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能卖大好几千的“赛博拖把”真的好用吗?
最近,戴森刚刚推出了一款“洗地吸尘器”,在行业内引起了一波小小的震动。
他们号称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类,既不是洗地机,也不完全是吸尘器,而是一种“混血”的赛博拖把:
洗地吸尘器
作一个对家务又爱又恨,“洁癖+懒癌”的双料患者。
最近这几年,我被种草了各种吸尘器和洗地机,它们长得是奇形怪状,吹得是神乎其神。
但当我实际体验过后才发现,这些玩意不仅水很深,甚至还很臭。
有一些还让我从物理层面的“把握不住”。
让天下没有好割的韭菜,今天,就结合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盘一下市面上各种“洗地”方案。
看看这些产品,到底是真科技,还是智商税?
最终到底能不能把家里打扫干净?
1
目前市面上的深度清洁洗地方案,大致可以分成两种:
专业洗地机和吸拖一体机。
这些年,洗地机这个品类非常卷,各种新设计层出不穷。
尤其是进化到专业智能洗地机之后,功能就强悍多了:支持助力、吸力更强、支持自清洁、有污水箱等等,都是进步。
大部分洗地机的原理,属于是“前洗后吸”。
前面的滚刷先过一遍清水,在电机的驱动下,不断旋转,把地面上固体液体的垃圾,吸进污水箱里。
这些洗地机的优势就在于,清洁能力非常强。
地面上绝大多数的脏污,都能吸走擦净。
很多测试都喜欢在地上撒方便面、扔鸡蛋,甚至还能整点番茄酱和老干妈,食材丰富程度堪比老八秘制小汉堡。
但不得不说,直接上洗地机,也能清洁的相当干净。
就是有点太极端了,再清洁洗地机也是个麻烦。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洗地机基本都标配了污水箱,有些还是干湿分离的。
能把脏污收集起来,那才叫真正的洗地,而不是满地抹匀。
有些洗地机还配置了自清洁模块:
让滚刷能自己给自己冲个澡,更前卫一点的,还有热风烘干,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
但,它还是有不少缺点的。
实际体验之后,你会发现,洗地机其实依旧没有摆脱“它洗地,你洗它”的家务守恒悖论。
它的自清洁并没有那么全能:
像滚刷盖和底座,就属于重灾区,残留了各种灰尘毛发和污渍。
基站也非常容易堆积脏污,长期和滚刷放一起,潮湿。
等天气一热,一焖,又发霉又入味。
干净又卫生啊。
而且,污水箱的清洁,也很让人头疼。
他可不是洗地之后,你随手就能拎走倒掉那么简单。
很多干湿分离做的不好的机器,一些固体垃圾会贴在内壁上,冲都冲不下去。
必须得自己动手去掏。
有些污水箱还很深,没有专门工具的话,很不好清理。
而污水管道,就更细更弯,更难清洁了。
尤其是家里毛发多的情况下,它就像没有地漏的下水管一样,很容易就被堵住。
就算我们包办了一切自清洁搞不好的事情。
用久了之后,万一有哪些地方有遗漏,还是会变脏,变臭。
最后,这些产生的异味,还会通过电机的旋转气流喷发出来,让家里充满“霉好的气息”。
除此之外,很多洗地机都做的太笨重了。
很多洗地机的清水箱、污水箱都设置在机身上,尤其是那些没有助力功能的机器,用起来非常累。
另外就是由于身材过于臃肿,清洁角度有限,像床底、沙发底等等容易藏灰的低矮空间,是打扫不到的。
而且,我家里已经摆了台吸尘器,在杭州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没有那个能力再给洗地机,一个一平米的家。
而吸拖一体机呢?
对很多没有亲自体验过的人来说,它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美好:
吸尘的同时,还能把地擦了。
但实际用起来之后,你才会发现它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现在市面上的吸拖一体机,很多采用的都是“前吸后拖”的一体化方案,和洗地机刚好相反。
它的原理,基本上就是在吸尘器后面加了湿抹布:
看起来是把擦地和吸尘结合在一起,提升了清洁的效率。
但实际上:
根本拖不干净。
平时我们拖地的时候,擦差不多面积,就得去过个水,洗洗抹布。
而有的吸拖一体机真的是“一张拖布拖全家”。
污渍没有消灭,而是跟着拖把开始流浪地球。
变身“全家最大污染源”,直接把地面上各种脏东西在家里“抹匀铺开”。
而且,有些机器在“吸”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很多机器是没有做干湿分离的。
就是地面上不管是灰尘皮屑、还是纸巾残渣、牛奶菜汤,不管湿的干的,它都来者不拒全往里吸。
但问题是,他没有处理能力啊。
“湿垃圾”脏东西被吸进去之后,会先在内部管道中辗转腾挪,留下各种“足迹”。
最后在尘筒里融为一体“共襄大业”,开一场盛大的细菌趴体。
不仅容易产生异味,还可能导致电机故障。
一旦有些地方日常清洁不到,用久了一发酵,那味道,简直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目前,大部分有拖地功能的扫地机器人,也是同样的原理。
现在很多机器人自带基站,号称可以自清洁、自动洗抹布,但实际上依旧是:
它洗地,你洗它。
有些机器,抹布洗的还行,不用我们自己动手,但在其他环节,我们却增加了清洗基站、打扫尘盒、更换滤网等等操作。
甚至连机器人本身,你都得隔三差五拿出来做个全身“大保洁”。
我只能说,根据牛顿第八定律:
家务并没有被消灭,只是在转移。
从以前擦地,也就洗洗抹布,现在变成了负责机器整体维护。
这真的很赛博。
2
而戴森这次,拿出了第三种全屋清洁解决方案:洗地吸尘器。
戴森试图用一种新的思路,来同时解决“高效洗地和专业吸尘”。
戴森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他推出了全新的“洗地滚筒配件”:
让专业的“头”,干专业的事。
我试了一下,真的很轻便:
整机装满水只有3.5KG,在地上不管是推还是拉,都很轻松。
而且清洁能力也完全够用,测试里最喜欢搞的“吸鸡蛋”我也试了一下,也能搞干净。
从结构上看,虽然小,但是五脏俱全:
滚筒、清水箱、污水箱,都是有的。
对于地面上的湿垃圾,戴森方案和市面上其他方案最大的不同:
就是不靠吸力。
全是“卷”上来的。
戴森用了一个23cm全覆盖滚刷,可以用每分钟900转清水洗地的速度,再加上230兆帕强度的不锈钢刮条。
释水、吸附、刮污。
简单直接的三步,就能把地面上的垃圾“卷”进污水箱里,来完成“洗地”。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从设计上解决了脏污不会经过管道,也不会进入电动部件。
没有卫生死角,就不用打理死角。
洗地配件拆开后:能直接冲洗。
甚至连滚刷电机也可以直接冲洗晾晒。
体验下来,感觉需要“手动”的戴森,反而更容易维护打理。
像市面上很多洗地机,做的基本都是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结构,清洗起来很麻烦,死角也多,无法彻底拆开,清洗晾晒。
在洗地模式下,它也相当灵活,左右转向幅度最大可达160°,甚至还能躺低到84°,基本就能覆盖掉家里所有低矮空间,那些刁钻的死角也能搞定。
而且,在洗地功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它首先,还是一台戴森吸尘器。
在洗地滚筒配件之外,戴森还搭配了6个针对不同场景的“吸头”:
其中,戴森的“激光头”,那依旧是我的最爱。
每次我开着激光扫地,时常感觉自己是贪吃蛇无敌版。
什么叫卖点可视化?什么叫家务的快乐?
这就是。
另一个我用的最多的吸头,就是戴森的“防缠绕螺旋形吸头”,毛发特攻,而且深度除螨。
这个吸头最适合的使用场景,就是床和沙发。
人掉头发,猫掉毛,我掉爆炸头。
平时用粘毛器,根本不知道啥时候能弄干净。
但这个吸头,在高效除螨的同时,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可以快速且丝滑的把毛发吸进尘筒当中。
从这些吸头当中,其实就能看出戴森对日常清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清理边边角角、吸吸键盘、搞个延长软管,基本上所有需要的情景,我们都能“组装”出一个方案来。
不过,戴森同样也有难以胜任的地方。
如果和我做梦有一样的烦恼,觉得房子太大。
戴森在洗地模式下,一次水量不够,就要反复装水。
一般一次满水洗地,可以清洁110平的面积,再大点,可能水量就不太够用了,但刨掉各种家具占用的面积,一般家庭也够了。
按照我们目前的房价来看,这个问题倒是不用太担心。
另外就是,戴森的洗地滚筒配件,是没有自清洁的。
需要靠自己手动去清洗,做不到完全的“解放双手”。
全自动但有死角;
手动 但可以彻底清洁晾晒;
哪个方案更好,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保持地面清洁,大部分情况下“吸尘多,洗地少”就够了。
对我来说,因为本来就比较懒,家里还有个主子,平时最主要的需求还是以吸尘、吸毛、除螨为主,偶尔脏了拖拖地就够了。
像戴森这样能够简单轻便,满足日常清洁的机器,平时勤吸地,偶尔拖拖地,就很适合我这个情况,家里也能维持的比较干净。
这些现代化清洁工具都不便宜,我们最终图的就是省心省力好用,不产生二次污染。所以我觉得轻松卫生易维护就是核心体验的标准。
谁都不愿意花一大笔钱,买一个使用率不高的产品,真正的性价比,是高效的解决问题,也是各大厂商未来值得用心思考做好产品的标准。
市面上的方案,优缺点都很明显,至于哪种类型更适合自己家的情况,那就需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多做功课,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款了。
【加入我们的队伍】
最近扒掉的底裤越来越多, 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同路人和我们一起前行了。
欢迎具备稿件撰写,商业调查,视频剪辑制作这几项能力,且认同我们内容价值的同学,加入我们。
我很喜欢《 The Dark Side of TheMoon》
1973年3月,英国摇滚乐队 Pink Floyd推出了这张专辑,这张专辑的封面,是一束白光,被三棱镜分解成6种颜色。
它翻译过来的名字叫做“月之暗面”。
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潮汐锁定,那个悬在我们头上的月亮,永远只有一个面朝向我们,它还有一个我们永远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背面。
分解和透视,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我是满肚子行业内幕的牛顿顿顿。
记得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去脱下这个世界的伪装。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牛顿顿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