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去年暑假,我也曾介绍过联合国世卫组织的《预防溺水指南》。(点击阅读:每年暑假上万中国儿童溺水而亡,而家长应牢记的是这3点)
之所以每年都要跟大家啰嗦同样的事情(哪怕没什么人看),是因为每年的数据都会显示,溺水是中国未成年人生活中的主要“杀手”之一。虽然我相信我们的读者群体,对于孩子安全的关注度和谨慎,肯定是全社会中最充分的那部分,但如果多发一篇文章,可以让大家多关注这个话题,无论是自己,还是影响身边的人,能让更多人重视起来,减少哪怕一起溺水事件的发生,都是好的。
关于溺水事件,去年人民网总结的报告中,有不少值得我们了解的数据。
比如我国未成年人的伤害致死主要原因占比:
比如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的比例变化:
比如不同省份溺水事件的发生分布:
还有不同水域发生溺水事件的占比:
但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聊的是,是这样一个往往被忽略的数据:在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溺水的研究统计中,都反映出一个特点:溺水往往是多人一起发生。
而为什么未成年人溺水会有这样特点?人民网报告给出的解释是“一人落水,多人罹难” —— 救助者本身也没有足够的溺水救援知识和能力,因此贸然救人的结果反而是多人一起遇险甚至遇难。
前段时间,在关于出现幼儿园恶性事件时(点击阅读:又是幼儿园行凶,“戾气时代”如何自我保护?),我曾经重复过自己以前的观点,那就是告诉孩子,遇到类似的恶性事件,记得赶快跑。
而有留言认为这样的建议太没勇气:如果人人都不见义勇为,那这世界不是更不好了?
首先,我并不反对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一种可贵的美德,值得鼓励和赞美。但前提是,见义勇为的人,的确有可能实现制止罪恶的能力。幼儿园的孩子有能力去对抗持刀歹徒吗?这已经不是见义勇为的范畴了。
溺水事件中也一样,救助他人是应该被鼓励和赞美的,但前提是,你的确有能力去救助,而不是变成另外一个需要被人救助的溺水者,甚至成为遇难者名单上的一员。
所以无论是自己遇到溺水事件,或者跟孩子说如何应对类似事件的时候,第一条就是:保持冷静,有效救助,而不是想都不想就自己跳进去。
那什么是有效救助?
中国疾控中心在今天也发了和溺水有关文章,其中就提到了几条,在他人溺水的时候,应该做的事情,包括:
及时识别和发现溺水者;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员帮助;拨打110、120电话寻求帮助。
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在岸边向溺水者投递漂浮物,或者其他物品,将其拉回岸边。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才下水救人,并且注意救援的方式(从背后靠近,被抱住如何脱身等等)
实施ABCD急救。
这些才是有效的救援。是见义勇为的方法,而不是不管自己是否有相关知识和技能,也不管自己游泳水平如何,就下水去救。
我们应该鼓励见义勇为,但见义勇为的前提,是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锻炼身体,尤其是游泳的技能;
了解安全游泳的常识,知道哪些地方不应游泳,游泳前需要做好热身等等;
学习如何救助溺水者的知识,了解在遇到这类事件时,如何求助,如何投递物品救援,如何对溺水者进行ABCD急救。
最重要的是,如果下水救人,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更多相关文章,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急救”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最近文章
本期团购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