头、打个底,它就能自动给你完成剩余的所有劳动量,顺带大大润色工作成果。
它不仅能你提供更舒适的办公条件,还能节省大量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
简直比小秘书还爽。
你有秘书吗?没有。
这不就来了?
这也是微软对 Copilot 的定义:一种应用程序或组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或大型语言模型,来帮助人们完成复杂或认知任务。
有了GPT的加持,价值创造和生产形势,已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乃至被重新定义。
在新时代固步自封者,必然被积极拥抱着取代。
无数旧时代的遗产,都将被迅速淘汰。
我无比强烈感受到,世界的巨大震动。
这里,引用官网一段话:
但今天,我们花太多时间被繁重的工作所消耗,花在消耗我们时间、创造力和精力的任务上。
为了重新触及我们工作的真谛,我们不仅需要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做同样的事情,更需要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通过Copilot,你的话就变成了地球上最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赢者通吃
微软和OpenAI,是否走得太快了?
我们连大模型的影子都没摸到呢,别人就开始变现了。
而且是必然能成功的变现。
降本增效的事,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不重要。
你的老板肯定爱得不行。
我们反复说过。
从商业的角度看,AIGC是巨大的风口。
从生产的角度看,AI是划时代的工具。
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赢家通吃。
就好像在打枪游戏里,细心的玩家估计都吐槽过:
凭什么子弹的口径非得是5.56mm和7.62mm,就不能设计成整齐的数据?
很简单,因为现代工业体系是英国人创造的,他们当然以自己的标准制定基础。
直到现在,我们的工业系统依然没办法摆脱英制度量衡。
这就是先发优势。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一次标准、定义的争夺战,赢家就能躺在源头数钱。
比如英特尔和微软统治市场的时候,所有软硬件架构都要适配X86,所有网页制作都要服从IE浏览器那套老掉牙的内核。
尤其当工具涉及到底层标准的时候,这条护城河会变得更宽阔。
最典型的就是微软的办公套件,从最简单的办公室打字,到到工业、影视、设计,都离不开。
而且没法取代。
毕竟,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换生产工具的成本太高了,实在没必要。
回到AI上。
AI能在应用端变现了,这很令人激动。
但更可怕的是,微软这家公司,根本不缺钱!
它真正的目的,依然是巩固护城河,夺取先机。
就像你电脑里的各种办公软件一样,看起来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你用不用?
不用,又没什么好的替代品。
气氛烘托起来了,形成习惯了,不用就不行。
微软就要这个效果,大家全用起来,消费升级了,在消费类产品中,ChatGPT与其他产品的区别,可以类比为windows和各种套壳linux桌面的比较。
用来用去,还得是用ChatGPT。
至于收钱,30美元贵吗?
真不贵!
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不是投入一台服务器就可以了,用到的算力,只要试过推理就知道,生成一段文字,CUDA的占有率上到了多少?电源的功耗到多少瓦?
多一个用户多花一份钱,真金白银的要往里砸钱。
跟原来那种互联网应用一台服务器一个用户也是用,一万个用户也是用,有很大区别。
所以肯定都得收费,不收费是不可能的。
总之,微软已经证实了,AI可以赋能一切,是扎扎实实能直接赚钱的。
和虚头巴脑的元宇宙不一样。
等习惯成自然,再衍生出一大堆应用,扩张到其他领域,定义权就到手了。
别看现在国内国外,各种公司都在搞,什么百模大战、弯道超车,唬的人一愣一愣的。
只要说自己弯道超车的,不用想,肯定是吹牛远大过实际。
底层的大模型,其实是不变的,你弯道个锤子。
如果没实力,就等未来的开源,踏踏实实做应用外包。
真正有实力的,都在老老实实做底层,哪有时间出来吹牛?
尾声
当个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后,落后一个月,可能就等于之前落后一年。
一旦海外开始大规模普及,国内也不得不跟着上。
无论是国产大模型崛起也好,花大代价租借也好,必须快速全民应用。
这是一个加速键,不能躲避。
至于别人愿不愿意租,那就是另一回事。
但宏大叙事之外,个人的恐慌也必然愈演愈烈。
GPT太强大也太聪明了。
之前,我愿意花钱买ChatGPT的会员,是因为它不知道我在chat.openai.com之外的信息。
我给它的,就是它了解我的全部。
而接入GPT-4的全家桶,是跨应用程序打通的,会获得我用文字、数字、图片表达的几乎所有想法、习惯。
大厂用AI当武器,对个人和企业信息全面渗透。
此时,它的定位虽然只是工具,但在心理上,没人能把它仅仅当成一个工具。
你准备好裸奔了吗?(全文完)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格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