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中国老人,
他在美国默默隐居38年,
曾落魄到靠卖煤球为生。
可在他普通外表背后,
却隐藏了一个,
长达半个世纪的秘密!
当秘密终于被揭开后,
不仅引起撒切尔夫人,
美国总统的注意,
居然还轰动了整个世界……
他,就是刘放吾
刘放吾原名刘继枢,
1908年4月17日出生,
湖南桂阳人,号不羁。
1926年,18岁的他,
愤于军阀横行,民不聊生,
为救国救民,毅然奔赴广州,
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学院班,
从此走了上革命的道路。
1929年,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
历任陆军教导队学生队少尉排长、
国府警卫军特三连上尉连长、
陆军第五军三连上尉连长等职,
并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他转入财政部税警总团,
当时的团长就是被西方军事学家,
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
孙立人
当时的税警团虽归财政部盐政司,
名义上是用于缉私盐,但是税警团,
从来没有担任过缉私工作,
所有的严格训练都是为了打日本鬼子。
心忧天下,从戎报国,
当初的少年蜕变成长,
终于在1942年,震动了全世界!
刘放吾骑马照
1942年,中日仍在苦战,
中国军队装备远远落后日本,
无数的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
阻止了日军侵略的步伐。
可更艰难的是,这一年,
中原地区又发生了大饥荒,
国民政府立即决定,
把人力物力资源向大西南转移,
打算利用英美物资支援死磕到底。
可也是这一年,日本攻占马来西亚后,
开始攻打缅甸,当时缅甸,
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
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日军意识到缅甸的重要性,
进攻缅甸的兵力大大超过了,
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而由于英国长期对缅甸殖民统治,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乘机宣扬,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煽动缅甸的民族主义情绪,
导致英军无法得到缅甸人民的支持。
1942年4月,7000多人的英军,
被日军阻绝于缅甸仁安羌,
水源断绝,后有追兵,
英军彻底陷于绝境。
如果被日本人控制了缅甸,
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渠道就会被切断,
而在亚洲战场,英国军队,
是直面日军的重要军事力量。
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道义上,
解救英军,中国都义不容辞,
这个艰巨的任务,
最终落在了刘放吾的肩上。
在驻缅英军迫切要求驰援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将税警总团三个团,
改编成66军新38师,送往缅甸作战,
他则任第113团上校团长。
接到任务后,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因为即将要面对的是,
装备精良的日本精锐部队,
日军的兵力,是他的七倍,
被困的英军粮草和弹药早就被截断,
很难与中国军队里应外合,
这场战役基本上就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了。
如此悬殊的敌我差距,
希望渺茫,必败无疑,
正常的军事将领都不会去打,
可为了家国之安危,
为了军人之道义,
他仍要拼死一战!
4月16日,
他率领113团抵达目的地布防,
稍事休息之后,向平墙河进发。
由于我军仅有一个团,
英军统领斯利姆将军,
对他的能力和军队都心存疑虑,
于是,孙立人师长就陪同,
斯利姆将军前往113团视察。
孙立人
作为113团团长的他,
先是将斯利姆将军带到前方营部,
然后又带往更前线的连部,
斯利姆将军其实心里觉得很危险,
可无奈为了面子只能勉强去前线,
而他却若无其事且面带笑容,
一番视察后,
领斯利姆将军对他刮目相看,
评价道:
只有优秀干练的军人,
才能在枪林弹雨中,
面无惧色,露齿而笑!
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作战图
他面对的是战斗力很强,
配备也很精良的强大日军,
敌人不仅有坦克和大炮,还有一队飞机,
但他率领的队伍斗志昂扬,
迅速消灭日军一部,首战告捷。
在接下来的作战中,
他更是采用了三大对战策略:
集中炮火对敌轰,
队伍轮番向前冲,
摧毁敌炮再合攻,
他率全团进攻战场上,
最高位置501高地,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501高地经历了三得三失后,
战况才趋于稳定,
最后日军因伤亡过大,
纷纷放弃阵地,逃窜过河。
他卓砺敢死,有勇有谋,
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这一战,他成功救出了,
当时已经绝望的英缅军第1师,
和装甲第7旅官兵7000多人、
马1000余匹和300余辆各种车辆,
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
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
他们被解救后,
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高呼“中国军队万岁!”
参与仁安羌战役的李敦进,
激动地说:
英国人从前侮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今则五体投地,该师官兵,
对我团官兵感激之情,无以形容。
中国男儿扬威海外,
再振大汉之声威,博得举世赞誉气。
仁安羌战役后中英士兵合影
仁安羌解围战震动了全世界,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
在异域御敌,
首次取得辉煌战果的一次战役,
并作为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
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光辉战例,
而载入了世界的史册。
因此在国际上4月20日也被定为,
“克复仁安羌解救英军日”。
《大公报》报道仁安羌大捷
因为仁安羌战役,
孙立人获得了英国的帝国司令勋章,
此后巴顿将军向他赠送,
缴获的德军元帅佩剑,
艾森豪威尔邀请他视察欧洲战场
……
可他这个大功臣,
在日记中描述仁安羌之战时,
却引用了这样两句古诗: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次作战的第113团总计1121人,
实际参战的人数只有800余人,
阵亡就有204人,伤318人,
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亦不为过。
仗是打赢了,可很多中国士兵,
却永远葬身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道尽了他心中的痛……
他在枪林弹雨下出生入死,
解救被围盟军,立下赫赫战功,
而他性情敦厚,淡泊名利,
沉默寡言,从来不提“当年勇”。
后来由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
孙立人被软禁等情况,
当时的中国军事历史资料,
及国民党内许多高官的回忆录中,
那场战事总有意无意间被轻描淡写,
在这种情况下,
他开始被人们所淡忘。
居官时他两袖清风,
再后来担任的都是闲差,薪水很少,
为了贴补家用,他想开文具行,
但因无本钱而放弃,生活十分窘迫,
后来,这位将军竟然落魄到,
不得不以卖煤球为生。
刘放吾骑马照
他曾在给孙立人的信中写道:
现职家有七旬余老母在堂,
素乏奉养……下有妻儿数口,
大者尚不盈十岁,正在求学之中,
小者犹在怀抱,嗷嗷待哺,
年来全赖几斗军米,
勉强维持生命以度活,
际此困难严重物价高涨数百倍之日,
阖家大小惟有束手待毙而已。
他也曾数次向军方求助,
可都没有能得到帮助,
还受到了冷遇、排挤和打击,
更让人气愤的是,
这反被“冒牌将军”林彦章钻了空子,
这个骗子,经过精心策划、
巧妙包装后,把自己装扮成,
在仁安羌战役中解救出,
英军炮兵团长菲士廷的恩人,
而且骗取了时任驻香港,
英军司令菲士廷的信任,
到处招摇撞骗,捞取大量钱财。
直至1963年东窗事发,
林彦章在香港被捕,
才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而此时已从军队退役的他正在台湾,
经营着一家煤球店,
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仁安羌战役艺术画
到了晚年,他则隐居在美国,
愈发沉默寡言,并不过多谈及,
当年这场立功异域的大战役,
谁能想象,这个颤颤巍巍的老者,
竟是当年那位雄姿英发,
浴血从日寇手中救出盟军的英雄呢?
直到1992年,
低调的他终于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1992年,
叱咤风云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访问美国,
已经卸任英国首相的她,
并没有急着去拜访那些政坛故旧,
而是要求美国方面,
立即帮她找一个中国人,
她要亲自去致谢,
撒切尔夫人要见的这个人,正是他。
此时,距离那场大战已经过去50年,
他已是94岁高龄的老者,
在美国隐居了整整38年,
年迈多病的他无法站起来,
与撒切尔夫人握手,
撒切尔夫人就快步上前蹲下身子,
诚恳地与他握手,再三感谢他50年前,
于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的壮举:
“老将军,我听了太多关于您的故事了,
您当年,
不仅解救了7000多英国军人的性命,
也同时解救了许多其他人的性命。
想想看,这些人现在都已经是,
到了第三,第四代了。
他们的生命都是您救的。”
霎时间,老人的脸上,
浮现出异样的光彩,
眼眶中噙满了泪水,他淡然一笑:
“我是军人,打仗是我的职责,
英军是并肩作战的友军,
友军遭危难,救援也是应该的,
不能列为战果。”
而对于半个世纪来所遭受的莫大冤屈,
他却只字不提。
岁月无情,历史有情,
这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世界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他的事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致函他:
“只有热心忠诚的人,
才能领军在战斗中取胜,
或奋不顾身参加战斗,
你已经证明了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
美国总统布什致函他:
“在战役大捷50周年,
我愿意再代表国家,
感谢你解救500余名美国记者、
传教士及数千英军的英勇行为。”
前美国总统布什给刘放吾的感谢信
之后台湾当局才为他补发了一枚,
迟到了整整50年的荣誉:
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
而就在这些迟来的荣誉下的两年后,
1994年6月29日,
刘放吾将军病逝于美国洛杉矶,
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然而他的传奇,
还远远没有结束……
上尉杰拉德·费茨派垂克,
是被解救英军中的一员,
他在和刘放吾将军后人联系后,
于2012年,以93岁高龄,
不顾一切偕妻子专程赶到美国,
向刘放吾的后人致谢。
他跨越大西洋不远万里来到美国,
只为给恩人的后代说声“谢谢”,
一句“谢谢”情深意重,
包含多少无以言说的情感。
2012年9月16日,费茨派垂克(左二)偕妻子(左三)专程到美向刘放吾将军后人等致谢
他还向刘放吾将军的儿女,
追忆起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大战:
我亲眼目睹了在缅甸仁安羌战役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国军队。
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
中国军队训练有素,令人震惊。
随着中国军队蜂拥前进,
战场上硝烟四起。
这些非常有纪律性的部队,
在进攻时像首美丽的诗篇,
也像是壮丽的盛典。
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
早已抛弃了在缠甸的英国军队。
英国政府已停止,
向驻缅英军提供补给和增援。
而中国军队在这次行动中,
重创了日军在缅甸的迅速推进,
而英国的战史却刻意忽略了这次战役。
对于已故刘放吾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
第113团的这场华丽壮观,
犹如史诗般的仁安羌战役,
我是重要的且仅存的见证者。
费茨派垂克
然而二战之后,中国远征军,
他们绝大多数人,
或零落泥土或散落海岛,
一辈子也再没回到过故乡,
连在缅甸的墓地和墓碑也被铲平,
用鲜血建成的功勋遗迹都被抹去,
故乡太远,
客死他乡的中国远征军,
魂归无处。
老将军去世时依然带着一个遗憾,
那就是让死难的弟兄魂归故土,
在缅甸能有一个祭奠他们的地方。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他的儿子在之后近20年的时间里,
为了中国远征军竭尽全力,多方奔走。
终于在2013年,
在缅甸仁安羌当年的作战现场,
也是113团伤亡最惨重的地方,
501高地上,建成了海外第一座,
纪念中国远征军的战绩之碑: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
仁安羌之战阵亡的202位,
中国将士的灵位,
自缅甸一路被迎回国内,
安厝于供奉抗战阵亡将士,
总神位之南岳忠烈祠享堂。
至此中国远征军英灵们魂归故里,
从缅甸的仁安羌到中国衡阳,
不算是一个很长的旅程,
却因为被世人所遗忘,
花了整整71年漫长的岁月……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
天地英雄气,碧血军人魂,
万里远征行,誓灭倭寇讎!
有一群英雄的名字叫做:
中国远征军!
从小谦逊好学、励志进取,
青年从戎卫国、卓砺敢死,
中年荣辱不惊、自强不息,
老年面对殊荣、心牵战友。
有一位英雄的名字叫做:
刘放吾!
仁安羌大捷,
那是我们这个民族,
在被人打得趴下的年代,
少有的荣光!
连英国人,美国人都致敬的,
中国民族英雄,
今日中国又有多人知道他,记得他?!
往事并不如烟,
没有英雄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一群可怜的生物群体,
而有了英雄人物,
却不知道崇拜和爱戴的民族,
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饮水思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正是因为有这些,
碧血丹心的民族英雄们,
才有了我们今日繁荣的盛世中国,
我们每个中国人,
都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中国英雄!
End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晨曦见闻",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