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这部影片的豆瓣评分8.1分,评价却出现了两级分化,有人看完感动到热泪盈眶,也有人觉得整个片子毫无逻辑、不知所云……
出现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因为这部影片本质上是包裹在科幻外衣下的文艺片,“破碎”的故事和“荒诞”的艺术表达很考验观众的接受程度。
看这样的影片观众其实不需要纠结太多逻辑和意义,只有放下剧情和逻辑,付出情感才能找到共鸣。
不要去追问电视雪花和天体异象有何关联,陨石猎人为何来去无踪,石狮子身上为何落满了麻雀……
正如它的英文名《Journey to the West》,影片中的五个“不正常”的人类似于西游记中师徒几人去西天取经,干脆就把“老唐”当成“唐僧”、“孙一通”当作“孙悟空”。
取经之路和寻找外星人,在意义上是重合的,是为人类提供一种活下去的寄托。
宇宙的尽头是哪里?宇宙的轮廓是什么?
电影也给出了答案,最后镜头从地球一直拉远到了宇宙的尽头,出现了三次的缠绕在一起的两根柱子——人类的DNA模型。
其实看到这里时,笔者联想到了《三体》中多次提到的“农场主假说”。
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渺小片段,人类眼中精妙的DNA双螺旋模型,是否也只是一种思考的幻想呢?
但还是尊重导演想表达的宇宙轮廓,他想告诉观众,宇宙最终就是人体本身,宇宙的尽头便是人的内心,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宇宙存在的意义。
这是影片给出的,关于宇宙尽头的答案。
“喜剧背后是一种迷人的悲怆”
有人说,这明明是一部喜剧片,却控制不住想要落泪的冲动。
也有人说,看完电影后被一种浓烈的孤独感包裹,渴望分享却又无法言说,仿佛置身虚无缥缈又混沌黑暗的宇宙中,因找不到落脚点而怅然若失……
故事的主人公老唐是一个潦倒的中年“民科”,人到中年,工作失意,生活拮据,坚信“声色犬马口腹之欲都是消费主义的陷阱,使阻止人类再进化的藩篱”。
对宇宙近乎偏执的探寻致使妻子和他离异,女儿最终抑郁自杀,他是世俗眼中十足的“怪人”。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女儿自杀前曾发短信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因为什么而继续活在这个宇宙?”
如果非要做一个走心的解读,也许他每次拼尽全力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回答女儿最后的问题。
科幻的本质是人类内心困扰的显影,不明白自己存在于这个宇宙的意义,老唐为了热爱奋不顾身的样子,恰恰治愈了一部分孤独的人。
自身认知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但为了生活又总是被迫妥协,于是他们戴着枷锁和面具生活,成为了城市里的边缘人。
“人生在世哪有不疯的”,我们时常用这句话来自我调侃,越长大越觉得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反而更加脆弱不堪。
这个电影给了成年人“发疯”的两个小时,告诉他们这个世界需要冲动,需要不被理解,需要反其道而行之,需要有人在貌似理性的声音响起时,选择捂住耳朵,冲向未知的彼岸。
有时人类文明的更进一步,恰恰是因为少部分人的执拗和坚持,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种坚持是让人动容的,这也是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没有依靠狂轰乱炸的特效堆砌,而是回归到最为本质的人类情感。
这是华语电影里罕见的,与宏大价值观念、山河故土、家国情怀都无关的悲壮和浪漫。
“在时代的裂缝中宣告存在”
在电影开头,有一段1990年记者采访老唐的录像,记者问他的时候,老唐从地上碾了一颗沙子到手上并说:“如果这个砂砾是星球的话,那么宇宙里的星球加起来比地球上所有的砂砾都还要多。”
砂砾和宇宙在这个时候形成了嵌入解释,并且在人文视角下成为了相同的东西。告诉我们宇宙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不可触及的光年之外,在很渺小的事物中也有宇宙。
人类的力量是可以探索的,我们怀疑宇宙存在的意义,所以无限探寻答案。
我们所行走的世界,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念的都来自自己。于是我们寻找的这一路,便构成了答案本身。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重要吗?就像《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最终取得的真经重要吗?
取经之路其实也是修心之路。
在电影的最后,寻找外星人归来的老唐有一段婚礼致辞,他说:
朋友对我说,这儿就是宇宙的尽头,他要继续往前走,而我就只能到这儿,我只好转身,可当我转过身之后,我看到的是整个宇宙的轮廓。
其实我们人类一直,没有弄明白,宇宙是为什么而存在,我们人类又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可是就在那一刻,那个轮廓让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爱无法发电,但是牛粪可以发电”,三二一,闭眼睁眼,当狮子身上真的落满麻雀,仿佛看到宇宙的轮廓。
“这不是普通的电视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责编|涵涵
文字| 小蕤、涵涵
排版|时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出发了
天上的星星会开花
月球私奔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逛逛水哥的微店~
点击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闲人王昱珩",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