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警惕!日本巨头密集收购中国中药企业”的新闻引爆了汹汹舆论。新闻的由头是日本中药(日本称为”汉方药“)企业津村制药,以2.5亿元收购陕西紫光辰济药业。
由于紫光辰济是一家有着115年历史的中药企业,许多人担心津村制药的收购,会窃取一些独家中药专利和古老配方。
此外紫光辰济之前曾投资了5亿元建厂房和生产线,一些网友因此认为2.5亿元是5折贱卖,出卖中国药企的人被痛骂作“二鬼子”、“卖国贼”,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还有人担心,外资的介入会不会改变中医药的本质和传统特色?外资生产的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如何保证?外资的介入是否会削弱中医药的地位和影响力?
说实话,作为一个前媒体人,看到该新闻的标题,我很是无语。“日本巨头密集收购中国中药企业”,读了这个标题,好像是我们的中药和中药企业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日本巨头们蜂拥而至,抢着收购中国的中药企业。
可是,来的日本”巨头“只有津村制药一家,并没有其他日企的参与。津村算不上“巨头”呢,看起来好像是,因为津村成立于1893年,是日本最大和最现代化的汉方药生产商,占据了日本80%的汉方药市场。
实际上,汉方药在日本只是一个小众市场,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数据显示,2021年,津村制药的全年收入只有1400亿日元,折合70亿人民币。而主打西药的日本武田制药,当年的收入却高达3.2万亿日元,是津村的20多倍。
至于说津村“密集收购”中国中药企业,那更是夸大其词了,新闻中提到津村收购的中国药企只有三家,分别为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紫光辰济药业公司,还有与武汉健民集团合资成立“津村健民制药有限公司”。
其中,“津村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并不是收购的,是合资合作,去年8月就宣布了消息,但拖到现在还没有工商注册,八字还没一撇呢。
津村制药是在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津村只收购了两家中国中药企业,还计划在未来与另一家进行合资,这也能称之为“密集收购”?需要如临大敌,引起”警惕“?报道该新闻的媒体制作出如此昧于事实,煽动情绪的标题,还有点底线吗?
那么,津村制药收购中药企业,会不会窃取中药专利和配方,会不会导致资产贱卖?这种外企生产的中药靠谱吗,会不会削弱中国中医药产业?
首先,我要给大家科普的一个常识是,中国的绝大多数中医药配方,都是公开的,不存在什么保密。国家纳入长期保密的中药配方,只有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等八个中药品种。
紫光辰济连一家四线中药企业都算不上,产品都是一些大路货,没有听说过有什么独家特效中药配方。用脑袋想想就知道,人家企业要有这种好东西,早就生产出来,在市场上大卖了,还用藏着掖着?
说紫光辰济资产贱卖的,目前也查无实据。紫光辰济投资5亿建厂房生产线不假(实际上才投入了2个多亿),但是企业往往有资产也有负债,如果不搞清楚企业的负债,只看着资产,就说人家五折贱卖,岂不是张口就来?
紫光辰济要是真值5亿,花2.5亿就能买下来,那么其他国内药企早就抢破头来买了,还轮到津村制药?
至于外企生产的中药好不好,会不会削弱我们的中药产业,这里我不想多说,只想说一个事实。
近年来,由于国内中药种植加工乱象频出,滥用农药化肥等问题严重,国家大力推广GAP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标准,这是一个极为严格的质量标准,例如,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调节中药材收获器官生长;在产地加工环节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用于防霉、防腐、防蛀;禁止贮存过程使用硫磺熏蒸,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性熏蒸剂等等,此外,还必须保证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
如此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给中药企业出了一个难题,因此,国内符合最新标准的GAP药材种植基地并不多,总数至今只有200多个,而拥有GAP药材种植基地数量最多的企业,不是云南白药,也不是同仁堂,而正是津村制药——津村制药在中国共有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超过中国中药材种植行业第一位白云山与第二位同仁堂的总和。
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外企收购会削弱中国中医药的论断,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日本中药(”汉方药“)之所以比我们的中医药成功,成为中药国际化的引领者,就是因为它大力使用现代化技术和理念,对中医药产业进行重塑,用现代医学标准,对中医药疗效,进行更科学和客观的验证。
所以,引入津村制药这样的现代中药企业,可以为中国医药行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通过”鲶鱼效应“,促使行业更加规范,更好发展,为消费者生产出更加放心、质量更高的中药产品。
这样的过程中,津村制药当然赚到了利润,但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也得以受惠,不是一种双赢吗?
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收购,却被民族情绪所裹挟,变成一场媒体、自媒体、网民共同参与,铺天盖地的声讨,真是一种悲哀啊!
鱼眼观察作者简介: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鱼眼观察",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