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某书法班迎来了今年暑期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大多6岁至8岁,刚上小学不久,其中一个小女生的穿着引起了书法班朱老师的注意。
一些网店也瞄准了这个商机。某童装网店就因发布了未穿戴整齐的童装商品图片,被电商平台作出罚款2000元、停业3天的处罚。但网店认为,该商品图片只是为了展现服装材质,没有传播软色情的主观恶意,平台处罚不当,于是将电商平台起诉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这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法院认为,商家发布涉未成年人的违规商品信息,平台运营者依据平台制定的规则进行处罚具有正当性,驳回原告要求撤回处罚措施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很多人对“奶辣风”表示反对:
小猫儿打个滚:小孩子就不该被辣妹、性感这些词汇形容,更不该衍生这些风格的穿搭
与零呀: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孩子的衣服也要强调曲线?
i行者孙i:小孩子就是舒适透气为主,衣服穿他身上他自己又看不到,作为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穿的舒不舒服,在玩耍时会不会走光,孩子从小培养性别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谈论风格
今夜全场柳公子买单: 亏根究底,这是市场的问题,是厂家的问题,是家长不注意的问题。问题应该总结为“童装越来越成人化”“女装越来越儿童化”
PureJaneFor:明明小孩应该要用可爱来形容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性感挂钩了
人民网:被扭曲的童年如何能重新再来?
为人父母,都希望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更是希望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家长的心情不难理解,但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衣服却大有学问。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舒适得体的着装无疑是最科学合理的选择。“奶辣风”毫无疑问既不得体也不舒适,某些家长醉心于此,很难说是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做考虑。
尽管有些家长以“穿衣自由”替“奶辣风”辩护,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应该以家长的所谓“自由”强加给孩子,更不能影响到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比如,就有法律人士认为,“奶辣风”的本质是借助未成年人软色情博眼球、赚流量。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家长对此亦应有所警觉:“出名需趁早”不等于做事无底线,“奶辣风”过去之后,逐利的商家可以转身退场,被扭曲了的童年如何能重新再来?
北京日报:“奶辣风”童装在迎合谁的恶趣味
布料越来越少、款式越来越紧、广告越来越“辣”,这样的童装风格不禁让人发问,究竟是谁在打造这些“成人化”的童装,又是在迎合哪些人的畸形审美?
在穿着打扮上“催熟”,纯属一些成年人的恶趣味。对于小孩子而言,买什么衣服、穿什么出门,家长把握着主导权。家长怎么打扮孩子,固然是自家的事,但基本前提是尊重孩子。当好端端的小朋友动辄以“性感”“妩媚”等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怎么看都有博眼球、赚流量之嫌。现实生活中,不乏家长借此“炫娃”“啃小”,为了让孩子火爆全网、谋取利益,甚至不惜在软色情的边缘疯狂试探。而在流量中迷失自我的他们似乎并没意识到,这是在将孩子置于未知风险之中,背后涉及的绝不仅是几件衣服的问题。
孩子的可爱在于纯真。在审美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年纪,过早给孩子灌输成人的审美逻辑,只会让他们丧失这个年纪该有的美好。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感慨,高度发达的媒介抹平了成人与儿童的信息边界,儿童被迫提早进入成人世界。“童年消逝”已经是一种遗憾,而紧盯苗头、强化监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让孩子们远离暴露、回归纯真,应该也必须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
文汇网:儿童“奶辣风”,不伦不类的审美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进步,大众对于衣着的陈见正在不断消退。我们深知且坚信,千篇一律不是美,万紫千红才是春。但是对于着装的包容和开放态度,并不意味着应该倒向另一个极端,即刻意追求暴露。追求美不等于追求性感,追求性感也不等于追求暴露,这是我们作为成人所秉持的审美常识,也理应是我们作为成人向孩子传达的美育理念。
在幼童的世界观里,美是什么?我想,答案应该也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奶声奶气是美,阳光开朗、活泼好动、优雅恬静、少年老成,这些便不是美?美是多元的,更是高度私人的。盲目跟风蹭“奶辣风”的热点,不仅是把孩子包装成不伦不类的小大人,更是剥离了他们身上原有的个性与气质。相比之下,符合孩子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的专属童装,难道不是更高级、更难复制的美?
作为旁人,我们当然无权指摘任何孩子或任何家长为孩子作出的着装选择。但是从舆论场上高度一致的意见来看,对于某些商家为博眼球而刻意制造渲染的畸形审美风气,我们有理由,更有责任说不。
上游新闻:女童服装刮起“奶辣风”,家长切莫盲目跟风
近年来,有一种急切呼声叫“呵护童真”。无论是童装成人化,还是“童模经济”风起云涌、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都让不少儿童的天真本性被消磨。童年童真,珍贵而美好,拥有童真的孩子,才能散发快乐的光芒;剥夺孩子的童真,让他们提前进入成人生活模式,就是打乱他们的成长规律,有可能改变孩子的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故有人说,童真的缺位,实则是成人的越位所致。面对女童服装成人化愈演愈烈,有必要再次呼吁“呵护童真”。
遏制女童服装的“奶辣风”,首先要完善童装设计与生产标准,并加强监管。如果童装市场缺乏完善的标准,对于童装成人化的问题缺乏相应的行业监管,部分缺乏道德底线的商家为了逐利,照例会生产成人化、性感化的童装;其次,电商平台应负起相关责任和义务,不允许商家用穿着性感的童模照片作为商品宣传图。据报道,某童装网店就因发布未穿戴整齐的童装商品图片,被电商平台作出罚款2000元、停业3天的处罚。这显然是应当的。
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家长要在童装猛刮“奶辣风”中保持理智和定力。尽管着装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儿童往往没有穿着自主权、选择权。作为成年人,要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逻辑思考儿童的问题。若总是站在成人立场去对待儿童,会让孩子很快产生拜金、追求物质享受等行为。拿穿衣来说,为孩子挑选服装,应以美观大方、舒适健康为主,要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审美意识,走“奶辣风”路线,其实是父母将成人的审美观强加给儿童,很难说这到底是爱还是害。
封面新闻:儿童奶辣风”流行,孩子绝非家长可以随意支配的“私产”
从根本上说,“儿童奶辣风”的乱流,所关乎的还是家长看待孩子的方式。是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亲密的家人与平等对话的对象,还是将之当成是可以随意支配的“私产”,当成“养成系游戏”的主角,甚至是仅供把玩的“手办娃娃”?有博主放言,“据说这是老父亲不允许女儿穿的风格?我不管,反正是麻麻喜欢的样子”……字里行间,丝毫不见母爱的持重、温存和关切,有的只是“小仙女”“大女主”式自我中心主义的娇嗔轻浮。
需要厘清的是,有别于成年人的性感着装,所谓“儿童奶辣风”,显然不适用于“穿衣自由”的那套辩护说辞。这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就主体而言,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其审美观、价值观等并不健全,这意味着其并不具备“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的行为能力和选择权利。既然多由家长安排着装,孩子又谈何“穿衣自由”呢?此外,从客观后果来说,穿着性感的成年人,大致都能保护自己。而奶辣风打扮的儿童,若脱离家长的看护,则完全像“待宰的羔羊”。
毋庸讳言,“奶辣风”的暴露、早熟、性感元素,与性化儿童、幼态软色情的病态亚文化,仅仅一线之差。一个真正爱着孩子的家长,绝不应该对这其中的风险假装视而不见。了点在看哦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少儿英语资源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