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质疑:你不应该再害怕1台氢能汽车

新闻资讯   2023-06-06 22:02   50   0  


作者丨潘磊



很多人都把氢能汽车喷得一无是处,这其中包括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他多次说,氢燃料电池车“没什么未来”,是“笨蛋才买”的玩意儿。

但也有人认为,尽管氢能汽车确实存在一些风险,但它们是安全、高效和可行的选择。

基于此,有关人们应该害怕氢能汽车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被刻意包装的“神话”——现在是时候打破它了。

也有人认为,氢能汽车被冷落是产业主导权博弈的结果——中美两大玩家,并不愿意受制于日本车企制定的氢能游戏规则,所以集体避开了这种技术路线。


人类的恐惧,氢能汽车陷入发展怪圈


因为能够实现“零排放”,电动汽车近年来一直霸占了与汽车有关的头条新闻。

但实际上,氢能汽车已经低调展示了自己的存在,尤其是来自日本丰田和韩国现代的一些氢能车型。

这些车型包括本田Clarity、现代Nexo,以及丰田Mirai,等等。

丰田Mirai(图源:广汽丰田官网)

这些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氢燃料电池组,同样能够以零排放实现更长里程的续航,补能速度也跟加油类似。

不过氢能汽车依然受到各种指责。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指责其实并非完全与技术有关(比如氢的储存条件更严苛),而是源于对技术的误解,以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匮乏。

这种情况导致的一种后果是,当全世界都在寻找向绿色能源转换的过程中,许多人继续表达他们对氢能汽车(是否有效)的怀疑。

典型表现是,有些人认为驾驶1台氢能汽车会引发恐惧——比如储存氢气的装置可能会在遭遇交通事故时爆炸——氢气太不稳定了。

氢能怀疑论者通常引用的案例,就是1937年兴登堡号飞艇大爆炸,这艘氢气飞艇的爆炸导致36人丧生。

所以到目前为止,人们并不愿意去购买氢能汽车。

本田已经停产了Clarity,现代Nexo仅卖出了1500台,丰田虽然在美国卖出了两代约10700台Mirai,但却是通过大幅打折的方式来实现的。

在美国道路上行驶的氢能汽车只有大约1.5万台,而且全部集中在加州。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5年以来美国已经销售了大约250万台纯电动汽车。

这意味着氢能汽车正在陷入一个难以突破的怪圈——人们越是恐惧氢能,越不会购买这种汽车,氢能汽车制造商也因此越难以获得商业回报,这又让技术创新陷入停滞。


一般不爆炸,比燃油车更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有关氢能汽车容易“爆炸”的说法,可能并不正确。

氢气的确很活跃,能量密度也很高,但如果让其爆炸,还需要产生明火,才能将其点燃并发生爆炸。

事实上,类似于高压储气瓶这种装置的使用,氢气几乎不会发生泄漏——即便遭遇高速碰撞。

到目前为止,氢能汽车没有发生与氢气泄漏相关的伤亡记录。

另外,特殊的隔离装置,也能确保氢气泄漏时不会产生明火。

如果氢能汽车遭遇突发氢燃料泄漏,车载系统将介入并完全切断燃料供应,以确保安全。

这形成了一个看上去让人有点意外的结果——即氢能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加氢站这样的基础设施,也设计了冗余安全系统,如压力超过限值时,有相应的防爆技术确保氢能汽车的安全。

这让氢能汽车的爆炸几率极低。

总体而言,现在已经与兴登堡号飞艇的那个时代完全不同了。

汽车中的氢燃料电池(图源:摄图网)


氢能汽车,只是网红项目?


另一个被反驳的说法是,氢能很低效。

不少人表示,氢不是一次能源,属于“二次能源”(需要用电制氢),这相当于能量转换绕了一个弯,所以氢能效率不高。

而且与其他零排放能源相比,目前的氢成本似乎相当高——生产、储存、运输、加注等几乎所有环节,成本都更高。

但这依然有办法解决。

比如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后,能够把电制氢的电费成本降低,氢能有望成为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品。

同时,车企自己也在想办法,比如丰田、本田、现代等,也会提供免费的氢燃料,以推动氢能汽车的推广。

现代汽车广州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销售基地
(图源:现代汽车官网)

此外,在氢能的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方面过于昂贵的说法,也不一定正确。

这一切都跟规模有关。

建设一个加氢站和建设100个加氢站的成本完全不同——这也适用于加油站。

最后一个与氢能汽车有关的误解,则来自于一些人的偏见——氢能汽车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网红项目,在汽车这个庞大产业中并不具备真正的吸引力。

这可能也不是事实。

实际上,类似于戴姆勒卡车这种大公司,也在投资氢能技术。


搞技术封闭,只能被抛弃


前文列举了有关氢能的一些好处,但它没有真正流行起来,真的是因为人类的“误解”?

事情可能也没有那么简单。

在所有导致氢能无法在汽车这波能源转换中扮演主角的讨论中,一种阴谋论经常被提及。

这种看法认为,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研发了几十年氢能技术,建立了牢固的技术护城河,却不肯开放,想吃独食,结果中美两强都不跟了。

中国和美国分列全球前两大汽车市场,绕开氢能发展纯电动汽车,让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日本汽车产业遭遇重击。

这有点像早年日本松下在等离子电视技术方面犯下的错误。

因为掌握了有关等离子显示的核心技术,松下拒绝向其他企业开放技术,这导致面板制造商纷纷转向液晶显示技术。

到最后,等离子电视技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日本、韩国在氢能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同样拒绝开放技术——这是氢能汽车始终无法走到舞台中央的原因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美国也在大搞新能源汽车——但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是纯电动车,而不是氢能汽车。


【我们关注大出行、投融资,以及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等,欢迎交流,可添加微信A10010A123】


创业邦旗下「毒舌科技」与你一起勘查未来科技新场景与新动向,追踪数字化世界建设最前沿。每晚22:00,不见不散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

中国汽车“入侵”西方?
最低不到10万,比亚迪的新卷王
跑了25万公里,特斯拉保养只花2000美元?
丰田组织“差生联盟”,再怼电动车?
贾跃亭的新车,颠覆法拉利和迈巴赫?



          喜欢的话,点赞+关注吧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毒舌科技",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