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南!

新闻资讯   2023-06-07 21:34   65   0  


今天头条发了一条广告,是此前就约好的。

大家看看就好。有兴趣的就了解一下,没有兴趣的就直接跳过。

最近河南的小麦,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方面超百辆收割机区下不了高速,一方面多地因“烂场雨”导致小麦霉在地里。

虽然事后当地辟谣称并没有那么多收割机滞留高速,只是下高速的速度有点缓慢而已,而小麦发霉发芽也和收割机没有直接关联。

但毕竟河南是天下粮仓,尤其是豫南地区的小麦产量直接关系着全国人民的饭碗。那么这一场和天气赛跑的抢收之战就显得无比重要。

现在,我们无力纠结于收割机事件本身,只想关心一下:经历了数天沸沸扬扬的收割机风波,经历了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的灵魂追问,现在河南的小麦怎么样了?

欣慰的是,省政府已经紧急下拨两亿元用于小麦烘干。河南省委农办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配合做好2023小麦保险理赔。

根据最新消息,至昨日17时,该省小麦已收获4410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1.7%,麦收进程过半。

同时,省政府已为夏粮收购备仓440亿斤,准备收购资金500亿元。并要求各地及时启动价格监测,重点查处压级压价、违规收费和利用衡器作弊等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这一切,使承受着天灾带来的伤痛的河南人,得到些许安慰。天灾不可怕,“唯一值得我们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

任何一起公共事件,总会质疑与支持交织。但有一些现象也需要我们去反思和审视,或者说应该去批判和抵制。

第一,“何不食肉糜”的言论非常肤浅。

面对农民兄弟捧着发霉发芽的小麦欲哭无泪,有网友竟然戏称:“发芽了好呀!生麦芽可以入药,疏肝解郁,健脾行气。”

我就想问这位网友,这么好的麦芽要不你掏钱采购一批?

也有人在那里不懂装懂,指点农民说“其实已经收割晚了,如果雨前收获还能有个八成收获。”

我想问问这位网友,下雨前小麦还没成熟,怎么下地收割?当地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什么时候能收割,不如你蹲在鸽子笼里清楚?

甚至有人冷嘲热讽:“统统做成麦芽糖,那不甜晕死过去。”面对这样的吃货,我能说什么呢?只能怪袁爷爷让他们吃的太饱了吧。

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些跟国外比烂的。“伊拉克叙利亚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还不知道满足?”伊拉克和叙利亚关河南的农民什么事?

甚至还有人嘲讽河南人懒,说什么没机器就不会干活了吗?就不能拿起镰刀进地里人工收割吗?上亿亩耕地,你让河南农民们冒着大雨下地割?

这些阴阳怪气、隔岸观火、事不关己的言论,看完真的令人心寒!

还有人建议:河南虽然有雨,但是其他的地方不下雨,能不能空运到其他地方晒晒。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的建议,但我还是建议这位网友,以后不要再建议了。

这种仿佛两个世界般的割裂,真的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禁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第二,消费农民苦难的网红令人恶心。

自28日河南多地逐渐转晴后,抢收工作就开始紧张的进行,多地甚至夜晚也不停下来。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麦子早点归仓,老百姓悬着的心才会平稳,脸上才会逐渐恢复笑容。

然而,就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刻,恶心的事发生了——

田里有一部分农民采用手动割麦,这时麦田里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衣着干净”,看起来“很健康”。

一开始农民伯伯们以为他们是来帮忙的,但一会就傻眼了,只见这群年轻男女,拿出直播设备,席地而坐就开始直播,嘴里说着“天晴了,叔叔阿姨开始抢收麦子了”、“叔叔阿姨辛苦了,大家刷点礼物支持他们一下”.......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边是因为此前下雨痛心疾首、奋力抢收麦子的农民。另一边却是扎堆踏进麦地、架起手机有说有笑的网红。

上述画面是多么的讽刺啊,农民的苦难成了流量的噱头。难怪很多网友怒斥“这些网红真像苍蝇”。

自媒体时代,每一次热点新闻出现,都会有直播网红蜂拥而至。山东“大衣哥”被各路网红打扰,甚至大门都被踹坏;全红婵老家被2000多人打卡,村民深夜不得休息;山西一女子以火灾现场为背景跳舞,引发众怒......

凡此种种,或侵犯当事人权益,或涉嫌消费灾情。这种消费农民苦难,蹭流量的行为极其丑陋,应该受到全网抵制。

第三,“中原粮仓”关系全国人民饭碗。

一直以来,粮食安全就是国之大计,事关我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亿万农民的生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放眼国际,还没有哪个产品如同粮食,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掀起惊涛骇浪。

河南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大省。中国人的三大主粮:小麦、玉米和稻谷,河南就占了两个。

河南的小麦产量全国第一,玉米产量则是全国第五。河南农民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的小麦。河南的粮食不但养活了这个中国第一农业人口大省,更是每年外调400亿斤,供给全国。

河南一个省就承包了全国近三成的馒头,三成的方便面、五成的火腿、六成的汤圆、七成的水饺......

大家都知道高粱是酿酒必不可少的的原材料,业外少有人知的是:小麦也是酿酒的重要原材料。2011年4月,茅台的原料产地首度走出贵州,2万亩有机小麦原料基地落户河南。这之后,众多中国的名酒厂家,都到河南寻求合作。

一颗小麦,照亮14亿人的饭桌,我们必须道一声:河南人,辛苦了。

作为全国第二的产粮大省,河南省死死地为我们守住了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就意味着国家安全。                

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的确离不开高精尖技术,离不开迅速腾飞的大城市。但同样,那些默默无言,始终为他们托底,为这个国家守住底线守住命脉的地方。值得鼓掌,值得被看到。

河南人在积极自救,我们不该再冷漠,甚至冷嘲热讽。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发一分声、尽一分力,一起为河南加油。

农民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底线,他们的心酸和苦难不应该被当成流量来消费,更不应该当成“对象”来管制。

有人说,没吃的时候叫农民爷爷,有吃的时候叫农民兄弟,吃饱了就叫人家农民工了。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任何时候都应把农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千万不要做吃农民饭,砸农民碗的缺德事。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dx20212022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燕梳楼",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