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中小学课后服务生态论坛暨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研究院成立仪式隆重启动。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今之港(今托管平台)、外研社、龙之门、百家云5家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研究院发起单位主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数字化战略行动为纲领,以双减有序推进为核心,以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为抓手,整合全国优质教育科技服务,全面引领教育改革与创新。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原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样,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开发部负责人任怀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创新与评价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夫运等领导及专家出席会议,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关村学区委员会秘书长张英钰担任主持,就高质量课后服务打造、课后服务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内容建构、线上线下创新模式助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课后服务数字化良性生态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
落地“双减”久久为功,课后服务如何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明确了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为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夯实教育深化改革成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连续三年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在“双减”政策落地即将两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于近日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双减’政策落地要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作为落地“双减”政策的核心载体,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民生工程。以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以数字化赋能双减提质增效,是必由之路。
据今托管平台副总裁蔡美玉女士介绍,于家长而言,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不仅能缓解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压力、辅导作业的精神压力及家庭教育支出的经济压力,同时能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素质提升空间,且科学便捷的操作还能大大提升报名缴费等流程的顺畅。于学生而言,感兴趣的、喜欢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高效的,合理设计的高质量课后服务课堂,能让学生在高质量完成作业后,体验丰富多彩、五育并举的拓展项目,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增进友谊,获得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维度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后服务的执行者,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激发活力是首要任务。统筹利用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教师高效备课、助教助研,使课堂管理简便有序,让教师聚焦专业,减少琐碎繁杂之事,专注于教学效果呈现及专业水平发展,最大程度地提升工作幸福感,是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的意义。
“很多繁琐的工作都能利用专业平台的系统完成,节省了大量管理班级的时间。”“一些课后服务政策能够有效调动我们老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会感受到能力被充分认可。”“通过平台的设置,我们课后服务的课堂效果,包括学生们的表现等,都可以实时看见,上得好与不好,一目了然。”在引入国内领先的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今托管平台的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反馈道。
对于学校及主管部门,扎实落地“双减”工作,安全、科学、规范、专业、高效促进区域教育特色化、均衡化发展是关键。各地课后服务开展所需基础设施、师资配置、经费保障、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在50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和教学点,课后服务开展条件相对薄弱。为了加速推动当地课后服务发展,主管部门通过引入今托管平台,坚持一校一案原则,依托平台“50%SaaS管理平台+50%线下贯通执行”的“互联网+数字智能化”的课后服务创新模式,在1至2周内快速实现下属市187所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课后服务全覆盖,主管部门实现督导管理可视化、便捷统筹区域课后服务专项工作。
对于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曹志祥理事长提出,可以依托平台技术优势,高效实现课后服务的精准推送,提高课后服务的供给质量,促进课后服务市场良性发展,推动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充分融合,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保障,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国外有哪些成熟的课后服务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薛海平教授及团队成员黄为分享道:通过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监管课后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全方位为课后服务赋能;固本和开源相结合,保障课后服务运行的各种资源;动态评价和星级评定相结合,提高课后服务的运行质量,如重视课后服务评价标准的建设等。
吴颍惠院长强调,“双减”政策是对公益属性的坚守,是良心事业。面对教育资源差异化的问题,课后服务需要把课内、课外一体化设计,对学生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课后服务要融入什么,怎样融入,当前融入情况如何?”吴院长也给出方向,“在课后服务课程设计中,立足学科之间内在关联,坚持五育融合的价值性、学科整合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资源供给的多样性相结合,构建活动、知识、社会的融合体系。”
总之,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核心,在于安全和有效。在安全前提下,高效提高课后服务课程设计、平台应用、供给质量等。今托管平台通过后台云计算数据库,已实现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课后服务数据与国家平台接轨,助力佛冈打造乡村振兴教育新引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把“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列入 2022 年郁南县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规范运营优质整合,课后服务行业如何有序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约1.58亿人。课后服务作为普惠利民工程,如何更好地满足各项政策要求,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课后服务供给质量?
当前,课后服务行业参与机构众多,形态各异、热闹非凡,如何规范行业发展,提高准入门槛?如何激活校内课后服务优质资源,充分整合,与社会优质资源协同育人?
会上,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研究院成立仪式正式启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今之港(今托管平台)、外研社、龙之门、百家云5家优质资源单位,共同成立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速推进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工程,推动专项课题研究、行业交流、课后服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示范区创建等,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经验力量。
今托管平台副总裁蔡美玉女士进行了题为《线上线下创新运营模式助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主旨演讲,从当前教育热点关键词引入,概述双减、课后服务的政策要求及背景;通过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及主管部门对课后服务的核心诉求,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今托管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贯通执行的创新经验及做法。“切实有效,落地执行,一校一案,让双减掷地有声。当前已进入中国基础教育行业发展的新时代,势必更开放,更从容,更高效,更完整,今托管平台期待合作共荣,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企业担当,正如我们的企业形象小鲸,意味着开海,纳百川;向阳,万物生。”
据了解,今托管平台2020年入围教育部教育管理APP白名单,已于2022年10月通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检测,完成与国家统一平台的数据对接及上报工作,并于2023年4月率先完成了与国家平台的地方集成,拥有13项国家级技术专利(含2项发明专利),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能够高质量衔接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工作。母公司今之港旗下素质课程供给平台今素质,专注为学校提供全链路素质教学解决方案,与今托管平台形成了“互联网+智能信息化”下“导、学、练、展、评”的课后服务教学标准闭环。
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如何构建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服务新生态?
怎样理解课后服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主要聚焦什么?如何高效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协同育人,促进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共融?圆桌论坛上,各位嘉宾围绕“构建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服务新生态”展开讨论。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开发部负责人任怀德着眼国家课后服务平台建设开发者及家长两个身份,谈了课后服务的必要性及惠民性,表达了对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的期待。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设国家课后服务平台,进行课后服务数字化资源管理及课后服务数字化资源建设。其团队从2022年以来,对600多个区县、2万多所学校进行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数字化资源,打通学校、社会力量、家长三方渠道,减轻学校、教师开展课后服务的压力,推动高质量课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党委书记、科学城分校校长商红领认为,课后服务不是孤立的,而是学校育人途径的拓展。他从中关村一小课后服务实际开展来谈,希望课后服务数字化资源提升互动性、系统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全流程管理,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提高课后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其次是健全课后服务数字化平台使用监测通报机制,加快推进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校校全覆盖。最后是加强督导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列入教育定期巡视督导范畴,创建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示范区、遴选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
依托课后服务数字化创新研究院,今托管平台将与全国优质资源单位一起,持续推动高质量课后普惠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助力构建智慧教育强国,希望为更多省市提供“双减”整体解决方案 ,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技术变革对教育的新要求,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鲸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