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硬仗。
采访|乔芊 姚兰
文|姚兰
编辑|乔芊
来源|36氪未来消费(ID:lslb168)
位于石景山区阜石路北侧的第三座大悦城开业,是今年夏天北京商业地产圈的一桩大事。这座大悦城的三楼,紧挨着李宁和阿迪达斯,国产母婴品牌Babycare将迎来它在北京的首店,也是全国的第100家门店。
一份介绍材料显示:京西大悦城由华远地产与中粮大悦城合作开发运营,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可辐射10km内约300万人口,有孩家庭约占65%。
“在一二线城市,并非越高端的商场越好,我们更偏向于社区型商业体,因为我们的客群喜欢来这里买东西。”Babycare副总裁、线下渠道负责人聂晶告诉36氪。
在用户印象中,Babycare以产品线多而全著称。这家北京首店的1000多个SKU正是从公司约3万个SKU的产品池中挑选而来。从庞大的、可以尽情展示的无限货架,到每个SKU都要精打细算的有限货架,Babycare正在通过门店重新表达自己。
2021年,Babycare在线下只有零星布局,但创始人李阔坚持“Babycare一定要做好线下”。当时在线上,Babycare的核心品类纸尿裤,已经从国际大牌胶着的争夺战中“突然杀出来”,赢得陡峭的增长曲线,这让很多纸尿裤大品牌都不得不认认真真研究它。
但线下的生意毕竟与线上不同,也实实在在阻拦了许多新消费公司长大。
线下占比高达60%的母婴生意,至今仍是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根据CBME孕婴童展2019年的抽样调研,49.41%的母婴零售店的老板拥有5家以下门店,而只有4.12%的母婴零售店背后的企业,拥有超过100家门店。疫情三年竞争加剧,两家头部母婴部连锁品牌和爱婴室也开启了整合动作。而缺乏竞争力的中小门店,逐渐被市场淘汰。
早在2017年,Babycare就开始布局线下,进驻孩子王、爱婴室等母婴集合店以及连锁商超。除了借助成熟的渠道商做增长,Babycare在2019年决定开出更多品牌门店,进驻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直面消费者。
目前,100家直营店,3万个经销网点,一同为Babycare贡献了约30%的销售额。在被打上“不擅长做线下”标签的新消费公司之中,这实属少见。“没有人会说Babycare不会做线下了。”聂晶说。
然而,一个更深远的增长难题也摆在所有母婴品牌面前:中国新生儿人口在持续减少。Babycare需要更懂用户,更懂渠道,更懂品牌,才能从容应对行业的变化。
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36氪未来消费:没加入Babycare之前,你对它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聂晶:2019到2020年,纸尿裤国际大牌还在胶着争第一的时候,冒出来一个Babycare,增长非常快。我是在2019年关注到Babycare,2020年开始认认真真分析它。
36氪未来消费:当你以线下渠道负责人的身份加入公司后,创始人李阔和你说了些什么?
聂晶:当时李总就很坚定地告诉我,Babycare一定要做好线下,甚至追平线上,最终成为全域品牌。其实2017年和2018年公司就在尝试开店,只是还在琢磨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更加长远的规划而已。在Babycare之前,很少有母婴品牌开自己的品牌专卖店,我们在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36氪未来消费: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意味着没有成功先例,你的信心来源于哪里?
聂晶:从一开始,我就坚信这件事会成功。首先,Babycare最初的定位就是一站式全品类母婴品牌,商品的丰富度足够支撑我去开品牌门店。我们的主要客群是Z世代新中产家庭,她们的购物决策时间相对更短,相比粗放的大型卖场,精致的全品类一战式购齐的场有着更高的销售效率。
其次,Babycare已经在消费者端形成了真正的品牌心智,而不是像一些传统母婴店一样,只在某一区域有知名度,只是被当成了卖货的渠道。我们现在可以做全国化布局,是因为我走到哪里,消费者都知道这是Babycare,这是“品牌”带来的价值。
36氪未来消费:在线下渠道,Babycare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看起来母婴渠道商的份额也会被你们抢夺。
聂晶:我们归根到底是一个消费者品牌,渠道一定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对Babycare而言,天猫、京东、孩子王、自己的店,都是我们这个品牌与用户接触的一个触点。Babycare永远不会和渠道竞争,因为回到C端,无非就是今天我买了某品牌还是买Babycare,而不是说是在Babycare店里买还是母婴集合店里买。
36氪未来消费:有那么多传统母婴巨头在前面,“后来者”Babycare如何说服经销商在最好的位置,卖你们的产品?
聂晶:“后发者”最大的优势在于,我能看到前面所有人的问题,因而也就能想到更多办法。
国际品牌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产品老化严重,另一个是进入下沉市场时原来的那套管理模式变得僵化了,没有真正去理解渠道的利益诉求。而一旦渠道发现卖着卖着不赚钱,且始终没搞明白它们的定位,慢慢地就会找其他国货品牌。
而我们做线下,首先会让代表Babycare第一认知的品牌产品出现在店里,因为它具备最大的引流价值。其次加上我们的区域特供产品,它们不只是换个包装和颜色而已,产品力是有保障的,这样一来还避免了别人跟你打价格战。
36氪未来消费:品牌门店和分销渠道,你们在哪一块花的精力更多?
聂晶:中国市场很大,不管是分销还是开店,没有一个单一渠道能够覆盖所有人群。两种模式都很重要,我们是两种模式并行,因为我们最终要的是市场份额。当下来看,肯定是三万家分销产出更大,那个是现成的渠道。长期来看,品牌门店与分销渠道的收入贡献在某个阶段应会达成平衡。
36氪未来消费:回到品牌门店上,规模和质量,现阶段哪个更重要?
聂晶:我们内部要求每家店从一开始就要赚钱。我们内部经常讨论,尽管我们做的线下项目叫“新零售”,但还是要首先回归到零售的本质,也就是说扎扎实实跑通单店模型之后再进行大规模扩张。
Babycare门店,品牌供图
在选址、商品策略、店务管理等环节,我们都有可复制的SOP。过去两年,处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当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36氪未来消费:要做到“开店赚钱”,这套模型中哪个环节最关键?
聂晶:选址是最重要的一环。我跟团队开玩笑,开一家店,如果选址不对,相当于我在娘胎里就有问题(笑),后面做再多的事情都没用。
这一点上,第一选城市,第二选商圈。我们开店的重点不在于密度,而在于广度,一个城市布局5-6个优质的Shopping Mall。在一二线城市,并非越高端的商场越好,我们更偏向于社区型商业体,因为我们的客群喜欢来这里购物。在三线城市,因为Mall相对比较集中,所以一个城市有一两家店就够了。
36氪未来消费:目前跑下来,一个理想的店是什么样?
开店就要赚钱
36氪未来消费:筹备京西大悦城的北京首店,遇到了什么特别的挑战吗?
聂晶: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开店,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很分散,商场很多。选完城市,第二步是看进哪个商圈,进了这个商圈之后我又该进哪个商场,进哪个商场是永远最难的部分。因为不同的商场有不同的贸易条件,它的客群是谁,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周边会不会又形成一些新的商场来分流,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提前想清楚的问题。
我们在北京看了很久,说实话有些商场很贵。最后选京西大悦城,一是有大悦城的运营经验做借鉴,管理质量是可以放心的;二是商场辐射的人群与我们的客群是相匹配的;三是因为是新商场,所以在店铺落位的时候会有更好的选择。
36氪未来消费:Babycare的产品线以大而全著称,什么样的产品一定会出现在门店?
聂晶:一种是集团战略定下来今年必须要做的TOP的品,比如今年有纸尿裤、奶瓶、水杯、保温杯等等,每个品类里面都有一到两个。
店员在为用户介绍产品,品牌供图
另一种是适合线下场景体验的产品,比如说推车、餐椅、安全座椅等高客单的安全类大件。安全座椅哪怕一个月卖不了一台,我也要放到店里。因为在这些产品上,消费者的购物决策链路很长,会在多个平台、多个场景比较,最好让她亲自进来看到、摸到和体验到,它们在塑造专业的品牌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体而言,Babycare产品涉及超150个二级类目,约3万个SKU,但线下门店的SKU控制在800-1200个,我们会根据动销数据每个月不断调整。
36氪未来消费:目前门店收入贡献最大的还是纸尿裤吗?
聂晶:是的。从去年起,我们重新梳理了品类结构,纸尿裤和纸巾是刚需品,是所谓的钩子商品,消费者购买它们的目的性比较强,那怎么提高非刚需商品的动销呢?去年我们主打三个品类。
第一个是婴辅食,家长带着小孩来品尝后通常会产生一些复购。第二是玩具,我们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店玩具的生意占比超过了30%。去年7到8月份,公司做了一个玩具节,在门店入口放了很多玩具,如果小孩拿着玩具不放手,且带他来的是进商场避暑的爷爷奶奶,那这个生意肯定跑不了了(笑)。但玩具一定要常换常新。
最后一个是童装,我们称之为创造需求的品类。去年7、8月份,在杭州门店测了童装,效果不错,所以今年如果要迭代店型,童装是会考虑的部分。
36氪未来消费:Babycare瞄准的是追求品质、颜值和设计感的家长,这一点在门店设计上如何体现?
聂晶:打造出充满童真的门店,这个想法从来没变。但是我一直跟团队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一定是回归到产品本身,否则店里做再多很炫的东西,也不会传递出你以为能够传递的品牌价值。
空间部分见仁见智,我们花了更多心思在动线、陈列和辅助物料的设计上。比如,在儿童玩具旁边,我们摆放了几张矮桌作为试玩区,让带娃的父母可以停留更久。再比如,针对添加了很多营养元素的零食,辅助物料会帮忙传递产品卖点。所有设计都是为了让产品自己能够说话。
Babycare门店互动区,品牌供图
36氪未来消费:门店运营方面,除了入驻即时零售平台,还有哪些新的探索?
最大难题是选对那个商场
36氪未来消费:你如何评价目前的开店速度?
聂晶:三年多开出一百家店,我认为还是比较稳健的,现在这个阶段质量比数量重要。比如杭州滨江龙湖天街这家店,商场对我们的评价是比较高的。
在商场那里,品牌分两种,一种是好好经营的,另一种是有资本在背后来烧钱的,薅一把羊毛就走。Babycare当然不是后一种品牌。
36氪未来消费:接下来的开店计划是?
聂晶:目前,团队已经筛出来了到2025年前要进哪些城市,以及列出了这些城市中哪些商场是适合我的,后续还会动态调整。未来公司的目标是线下线上销售额做到1:1。
36氪未来消费:新生儿人口在减少,你怎么看待整个生意的增长难题?
聂晶:整个母婴市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但具体来看,即使从一千万到八百万,也是八百万的绝对人口增长,加上前面三年的存量市场,都意味着大量的机会;第二,母婴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和渠道集中度都不高,公司应该更关注内功修炼,先把自己的盘子做大了,再考虑蛋糕的问题。我们的品类很宽,还有很多细分品类具备极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也孵化了一些新的品牌。
36氪未来消费:过去三年,你自己最满意的成绩是什么?
聂晶:“不会有人说Babycare不会做线下了”,这是我在22年年中给团队写的一封信中的原话,也最能代表我现在的感受。
我刚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说线上品牌做不好线下,包括Babycare。慢慢的,到了2022年,和我们关系亲密的渠道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了。前两天,我们举办了全国客户大会,所有人都在说团队的精气神非常好,的的确确在结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Babycare已经是一个全渠道品牌了。
36氪未来消费:那你感到现在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聂晶:疫情之后,商场分化挺严重的,有些商场经营得特别好,很多餐饮品牌想进去,进去的品牌更多商场就会更好,反之有些商场慢慢就弱下来。越往后走,我们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找对商场。如果找错一个商场,对我来说就是三年的损失。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36氪",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