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明白,30 岁以后的人生,只有“投入”和“回报”

新闻资讯   2023-06-06 23:02   50   0  

作者 | 张良计

来源 |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最近和几个长辈朋友聊天,都有一个感悟,那就是年轻时犯的很多错,走的很多弯路,都是因为思想太拧巴,太容易感情用事。
等到了30多岁以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磨掉了年轻时的稚气和冲动,做起事情来才会成熟稳重。‍‍‍‍‍‍‍‍
而促成这一改变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你会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投入和回报。
今天详细讲讲这方面的心得,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首先,为什么要关注投入和回报?
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终极的生存法则。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所遭遇的任何事情,面对的任何情景,都可以用“投入”和“回报”这2个关键指标来分析。
虽然这听上去有点冰冷不近人情,但请相信我,一旦你这么去思考问题了,会少走很多弯路,省去非常多不必要的麻烦,把人生过得异常清醒通透。‍‍‍‍‍‍‍‍
一份工作要不要做,毕业后该不该考研,要不要工作几年之后出去读书,是不是要和眼前的人谈恋爱结婚,选择这个行业还是那个行业,能不能买房,是先拼事业还是先成家......‍‍‍‍‍‍‍‍‍‍‍‍‍‍‍
这世上所有你想不明白的事情,过得拧巴的活法,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局,一旦代入到“投入”与“回报”的框架里,马上就会豁然开朗。
原因很简单,当你这样去想问题的时候,你的决策思路就极简化了。
此刻,你不需要再考虑那么多似是而非的因素,天花乱坠的决策模型,只需要回归根本,关注最简单但也最重要的2个指标:‍‍‍‍‍‍
我投入了什么,以及,我获得了什么。‍‍‍‍
然后互相做减法,“获得”减去“投入”,看结果正负就知道你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
没错,一切人生事,说到底最后就是这四个字,值不值得。‍‍‍‍‍‍‍‍‍‍
你不需要过多考虑别人的看法,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反而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得失,经营自己的人生。
如此,才不会迷失了方向,才会坚定你的选择。‍‍‍‍‍‍‍‍‍‍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但实操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有3点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01

量化你的指标


是的,投入和回报都需要量化。一切不能量化的东西,都是空谈。
举个例子,谈恋爱。
你千万不能说,我投入了很多感情进去,所以舍不得。
对不起,感情这个东西不能量化,一旦不能量化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它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最后评估得失的时候你就拿捏不准,今天一个结果,明天又一个结果。‍‍‍‍‍‍‍‍‍‍
比如早上起来你想清楚了,觉得要断掉这段感情,对方是个渣男,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到了晚上开始emo又觉得不行,于是回忆过去,觉得渣男对自己也挺好,这段感情太重要放不下,还是爱渣男。‍‍
如此反反复复,辗转难眠,来回拉扯,归根到底都是你没有去量化的苦果。‍‍‍‍‍‍‍‍‍‍‍‍‍
一旦量化了,你就会发现所有问题都变得简单明了。
你只需要把你的感情,转化成投入的成本,付出的精力和金钱,一切就豁然开朗。

你为对方做了哪些事,花了多少钱,跑了多少远路,放弃了多少人生的好机会...... 统统都算进来,它们都是你为这段感情投入的成本。
相应的,对方是怎么对你的,为你付出了多少,为你做了什么事情,找个纸笔,一条条写下来,仔细对着看。这个时候你就不会纠结对方爱不爱你,而是直接进入终极阶段:
这个人值不值得你这样?‍‍‍‍
这就是量化的好处,用数字说话,所有结论都有论据,都有迹可循,而不是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感觉。
再比如,友情同样可以量化。
认识多年的“朋友”,却一直向你索取,吃饭从来不付账,有好事从来不叫你,需要你的时候一个电话呼之即来,不需要你的时候好几天不搭理你。
你从未在这段友谊中获得精神满足,你以为好朋友不该计较这些,实际上你才是那个被人吃拿卡要的大冤种。‍‍‍‍‍‍‍‍‍‍‍‍‍‍‍‍‍‍‍‍‍‍‍‍‍‍‍‍‍‍‍‍‍‍‍‍
只要把这段关系稍微量化一下,你就会立刻明白这种朋友,不值得你结交,这段友谊,更不值得你继续经营下去。‍‍‍‍‍‍‍‍
人情世故讲究的是礼尚往来,而不是一方无条件的付出。再深的感情,也是建立在你来我往的平等基础上,而不是绞尽脑汁占人便宜。‍‍‍‍‍‍‍‍‍‍‍‍‍
成年人做事情,不能靠感觉,要靠证据。由证据推理出结论,基于结论去做决策。
凡事带着量化的视角去看,抛弃情感的桎梏,你才会变得理性,才会活得通透。

02
设置你的止损点

我们做很多事情,在刚开始投入的时候,是没有回报的,这很正常。
但暂时没有回报,不等于永远没有回报,不然就是被白嫖。所以你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止损点,一旦过了这个点,就要停止投入,果断放弃。‍‍‍‍‍‍‍‍‍
比如升职加薪这种事,任何一家公司,一个老板,在评判一个员工是否能够升职加薪的时候,只会看一个东西:‍‍‍
你够不够资格。
要升到经理的位置,那么你要在还是专员的阶段,就做出经理级别的功绩,这叫够资格。‍‍‍‍‍‍‍
要升到部门总监的岗位,你过去就要带领部门成员完成过大项目,展现出你的领导能力,这也叫够资格。‍‍‍‍‍‍‍‍‍‍
够资格,就是你先要证明自己,先要做到,然后再要回报。
这叫先有鸡,再有蛋。‍‍‍‍‍‍‍‍‍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这很合理,但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你有风险。
万一你遇到个耍无赖的老板,明明做到了,但他不承认,还PUA你说没做到,还差得远,不停榨取你的剩余价值。‍‍
这种忽悠你不停地付出,但拒绝给你相应回报的做法,就很有问题。‍‍
社会经验浅的人,很容易被框进去,觉得是公司在培养你,老板在训练你,还给自己打鸡血说好好干,公司绝不会亏待自己。
别傻了,赶紧回头,你要学会给自己设置止损点,不要无效付出。
比如,连续3个季度都达到了业绩XXX万的目标,你就要提升职加薪。比如,能够独立领导规模XXX万的项目,就要跟老板要更多的权限。比如,培养出X个经理级别的下属,就要争取部门总监的位置。
不然,就停止付出,进入谈判。

发现没有,设置止损点,也需要量化,你不能光凭感觉。
只有量化了,你才好下判断,才会有yes和no, 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去斡旋。‍‍‍‍‍
不要等到自己难受极了,开始怀疑人生了,再去想值不值得,该不该做,要不要提诉求。
这就晚了。



03

优化你的投入回报模型

大家平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怎么都使不上力。明明自己投入了很多,回报却很少,总有一种怎么也推不动带不动的感觉。‍‍‍‍‍‍‍‍‍‍‍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你的投入回报模型上。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问自己3个问题:
1.我的总体投入是否合理,对于我想要的结果而言,这些投入是否过多,或者过少?
2.把我的投入进行拆分,每一项投入是否都有意义,是否对我要的结果有积极影响?‍
3.在这些投入中,哪些是无效投入,哪些需要加大投入,接下来我该停止做什么,继续做什么,开始做什么?‍‍‍‍‍‍‍‍‍‍
基于这套思考,我会不断优化自己的行动模型,直到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工作中做项目竞标。
大家觉得拿下一个项目的最关键因素有哪些?
我的答案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有的项目,靠的是你方案足够漂亮,就能拿到老板的签字审批;有的项目,靠的是你的上下关系足够强,只要方案不要做得太烂就行;有的项目,根本不怎么看方案,看的是你公司的过往经验和业内口碑;还有的项目,是看你手上资源的性价比,连方案都不用做。‍‍‍‍‍‍
同一个类型的东西,你的投入产出模型都是不一样的,但你的投入筹码是有限的。
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的这份投入,投在哪里才有效,投在哪里是浪费。‍‍
最糟糕的情况是,你以为投入在这个地方可以起作用,结果恰恰这里是最不需要投入的地方,你的力气完全使错了方向。‍‍‍‍‍‍‍‍‍‍‍‍‍‍‍
比如,明明客户是需要去探听情报,经营关系,上下打点的,至于方案做得好不好,影响并不大。但你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熬夜加班,打磨方案上,根本不去维护客情。‍‍‍‍‍‍
最后项目竞标输了,你还以为是方案做得不够好,下次面对同一个客户还这么干,自然继续输。
但聪明人不会这样。
聪明人在做事之前,就会估摸出这件事的投入回报模型是什么样子,该在哪里投入,该在哪里适当放弃,集中有限资源做收益最大化的事情。
怎么做到这一点?
基于你对过往经验的复盘,基于你对情报信息的搜集,基于你深度思考后构建的行动方案。‍‍‍‍‍
然后每隔一个时间段,就围绕3个关键词做优化:‍‍‍‍‍
停止,继续和开始。
哪些投入是投了会踩坑的,停止不要做;哪些投入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以继续做。哪些投入是以前没有想到,但你觉得可能奏效的,开始做。
如此,你的投入回报模型才会不断精进,才不会出现你投入了很多最后收效甚微的情况。‍‍‍‍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关于投入和回报的话题,其实可以展开讲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以后我会继续写文章来聊。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把人生过得更通透一些。
共勉 =)
THE END

袋鼠深度精选上月好文:
重大信号释放,中国将彻底调整经济布局(深度)
最残忍的社会现实: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毛泽东,从来不怕焦虑
山东这场炒作,背后有高人
若喜欢袋鼠的文章,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袋鼠深度精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