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聪明是智慧的天敌(看完醒悟)

新闻资讯   2023-07-21 08:45   34   0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有书弓桥 · 主播 | 云湾


前不久,董宇辉在央视演讲,谈及过往经历时,忍不住感慨:

“聪明,很多时候是智慧的天敌。”


的确,这也正是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


普通人大多是表面的聪明,而高手则是内里的智慧。


聪明能引诱一个人选择看似简单的捷径,依赖曾经奏效的经验。


然而这种做法,只会使我们的思维僵化、能力逐渐退化,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唯有看清聪明与智慧的差别,选择真正有益的方法,才能实现人生跃迁。



聪明的人只看表象

智慧的人理解本质


《非你莫属》里求职者朱柏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他本是医学专业,大二时由于承受不住学医的辛苦,决定换专业。


恰好当时酒店管理很热门,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学,重修酒店管理。


实习时才发现:做酒店前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风光,相反要承受很多压力和委屈。


彼时,金融专业炙手可热,看到周围人赚的盆满钵满,他羡慕极了。


于是再次中途离职,一头扎进金融管理领域。


提到这些经历,他“得意洋洋”地表示:从不后悔反复选择又退出,这让自己收获良多。


可当主持人顺势问他“酒店常见的拼单解决方案”时,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之后,台下老板又根据他目前从事的数据分析工作,问了一些基础问题。


他也只能机械地背诵答案,无法提出任何见解。


听到这里,老板们纷纷拒绝了他的求职请求。


甚至有位老板直接说:

“你这样的水平,在我们公司完全没有竞争力,我们需要的人才都是长年深造的。”


这位求职者,看似聪明地赶上了每个风口。


但从事各个行业时,他都只看到了表面上的“火”,并没有深入研究具体工作和本质,所以一无所成。


生活里,也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被表象迷惑,行差踏错:


看亲戚学某专业后进入企业,便以为找到高薪捷径,跟着报考;


眼红别人靠某工作赚钱,以为是万能的生财之道,立马转行;


频繁调整目标,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做事时总计算投入产出比,从没真正等来时间的复利。


事实上,任何成功,都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


突飞猛进的成长,源自长久的深耕苦熬;光鲜的行业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压力。


盲目追逐风口,只会迷失方向,蹉跎宝贵的时光。


唯有像智者一样,将精力集中于专一领域,钻研本质,才能打磨出不可取代的竞争力。


这样,无论时代的风向如何变更,我们都能拥有一席之地。




聪明的人向外展示

智慧的人向内吸收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明明一知半解,却很喜欢卖弄学识;


别人指出他的问题,总是嘴硬不肯承认;


只要听到相反的看法,便下意识反驳。


这些人总是习惯显现浮于表面的聪明,却不想这只会暴露他们的浅薄。


真正智慧的人,总是把自己调成兼容模式,在不同的声音里,更新优化自己。


1909年,沈尹默去小学任教,工作之余,常去好友家做客。


一次,他在好友家挥墨提诗,被同样来做客的陈独秀看见了。


陈独秀精通书法,只看一眼便点评道:诗做得好,可字俗在其骨。


沈尹默听到这个评价后,非但没生气,还特意到陈独秀家拜访,虚心求教:


您批评的很对,我用长锋羊毫写字,至今不得要领。


陈独秀见他如此真诚,便大方与他分享经验。


受到启发的沈尹默,回到家继续苦练。


此后,他每天都在50张宣纸上描摹,直到写满才肯休息。


随着日复一日的练习,沈尹默的书法日益精进,字形苍劲有力,还加入了北大的书法研究会。


数年后,沈尹默偶遇陈独秀,激动地拿出最新作品请他点评。


没想到,陈独秀仍然毫不留情地评价道:你的字功力深了,可太刻意的模仿失了神韵,和三十年前一样,没什么长进。


面对刺耳的批评,沈尹默没有丝毫不悦,反而更加谦逊。


不久他便辞去职务,专门临池挥毫,研习书法。


由于不断修正问题,他的书法愈发清雅遒劲,终成一代大师。


乌申斯基曾说:

“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认知。”


相悖的观点,或许是我们忽视的认知盲点;


不中听的评价,可能是改善问题的良方。


为了聪明的头衔而固执己见,才是真正的愚蠢。


能敞开心扉接纳不同的意见,持续修缮自身短板的人,才有机会日益出众。




聪明的人纵向思考

智慧的人横向权衡


思维专家德博诺曾提出“横向与纵向思维”的概念。


纵向思维指沿着单一角度思考,直到得出结论,一旦方向出错,花再多的力气也无法解决问题。


横向思维则主张放弃经验、另辟蹊径,虽然思考过程更艰难,但常有新发现。


复杂多变的环境里,纵向思考是聪明,横向思考才是真正的智慧。


1939年,迪士尼公司买下了童话故事《小鹿斑比》的版权,决定推入荧幕。


可制作动画的过程,令众人十分为难。


受《白雪公主》画风影响,迪士尼更青睐将背景描摹得清晰真实。


但以森林为背景的《小鹿斑比》,若将森林画得太详细,枝繁叶茂的场景便会喧宾夺主,使画面变得杂乱。


为此画师们争论不休,有人建议将小鹿画得夸张,吸引注意力;


也有人主张将森林背景撤换,直接避免问题。


改来改去,画风开始变得奇怪,故事内核也面目全非。


就在这时,中国画师黄齐耀另辟蹊径,找到了解决方法。


他跳出迪士尼传统画风,不断翻阅资料,在宋代山水画中找到了灵感。


山水画独有的氛围,可以给动画片渲染一层朦胧的质感;


用彩铅进行描摹,背景不但不突兀,反而能给人置身森林的感觉。


就这样,他将山水画元素引入迪士尼动画,绘制出《小鹿斑比》的背景画。


只是由于这个想法颠覆了以往的迪士尼风格,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


但没想到,中西画风结合的《小鹿斑比》搬上荧幕后,收获了一众好评。


很多观众对新奇的森林场景赞不绝口,黄齐耀也因此一夜成名。


诗人阿多尼斯曾说:

“阻碍我们脚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断被证明有效的思维方式。”


只在擅长的维度思考,思维会变得局限,难以突破创新;


总套用旧经验,能力将逐渐削弱,难以应对新风险。


破局的棋,总要跳出棋盘才能发现,新出路,总在推倒藩篱后才能显现。


所以越智慧的人,越会横向思考权衡。


不困于一个岗位,不断优化技能,才不会被轻易替代;


不被单一观念蒙蔽,链接多元信息,才能轻松突破僵局。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写道:

“世界上有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这条河叫聪明。”


用错了地方的聪明,只会使我们绕行更多弯路。


一个人真正的智慧,是不被表面的浮华吸引,懂得明晰事物背后的规律。


聚焦于一点深耕,技能才会生根发芽;


虚心吸纳众人之长,终会使自己长于众人;


推倒经验的藩篱,方能探索出新路径。


生活的疾风骤雨倏忽而至,我们唯有绕开一时的小聪明,练就真正的大智慧,才能持续奋进,打造出人生的护城河。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有书君精选



| 最好的养生:远离让你“不舒服”的人

| 人民日报推荐:改变自己的9个建议(深度好文)

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比高考更能决定你命运的,是这7件事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有书",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