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消息:5月21日,微信支付在北京大兴机场线正式发布“微信刷掌”产品。
不久之后,5月30日,马化腾的母校——深圳大学内部分食堂也上线了“刷掌支付”系统。
刷掌支付项目逐渐增加,让业界开始对这一新兴支付方式表达出不同的看法,有人为生物识别特征的敏感度而担忧,也有人期望新支付方式能进一步提高支付体验。在此,移动支付网基于对刷掌的观察,再来探讨一下刷掌支付的现在与未来。
刷掌的体验
移动支付网进行了两种刷掌场景的体验。一是零售场景,即在便利店自助机上完成刷掌支付;二是交通领域,即在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
从开通流程上来看,便利店中开通时,刷掌设备检测到未开通用户的掌纹信息后,会在小屏幕弹出开通二维码,用户扫码开通即可;交通场景中,则需要用户到指定的自助机上开通。
在具体的开通流程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便利店是在“刷掌内测服务”小程序上完成开通;而大兴机场线是在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的“刷掌乘车”上完成,且开通时需要进行一次刷脸认证。
不同的开通细节,也说明了不同场景方对风控有着不同的理解,数据归属、权责关系都有可探索的空间。
在刷掌的支付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前几次的刷掌并不顺畅,需要足够了解识别区域的大小和高低,才能获得较为顺畅的支付体验。而一旦形成肌肉记忆,刷掌支付的体验颇佳。这也就意味着,微信对用户的刷掌支付习惯培养需要更有耐心,前期用户培养成本会比较高。
而相对来说,单从生物特征呈现来看,刷脸是可以更加的平顺,毕竟人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表情状态,天然适合完成认证。刷掌则需要把控弯曲度、张合度,而且人大多数时候脸比手干净。
单从认证技术这个角度,刷脸更加适合支付认证。但从支付体验上来看,笔者认为刷掌比刷脸好,用户使用刷掌的不适、甚至抵触情绪更低。
一方面是,刷脸是弱隐私特征,容易被窃取,部分敏感场景刷脸,甚至会让人感受到不适。人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表情状态,即是随时可以进行刷脸认证的状态,在可能的盗刷场景中,用户的支付自主性较难体现。前几年,有多个网红进行摆拍,刷脸认证时,弯腰拾取物品,使得后排人员认证成功,进而造成盗刷,虽然在实际场景中,此类盗刷几乎不可能发生,但依旧给很多人带来了对刷脸的不安全感认知。
此外,刷脸近几年引发了许多舆论负面,比如为防大数据杀熟戴头盔买房,杭州动物园刷脸争议、AI换脸等,这都潜在影响了刷脸的应用。
刷掌则是较强隐私的生物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手掌都不是处于完全张开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一旦手掌张开,人的身份认证意愿已经呈现,相比刷脸更能体现用户的资金自主支配权,提高交易安全强度,提升支付交易抗抵赖能力。
总的来说,从不考虑用户心理这方面来看,刷脸更适合支付认证,而刷掌会让用户用起来心里更舒服,但支付习惯养成更需要耐心。
安全与风险
便捷与安全是所有支付方式都需要平衡的两大因素。而在很多情况下,许多支付提供方都将生物识别认定为便捷与安全平衡比较好的验证方式。
无论刷脸还是刷掌,都是“卡密合一”的支付方式,即脸或掌,在绑定账户进行一次密码认证之后,在具体的交易认证时,既是账户,又是密码,这也是许多免密支付方式的共性。
与其他免密支付属性类似,也就意味着无论刷脸还是刷掌,都不会有太高的支付额度,以防范可能的风险。如微信刷脸支付,单笔限额1000元,单日限额3000元。而付款码免密的单笔额度也是1000元,超过该金额,需要输入支付密码。
目前零售领域的微信刷掌暂无限额情况说明,笔者估计单笔限额也在1000元以下。而大兴地铁,商务车厢最高也就50元。所以,单从信息泄露带来的资金损失来看,这基本不用担心,风险可控。
另外,还有许多人担心生物识别泄露之后,可能对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刷掌除了支付领域,国内尚无规模应用(部分园区有所应用),即使生物信息泄露,可使用的场景也不多。所以,刷掌在非支付领域,也仍然是风险可控的。
刷掌的推动不会比刷脸快
无论是便捷还是安全上,相对于刷脸,笔者更趋向于刷掌。但刷掌的推广不会比刷脸快,甚至会缓慢许多。
首先是,国内尚无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来监管刷掌。从合规性来看,我国目前尚没有哪家监管机构建立“掌纹+掌静脉”的生物信息库。而刷脸,早在2017年左右,公安部就已经完成了人脸库的搭建。指纹也随着二代证的升级而完成收集。在拥有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之下,刷脸的推广较为快速。监管制度的确立,各方的权责划分,都需要时间完善。
其次是,用户习惯养成难。在刷脸支付推动之前,在各类安检场景、线上政务场景,都已经出现了不少刷脸认证流程,这对刷脸支付的前期用户习惯培养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但刷掌并没有相关业态出现,目前仅腾讯出面“摇旗呐喊”,有些势单力薄,这一市场培育过程不会太快。
最后是,市场接受意愿待考证。刷脸已经在园区、商超、无人零售方面获得了先发优势,同是生物识别支付方式,刷掌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商户说服工作。刷掌也需要寻找适合自身产品属性的支付场景,完成市场验证,再以点带面扩大受理面积。
长期来看,刷掌无疑是潜力巨大的,便捷而不敏感。另外,刷掌更多是支付方式的补充,不会也不可能替代低成本高可用性的扫码支付。
最后,如果一个支付场景一定要在刷脸和刷掌之间选一个,大伙会如何选呢?
有兴趣加入刷脸支付微信交流群,请加群主微信:lalaluhere,备注公司+姓名+职务+刷脸入群。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移动支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