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我穿上特意买的一件绿色短袖裇,去孩子学校送考——绿色代表考试一路绿灯,这是我自己“挖”出来的一种寓意。
当然,考场外更多的是旗袍——记得当时有一则冲上热搜的新闻,安徽阜阳,高考首日,当天妈妈赶不回来,无法陪孩子参加高考,爸爸赶紧去服饰店买了一件旗袍穿上,为孩子加油打气。
不只男家长,还有男教师穿旗袍为考生助威的。
今天呢?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说,高考前,旗袍的销量比平时增加了近5倍。
当然,网上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有人从中看到了某种“丑态”,有人觉得恶心,有人说,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就算穿铠甲或者脱光了也没用。
我觉得这些人太用力、太“紧张”了。
高考期间为何流行穿旗袍?无非是因为它被人认为有“旗开得胜”之意。不止于此,还有人在考点举着向日葵,取“一举夺魁”之意;或者高举几个粽子,寓意“高中”。不一而足。
还看到另一则新闻,6月5日,河北保定高三班主任贾秋卫打扮成“网红蛙”,到教室给学生们送“小青蛙”,他说希望孩子们能减少压力,在高考中蟾宫折桂,成绩顶呱呱。
这有什么不好呢?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高考很重要,我们不能假装它很普通,将它当成一种平淡的日常。一些家长与老师乐意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考生的祝福,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说实话,我觉得没啥。
当然,有人说,男教师着旗袍太夸张,有辱斯文或伤风化,但换个角度,也有考生感动于老师愿意为自己穿旗袍,认为这种勇气背后是满满的爱;有人担心,满眼旗袍反而会增加考生的压力,但反过来,谁又能轻易否定,这种娱乐化的着装表达,其实是对紧张情绪的一种消解呢?
如果你认为高考“旗袍党”有点无厘头,那么,什么双11、双12,是不是更无厘头?
当然,对高考期间霸屏的旗袍,每个人也有说三道四的权利——我的意思是,对待很多事物,很多文化现象,我们还是要尽量持一种宽容、包容的态度,不必反应过度。比如,有人发现《新华字典》中有“玩弄女性”的词语解释,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于是愤而投诉,这就是神经绷得太紧了。
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在穿上那件绿色短袖裇去考场送考前,和反对者的心理是一样的,极为反感这种做派,认为这帮家长病得不轻——卷成这样,这个社会确实病得不轻,但这是另一个话题——而一旦自己也成为高考生家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进入那样一种特定的场域,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但有了更多同情之理解,还未能免俗地加入他们的“合唱”。
这使我不由得悚然心惊:由此观之,很多事情、很多现象,是不是也应当遵循同样的逻辑?缺少推己及人,缺少足够的代入感,缺少必要的角色互换,我们的观点与看法会不会剑走偏锋,会不会进入一种自我设定的禁锢之圈?
衣服太紧了穿着会不太舒服,同理,对于一些社会文化现象,我们也应以更宽松、宽容的眼光看待,不必有那么多“义正词严”——总之,我认为,出现在高考考场外的“奇装异服”,比起那种只允许清一色着装、只允许留清一色发型乃至只允许展现清一色表情的社会场景,真是好太多了。
作者:里约热泪奴 来源:常识流通处
欢迎关注灰产圈社群服务号
关注公众号后回复"chat",
免费领取《chatgpt商业课程》一份!限量1000份!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灰产圈",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