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石过河、上下求索、践行当下。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吴涛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教师、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
回首自己的班主任历程,从初出茅庐到成长为一名较为称职的班主任,跨越了9年时间。
什么是班主任?这是9年间我对自己的追问,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带完一届届学生的过程中悄然发生改变。
起初,我以为班主任是“管人者”,所以画下条条框框,希望学生是一个个小士兵,令行禁止;
后来,我以为班主任是“诲人者”,所以喋喋不休,“谆谆教诲”;
现在,我明白班主任是“成人者”,成人之美,助人为乐。
1
摸石过河
“焦头烂额”这4个字正是我当班主任第一年的真实写照。
现在回忆起来,让我“焦头烂额”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头绪太多。刚接手班级需要各种表格登记,还有对接家长的各种事宜,而自己又较为随性,做事情没有条理;
二是缺乏方法。面对班级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仿佛是“救火队长”,忙完这头又忙那头,遇上班级事件需要处理时,找到当事学生要么苦口婆心,要么简单粗暴。
那一年,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当班主任。
2
上下求索
“摸石过河”让我逐渐进入班主任角色,但班主任专业化还远远没有达到,直观的体现就是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权威不断得到加强,学生却望而生畏。
同时,因为缺乏对班干部的培训,我总是简单粗暴地布置任务,“干群”矛盾在班级中尤为突出,过了没多久,就有几位班干部希望“辞职”……
第一次转变的契机是在一个午后,学校德育处主任张丽波带我参加了首届南京市德育学科带头人培训,那时我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但能够作为旁听生也感到特别珍贵。当时,负责培训的是南京市优秀班主任陈宇,两个小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陈宇特别谈到从建设有秩序的班集体到有文化的班集体再到有精神的班集体的转变,提出班主任要凝练出班级的精神和文化。这次学习,让我找到了成长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次转变的契机是参加首届玄武区班主任素养大赛。在备赛过程中,我仔细阅读专业书籍,学习涉及班主任的法律法规,拓展了视野。
3
践行当下
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划蓝图的绘制只是起步,更重要的是后续的自觉追求与脚踏实地的实践。
在个别学生教育方面,我开始自我反思,拒绝给学生贴“标签”。
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叶障目,更应该全面客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用智慧唤醒他们不断成长。
在班级管理上,我逐步有了自己的思考,凝练出“适性·共生”育人理念,通过课程育人、协同育人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共生共长的育人效果。
通过课程育人,我开发了进阶式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协同育人,我进行了私人定制的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赢得家长的支持;通过评价激励,我以发展性评价助力德行生长,多样性评价助力个性特长,多主体评价助力共生共长,形成适性共生的发展生态。
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从管理者向教育者转变,在这样的生命共同体中,不再有绝对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比如本学期,学生进入九年级已经能够自觉自愿投入到班集体建设中,进行自我教育和生生教育。
9年里,我获得了专家、伙伴的帮助,更得到了一届届学生的支持。长久相处中,师生慢慢学会体谅对方,齐心协力,切身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中国教师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