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中国教师报的记者秉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理念,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记录着那些与教育相关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区域、一所所学校、一位位教师,都在记者笔下鲜活而立体地呈现出来。
今天,我们重新走向当年的受访对象,聆听他们的教育心路,发现他们的教育创新,继续讲述他们与教育同行的一个个崭新故事。
杨瑞清
感谢《中国教师报》创办20年来对乡村教师的厚爱与扶持!敬祝:走进新时代,还能更精彩!
/
2004年,南京市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出版了专著《走在行知路上》,他饱含深情地回望行知小学20多年的实验之路——学校从只有128名学生、几间平房的村小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省级模范学校。
“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杨瑞清和教师团队诗意地将教育理想书写在了乡村大地上。
有教师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书评,称之为“乡村教师的福音书”,不知给多少乡村教师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行知小学因实验而生,早在1983年就开发了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幼小衔接实验,后来陆续开展了不留级实验、良师成长实验、村级大教育实验等,1995年重点开始关注师生关系,开启赏识教育实验。
“人类应该端正对生命的态度。”杨瑞清说,赏识教育既强调开发生命潜能,又强调保护生命资源,形成教育生态意识,从而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成长。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有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周期。但面对学生时,教师的心态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迟开的花”在学校里往往没有好日子过,所有人仿佛都在对他说:“别的花都开了,你为什么不开?再不开我就要把你掰开。”针对这种情况,行知小学提出教师要有“花苞心态”。
学会欣赏“花苞”、保护“花苞”、等待“花苞”成为行知小学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观点深入人心,不仅教师认同,而且通过各种活动影响家长。学校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强调对孩子的考评不能只有“成绩”“成功”两个词,还要有“成长”。不仅学生要成长,教师要成长,家长也要成长。这是赏识教育的另一种实践。
行知小学也尝试通过荷文化活动课程等静待“花苞”的开放。2014年,《中国教师报》刊发了该课程的内容。
而早在1994年,行知小学就创立了行知基地,开展“三农”体验、赏识教育、三小课堂、教师发展学校、小学小班化、中华文化浸濡6项新实验,初次尝试利用乡土资源吸引城市孩子来学习农事,形成城市带动乡村、乡村反哺城市的良性互动局面。
2000年,杨瑞清参加全国师德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及各地宣讲育人经验,反响热烈。学校也成为省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20年磨一剑,不少人以为杨瑞清已经“功成名就”,可他并不满足:乡村小学要有志于追求更高的办学目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建设现代化农村小学,让农民的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乡村小学要有志于放大自己的办学功能,不能仅仅目光向内、就学校论学校,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为谋求农民的幸福服务;乡村小学要有志于探索教育规律,用农村第一线的鲜活研究成果去丰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乡村教师有做不完的事情。
2004年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行知小学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2007年设立行知苑对外交流中心,开展世界学校共建、马来西亚行知教育携手行动、五好陶娃评价、中学小班化、青奥学校创建、孔子课堂6项新实验,推动国际协同,开发文化融合课程,提高了育人质量,产生了广泛影响,学校成为市现代化示范学校、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被国际奥委会指定为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2008年,一向重视教师成长和师德建设的行知小学承办了中国教师报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
在闭幕式上,杨瑞清说,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践行人道的人,教师的肩膀是挑起学生成长重担的坚实的肩膀,教师的怀抱还是最温暖的怀抱。
2015年学校组建为行知教育集团,开展“教学做合一”、以美育人、研学课程、云播课程4项新实验,梳理和总结大情怀育人体系,优化育人生态,推动文化共享,深化了学校与家庭、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内与校外、乡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教育文化的融合。
2018年,行知教育集团与基金会等单位合作,实施支持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开展行知教育实验公益项目,邀请“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开展自我成长、家庭建设、班级经营、学校发展4个方面的实验。编印《行知教育实验手册》,阐述“不忘初心,自觉担当使命;理念认同,终身并肩携手”等7项实验原则。如今,教育集团已带动了国内外6个国家60多位教育同行设立“行知教育工作室”,与国内外200多所学校携手合作,初步形成“行知教育实验共同体”。
行知教育实验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哲学,强调一个“我”字:师生都从我做起,高扬主体精神,做学习、工作、生活的主人,自立立人,成为有担当的人;聚焦一个“爱”字: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成为有情怀的人;抓住“真、事、用、新、大、恒、乐”等字,修炼知行合一这门“大课”,将理念转换成教育行动。
2023年,对杨瑞清来说是特别的一年。自1981年从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毕业一头扎进五里小学开始行知教育实验,杨瑞清也从19岁的青春少年到了将近退休的年纪。今年5月,行知小学《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获得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这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40年一以贯之的行知教育实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教育实践,遇到新问题便开展新实验,在怀疑中起步,在挫折中坚持,在规律上坚守,在收获时共享,不断深化实验项目,累计开办了上百个行知班,开展了20多项行知教育实验,贯穿村校一体、城乡联合、国际交流、文化共享各阶段,涉及德育、课程、教学、管理各领域,指向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构成了落地生根、扎实丰满的实验体系,有效破解了一系列乡村教育难题,提升了育人质量。
之前行知小学的核心理念是“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后来杨瑞清给加了4个字,改为“并肩走在行知路上,携手创造精彩人生”,这件事一个人、一所学校做不好,必须大家携手并肩前行。
▲
静待花苞的开放,这是行知小学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农村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这是全体老师的理想。
——2014年4月2日第515期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中国教师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