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容易困在认知的牢笼里而不自知。
譬如电商直播,够新的概念吧?可一旦人们认定它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一套评判成功与否的模板,那就意味着开始守旧了。
我这份不合时宜的错愕来自于苹果在天猫开启直播首秀后所遭遇的负议舆论。
镜头闪回到5月31日晚7点的直播间。
四个身着标志性蓝T恤的苹果工作人员,面对镜头,耗费半小时,不疾不徐的向130万围观网友讲解了「如何使用 iPhone 拍出电影效果的视频大片」。
没有321上链接,没有下单,没有加购,没有满减,没有优惠券,没有嘶吼,没有戏精上身的含泪亏本让利……
不按套路出牌的举动让网友惊呼:我特么到底在期待什么?
更有媒体恶评:低估了果粉智商,侮辱了直播带货。
当品牌尝试把人当成具体的人,告诉他们如何利用产品看到更精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后台激增的销量数字,人们却质疑这种罕见的真诚,难道不值得悲伤吗?
当我们将电商直播的定义框在「人货场」的逼仄空间,所见的是什么?是互联网工业简单的链条上,每个坍缩成原子化的个体。
苹果之所以是苹果,1997年乔布斯亲自写下一句宣传语:Think Different。
非同凡响,与众不同。
它因梦想而疯狂,因改变世界而令人着迷。
我们如果去过 Apple Store ,就会发现,长长的展示桌前挤满了感知产品的顾客,那关乎生意,关乎触达,作为商品属性,那是绝佳的证明,是汹涌的消费主义浪潮。
而在中庭,永远还有一群人静静地坐着,听店员讲解关于产品如何能提升人的创造力与生活体验。
它一直是这么做的,是科技时尚的单品,也是关于创造等理念的播种机。
苹果那场「不合时宜」的直播,践行的不过是26年前那句鼓舞人心的话:Think Different。
更重要的是,苹果贵为巨无霸,但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它原本不需要搞电商直播,品牌力、产品力、号召力,以及天猫店铺上的2300万会员,下凡搞这些?
它还是跳入了时代的洪流,尝试新的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尝试参与各种消费节,并努力保持该有的品牌气质。
电商直播是否需要提供情绪价值?早期的董宇辉就给出了答案。在简单的购买行为中,传递知识、视野等更有质地的内容,事实也证明这些是被需要的。
被需要未必就是当下的主流,可当人们一旦对直奔买买买主题的直播形式感到厌烦、祛魅之后,只觉得这人间有些吵闹,「沟通」的真谛才凸显它本源的价值,这必然也是电商直播未来的方向——回归内容化,提供消费之外更多的情绪价值。
这种方向当然需要正反馈的激励,否则只能证明一件事——我们还不配。
这次苹果在天猫开启的直播,是破天荒的,他们的合谋预示了平台未来战略发展的方向——淘宝天猫的内容化,去做品牌,去讲自己的故事,去找到与消费者的共鸣点。
当越来越多人喜欢看「种草」,只有零售性质的平台属性再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妨回归到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多样、多元、分享,直播亦理应如此。
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天猫难道不知道让苹果直接在直播间做发券、让利的动作更有传播爆点吗?更符合大众心目中被框住的电商直播的定义吗?
Think Different,苹果和天猫有认知上的共识。苹果敢这么干,且能干成,而天猫也愿意大家一起慢下来,在这个初夏给品牌力的释放打个样。数据告诉我们,半小时的直播,30万人的观看,30万的点赞,开播一分钟,引导进店的成交额就破亿了。最佛系的直播卖了最多的货,所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技巧都是浮云。
这是一种启示,找到底色,坚持底色,你在三四月做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
最后再想想媒体说的「苹果侮辱了直播带货」,这记耳光扇向的不是苹果,而是——对 Different 的偏见,是被定义而不自知的状态,是被忽视的人那内心流淌的情绪。
思考题:你如何评价苹果这种不带货的直播?吐槽苹果直播的人是不是口味被带偏了?
你还可以看: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