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挣的钱迟早被吃干抹净

新闻资讯   2023-07-21 08:40   49   0  
自2022年成为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以来,关于人口危机的讨论都没停过。
从高考人数超过出生人数,到四大一线城市全部出现人口负增长,再到今年多个省份“520”结婚登记人数大幅降低,到处都弥漫着人口危机的焦虑感。
现实情况真有这么糟糕吗?
先说结论,如果按照人口发展趋势来讲,还真有。
因为就全世界而言,不管是欧美还是韩日,人口下降的螺旋一旦形成,就没有扭转成功的。
建国以来,我国虽然经历了60年自然灾害,76年经济崩溃,98年水灾等不利事件,导致出生人口出现短期下降,但很快就又恢复上来了。
但这次和以往都不同,在14亿人口峰值作为基数下,出生人口却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短短六年时间,2022年的出生人口下降到只有2016年的一半,整整少了830万。
有人可能会说,前两年疫情特殊大家都不愿生,今年肯定会再涨起来。
那我们来推断下,现在虽然才是5月份,但基本今年会出生的婴儿,都已经建档完成了,所以2023年的出生人口已经可以估算出来了。
前六个月,全国出生人口同比下降约13%左右。如果全年按照这个速度下降,那么2023年出生人口将是832万,同比去年下降高达125万。
伴随出生人口下降带来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养老负担的加重,债务危机,以及消费市场疲软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现在的中国距离真正的富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养这么一大家子人,出生人口下滑又这么严重,说实话压力还是蛮大的。
很多人好奇,究竟是什么导致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不知不觉间,我们就成了历史见证者。
大家不愿意生娃,原因有很多,太多伪砖家一个劲的分析,其实还是老三样:教育、房地产和医疗。
这三者是压在老百姓心头的三座大山,一切的焦虑和不幸福,都源于这些。
当然,高层也深知百姓不易,一直想对他们仨动刀,但这三个,按次序一个比一个难动刀。
稍微好动刀的是教育,早在2021年,就正式打响了“双减之战”。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就看看教育股跌的几乎渣都不剩的股价,慌忙转型求生存就能看出来了。
比较难动刀的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是中国人的核心资产,老百姓65%的资产都压在了房地产上面。
所以房子不能大动干戈,不让涨也不让跌是最好的,暴跌,有大量坏账风险,继续涨,老百姓不幸福。所以,个人认为,即便现在房地产形势不好,也不会崩。
最难啃的骨头其实是医疗。老百姓可以不补课,可以不买房,但谁家一辈子没个大病小病的。
国家也意识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近两年频频出手在搞药品集采,试图通过降价来减轻看病压力。
但医疗一直有一个核心矛盾,不解决不可能有大的改观。那就是再大的蛋糕分给14亿人都显得微不足道。
为什么这么说?前几天在热搜上刷到一段纪录片视频,印象深刻。

身为儿子的廖延龙,在得知父亲得了尘肺病后,毅然决然卖了房车,凑了60万,连哄带骗把自己父亲拐到市区的医院治疗。

为了及时换上新肺,这种手术需要病人侧卧,从第四与第五根肋骨之间切开,用撑开器将肋间隙撑大,将病肺与胸腔剥离拿出。

医生手术的时候一直取不出病肺,后来才发现是太重了。

父亲的肺部,因为长时间的粉尘的堆积,本该柔软的肺已经硬得像块骨头。

廖爸坚强地完成了手术,不幸却发生在手术后续的感染和排异那一关。
当医生说病人瞳孔已经大了的时候,廖妈扑通就跪了下来边哭边给医生磕头:
“医生,求求你,医生,求求你.....”
一直乐观的儿子,再也伪装不下去了。
在得知父亲最终没有救回来后,他才终于撑不住哭了,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面对着镜头哽咽着说:
“这么多年想要的我都得到了,就你我没搞好。”
廖延龙卖掉全部身家,全力凑钱给父亲看病,下决心搏一搏给父亲一个更好的生活质量。
最后却落得一个这样的结果——
他接近倾家荡产,举全家之力也没保住父亲。
最后自己、妈妈和他以后的小家还要长期负债,承受居无定所,艰难度日的绝望。
人大代表陈静瑜曾说过:
“我不希望病人赌博来做移植,肺移植死亡率20% ,还不算上感染和排异。”
“60—70万是平均费用,如果经济困难建议大家不做,尽量不要人财两空。”
是啊,对于普通人来说,命就是钱,关键时刻还得靠钱来治病救命。
去过医院的朋友都知道,现在很多大手术,费用都非常高。
就算成功了,后续未知的庞大治疗费与康复费用,仍是压在普通双薪家庭头上的一座大山。
但即使明知前方险路难难,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坚定地砸锅卖铁,走向救家人的那条路。
纪录片里的廖延龙已经算是中产家庭,还能卖掉身家凑齐手术钱。
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忙忙碌碌辛苦了一辈子。
却因为一场病,被夺走了健康,也掏空了一家人一辈子的积蓄。
甚至更多的家庭,借遍亲友,费力众筹都凑不出手术钱,最后只能在病床上,看着自己的家人,等死。
有人说这是个例,不具有代表性,现实哪有这么残酷?
这种想法,过于侥幸。
拿最常见的癌症来说。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457万人被确诊癌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8个人得了癌症。
一旦确诊,临终前用于治疗的花费金额往往超过50万元,甚至超过一生的医疗费用。
而站在医保这一端,面对癌症的花费却是不堪重负。
以人均医保筹资标准每年最低520元为例,一个抗癌药进入医保后,一个月有一万多元的用药量,一年下来十几万元,相当于两百多个城乡居民的资金。
而中国有14亿人口,按照这个比例成倍放大之后,可以想象医保资金的压力有多大。
此外,你知道能拿来报销的药品有多少吗?
全国19万种药品中,只有2600种甲类药(最常见用药)可以100%报销,癌症治疗中经常会用到的进口药和器材都报不了。
(国产加上进口药品共计169583种)
还记得3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阎宏微吗?

终于熬出头迎接美好人生时不幸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最凶险的那种。

靶向药,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她跑到香港买帕博西尼,一盒30000块,21粒,平均一粒1400块。

试问,这样的开销下,有几个家庭能不喊穷?

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风险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说实话,这样的案例也很能代表在读这篇文章的粉丝朋友们。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中间两个人,支撑起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只要其中一根顶梁柱倒下,家庭就会风雨飘摇。

想想看,等孩子刚读大学时,我们很多人也差不多50岁出头了,到时我们还能保证自己像现在一样能赚钱吗?

万一意外突发,我们又该怎么办?年迈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孤身的伴侣如何支撑整个家庭?

前几年,因为长期伏案和熬夜改稿,我的身体就已经亮过红灯了。

但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我敢停下来吗?不敢。

唯一庆幸的是,这件事早早地给我敲响了警钟。

现在我还能赚点钱,但把钱存着又会贬值,投资吧大多数不靠谱,买房产吧也不敢轻易入手,于是我才开始了解保险。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下半场,做好托底的终身保障。

如果现在手中有闲钱,强烈建议大家也去考虑下这件事,它只占用一点点现金流,就能极大程度上降低极端情况下的资金风险。

专业可信赖的水星高端保障规划平台,今天第13次郑重推荐给大家。


他家的服务,真的很不一样。

没有一上来推销热门产品,更没有喋喋不休的骚扰,而是基于家庭实际状况给你和家人量身定制保障方案。

1V1服务的规划师,会花几十分钟详细了解你的家庭成员情况、健康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等信息,帮你分析具体风险点,将需求量化。

几天之后,会根据你的保障需求制定出3套不同方案,并细致地为你答疑解惑,告诉你方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说个小细节,生场大病的需求精确到了患病后的2年收入损失。

这意味着,大病后可以安心拿着几十万静养身体,完全不用担心拖累家人。


把它推荐给了朋友,他们都赞不绝口,说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之前连续送过9次他家的福利,每次都很快被抢光,总有人问什么时候再来一波。


为满足更多朋友的紧急需求,特意争取了7月专属福利,原本需要699元的保障规划服务,现在再次免费100个名额给大家体验一次!

平时他们咨询都是收费的,专属免费规划名额10天内有效,不管有没有买过保险都能放心体验!

由于保险新规出台,未来7天内好的产品都会下架调整,重新洗牌,这也意味着针对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很多高性价比产品或将不复存在。

所以有需要的朋友真的抓紧,别错过这次机会啦,在意外发生前,为孩子和家人做一份完整的保障规划,及时买到合适的产品。

2023年,请大家安顿好大后方,再去为美好的明天奋斗!

专属名额很快抢光,抢到赚到!第13次倾力推荐,限100个专享福利,手慢无!报名如下:

记忆承载7月专属粉丝福利

🎁

扫一扫领取

即可

免费获得价值699元

1V1家庭专属保障方案3份

+

家庭资产增值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
领取专属福利,前100名专享

福利都是辛苦争取来的,这次报名成功的小伙伴,还给大家争取到了2份额外福利!手慢无!

① 免费获取易理解、能操作、可落地的专属保障方案3份!
② 免费获得实用靠谱的《家庭保障规划地图》一份!

首发地图只送不卖,包含25+个模块、83+张图表和500+个知识点,干货十足一看就懂!


第13次送7月专属粉丝福利

限前100名!抢到赚到!

扫码领上述2份额外福利

(可升级)家庭资产配置服务


 或点击阅读原文领专属福利,限前100名!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