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养病”、“晒太阳”,这些词有语病吗?

新闻资讯   2023-06-16 20:19   94   0  
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前段时间,曾经跟大家聊过,为什么“肉夹馍要叫肉夹馍,而不是看上去更符合“语法结构”的馍夹肉或者夹肉馍。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之前也有不少的解读,所以在留言中,也看到了比较常见的两种说法,比如说“馍夹肉”在当地方言中和“没加肉”发音类似,或者肉夹馍是简略写的“肉夹于馍”等等。
而我个人之所以没有采信这两种说法,是因为觉得它们都不怎么符合中文的一些演化习惯。比如前者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不叫“夹肉馍”,而且在民俗中,如果一个明明有肉却叫“没加肉”的小吃,八成更容易引发大家的好奇和传播。
而“肉夹于馍”这个解释,则是将一句话缩写为一个词。而中文是以字→词(词组)→句为构成的顺序的。如果一个事物可以用一个字来解决,就不需要组词,如果能用一个词来说明,就不需要一句话。而我们日常给一种食物命名,是不会用一句话的,更不需要先想一句话当名字,再缩减成一个词。
而上次文章的留言中,还有读者提到了“救火”、“养病”、“晒太阳”、“打针”这样同样有“语法错误”词汇。的确,救人、救命都可以,怎么会有救火呢?打的不是针,而是用针打人,养的更不是病,而是要养身体。这些词仔细看一下,似乎都有“语法错误”。
那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也是因为“救火”、“养病”......是词汇,不是句子。
即便是在语法要求比较严格的西方语言中,“造词”也一样很灵活。就还以“救火”为例。
既然firemage(magician)是火系法师的意思。那firefighter明显应该是火系战士啊,怎么会是对抗火焰的消防员呢?

关于“救火”这些词汇,其实一直也是中文语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上个世纪中期,就有一些学者认为,“救火”、“养病”、“晒太阳”等词汇是有问题的 —— 救火应该是灭火,养病应该是治病。这些词属于错误用法,应该予以改正。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错误是错误,但既然已经约定俗成,那就算了。

但作为一个被亿万人使用数千年的语言,汉语词汇的演变流传,本身就是一种进化论的最佳体现 —— 只有“好用”,也就是能高效、准确表达含义的词汇,才会在历史长河中生存下来。
灭火、治病这些词都存在,但民众在日常中,依然更喜欢用“救火”、“养病”,这就说明后者可以更好地承担“语言”的工作。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应该是如何去理解这种语言现象,而不是挑刺和感慨。
就像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也曾任语文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李行健,就在1982年的《语文研究》上发表过一篇专门研究“养病”和“救火”的文章。

研究员从多个方面来解读为什么会出现“救火”、“养病”。比如“救”的本意之一,就是《说文解字》中所说的“止也”,所以“救火=止火”,“救灾=止灾”,相当的顺理成章。

而对于“养病”,研究员认为,需要在大家熟悉的“动宾”结构词汇中,新增一个“动状”的语法结构来说明这些词汇。

不过,在通读完整篇论文之后,其中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上述情况说明,汉语构词是很复杂和灵活的”。

 “救”已经让当代中国人联想不到“止”的含义,而“养病”究竟是动宾或是动补、动状等等,这些语法结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搞不清的。
那为什么这些让语言学家纠结头疼,甚至想“删掉重练”的词语,却不妨碍我们普通中国人日常广泛使用这些词呢?
这是因为中文的结构是我前面提到的字→词→句。我们在理解一个词的时候,更多是根据里面每个字的含义进行叠加,而不会去纠结这几个字之间的语法关系。
“养病”不仅仅表达了要治疗疾病,还补充说明了手段是“休养”。
“救火”之所以比“灭火”好用,是因为它包含了救助和灭火双重含义,让我们明白,救助是因为着火了,而灭火之外更重要是要救人(或物)。而“救死扶伤”中的“救死”,仔细想想完全不对劲,但它却能很好地表达“不救这人就要死了”的核心概念。
救火、养病、晒太阳,都是用最精炼简洁的方式,表达出一个相对复杂的含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词没有造成歧义 —— 我们当然不会认为救火是去帮忙点火,也不会认为打针是暴打注射器
精炼,又不造成歧义,所以会被广泛流传。
当然,中文组词并非没有规则,比如我们之前提过的,“核心内容”要放在最后。无论是养病、救火、晒太阳、打针......都是符合中文的这一造词规律的
中文的确“复杂而灵活”:我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将两个汉字叠加在一起,从而在一个新词中包含双重甚至多重含义,而无需在意这几个字之间的关系如何。

中文是一种很特别的语言,它并不需要精准的语法结构,而是更在乎如何用快速、高效、优美的方式,直达目标,也就是传递信息

之前在留言中,一些家长对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中,非常少讲语法表示不解。但我个人是赞成在学校语文教学中,将时间更多地放在每一个汉字的字形、渊源和含义,引领孩子学习如何精炼、优美、避免歧义的使用中文,这或许是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的。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语文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语文”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给予”和“给与”?如何读?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

  • “具”和“真”字里应该是几个横?为何总写错

  • “畊”就是“耕”,那写成刘耕宏算错吗?

  • 孙悟空的悟,应该读三声还是四声呢?

  • “骑”要怎么读:铁骑、一骑当千,欲将轻骑逐,一骑红尘妃子笑...

  • 儿化音为什么不写成-er,而是-r了?

  • 89%的人记得小时候“说服”读shuì,所以我买了一堆老词典来验证...

  • 远上寒山石径斜,读xiá还是读xié?

  • 死记硬背还总出错的“笔顺题”,背后是舍本求末的语文教育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修改读音没问题,只要高考别再考拼音题

  • 汉字启蒙中总被忽视的重要一环:偏旁

  • 给孩子选择标拼音的注音版书籍,要谨慎

  • 认字的基础方法,就在“文”和“字”两个字中

  • 如何让孩子分清“三点水”和“两点水”的汉字

  • 一个、一起、一二三的“一”是多音字吗


最近文章

本期团购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