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
经过一个月的极限拉扯,美国债务上限这场政治闹剧终于落幕了。
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使其正式生效,暂时避免了美国政府陷入债务违约。该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并对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开支进行限制。
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已经成为两党争抢利益蛋糕的筹码。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可能真正让美国债务违约,因为那会引起美国金融经济大崩盘,所以华尔街大佬关键时刻必然会出手逼迫前台演员立刻马上签字。然而结局虽已注定,美国两党还是坚持拖到最后一刻才达成一致,期间讨价还价,就是在政治作秀,博取大家对华尔街金融市场的关注,只要有注意力,华尔街的赌场生意就不会太差。
可以说,这是美国政客们惯用的老套路了。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炒作“债务危机”,最后一定是“民主制度”再次取得“胜利”,美国的政客和媒体们一起高唱赞歌,“我们避免了一场经济危机,避免了经济崩溃”。如此,一场典型美式政治秀再次收场。
然而,不管华盛顿那帮政客演得多么逼真,美国债务危机的风险都没有消失。法案将债务上限的时间延缓至2025年年初,这只是在火山上加个盖子而已,实际治标不治本,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从短期来看,债务上限提高后,美国财政部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发行债券,以“迅速填补国库空虚”,这将“吸走市场上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金”,影响市场流动性。流动性紧张会出现什么后果?硅谷银行已经做出示范,因为大量购买美债,导致现金流不足以应付挤兑,一夜之间被挤兑的破产倒闭!
据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最近预估,美国财政部可能在债务上限提高后的7个月内发行总额约1.1万亿美元的国债。这么多流动性被抽走,美国还高息发债,利息成本越来越高,这让本就在高利率环境下承压的市场更难支撑。如果挺不住,很可能又是一波银行暴雷。而且达成协议的代价是财政紧缩,这对经济也是不利的。
这个问题对美国来说是无解的,只能靠再次“拆东墙补西墙”、“以新债换旧债”的极限操作暂缓危机。
从长期来看,债务违约的隐患依然存在。美债就像一张超级“信用卡”,可以靠美元霸权无限透支。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提高“信用卡额度”,然后失信,再增加授信额度,不断提高上限。美国手上这张“信用卡”能刷的授信额度越来越大,待付的账单就会越来越长。美国的债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债务危机还会再度发生,随时引发下一次“爆雷”。
美国举债无度,也会导致美元贬值、通胀失控,美国国家信用面临挑战。各国自然不会立于危墙之下,会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摆脱对美元的依赖,美元的国际支付货币地位将被动摇,美元仅剩的相对霸权岌岌可危。
同时还可能引发全球投资者集体抛售美债,那就是天崩地裂,金融海啸卷土重来,美国真正走向没落。
然而美国是无法靠自身来解决债务危机的。
美国举债是由于它长期发动战争、搞对抗,军费支出只增不减,经济高度空心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最近几年,疫情也导致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还要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然而美国是无法停止战争的,这不符合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美国的政客也被财团和军工集团绑架,一旦提出改革,就会遭受狙击。
那么,美国的巨额债务要如何偿还?
在美国延缓债务上限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近期美国华尔街打造的新代言人马斯克、美国华尔街核心层大管家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以及星巴克、辉瑞等多家美企高管组团访华。
马斯克和杰米·戴蒙,一个代表了美国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体,一个代表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这两个代表性人物共同发出一个声音:反对中美“脱钩断链”。这说明美国急着向中国示缓了。
到最后美国还是想要中国来帮忙解决危机。因为中国不仅握有八千多亿美债,三月份还增持了200亿美元,而且以中国当下的影响力,如果愿意带头购债,势必起到示范反应,有利于各国恢复对美债的信心,重新购入美债。这样一来,就会大大缓解美国的债务压力。
美国想的很好,但大概率不会成功——至少在美国不妥协的情况下不会。美国不过是又想要营造一种“政冷经热”的局面,作为黑道大哥现在开始学习日本,玩起了投机的伎俩。
然而真相却是美国现在债务积重难返,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想要解决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能施以援手。接下来,在传统安全层面的政治军事领域将会决定中美有没有合作的空间。美国大概率还会用各种方法继续挑衅、恫吓中国,在台海、东海生事,逼迫中国妥协,奈何中国根本不吃他那一套。再有就是如果俄乌战场和俄罗斯出现重大变化也会影响中美关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考验的是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决心。我们要抓住机会发展经济,也要积极做好备战。中美的终极对决是无法避免的!
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各位投资者控制住自己冲动,控制好投资仓位,特别是避免投资西方金融市场。在乱局中冷静观察,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再决定投资方向也不晚。因为如此严峻的形势,持续性的行情是不可能到来的。
End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晨曦见闻",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