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兔在中国三年亏了近19亿美金。 |
文|彭孝秋
有意思的是,昨天中午彭博才爆料称极兔将在未来几天内上市,晚上就出结果了。这属于典型的上市前公关操作了——即先通过外媒放风,企业紧接着递招股书,扩大宣传。
从2020年的15.35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8.52亿美元、再到2022年的72.67亿美元。相当于复合增长率超过117%。
净利润方面。如果只看净利润,极兔开始出现扭亏为盈。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6.64亿美元、-61.92亿美元、15.73亿美元。
但是,如果看真正能衡量极兔经营能力的经营利润后发现,其2020-2022年数据为-6.06亿美元、-16.47亿美元、-13.89亿美元。即三年亏损36亿美金。
这两项数据的差异就在于,极兔2021年和2022年分别计入了-43.8亿美元、30亿美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所以去年净利润看上去就变成盈利了。
虽然亏损收窄确实在发生,但并没有完成扭亏为盈。且能看到2021年的亏损扩大了10倍。
为什么收入暴增,利润波动这么大呢?
我们先看收入构成,极兔99%的业务由快递服务和跨境服务贡献。其中快递还是大头,占九成,跨境因为基数小所以增速快。
快递服务中,增速已经从2倍增长下滑至只有四成增长。这个背后是因为东南亚地区增长几乎停滞,依靠的是中国市场贡献增量。
拆开来看,2021年极兔东南亚收入从10亿美元翻倍至24亿美元、中国收入更是从4.8亿美元增长至22亿美元。因为两个市场都是暴增,所以整体增长翻倍起。
但到了2022年以后,东南亚收入保持在23亿美元规模,没有增长,而中国市场增长接近翻倍至40亿美元。所以也才有了去年收入的增长。目前,极兔在东南亚排名第一,市占率23%。
虽然极兔2020年才开始进军中国,但是2021年10月宣布以7.16亿美金(68亿人民币)收购百世快递中国业务。百世在贡献业绩的同时,各种组合拳也让极兔市占达到11%,在中国排名第六。
从上图也能进一步看到,短短三年,极兔地区收入从东南亚的7成降低至三成,中国区收入从三成增长至六成左右。此外,其它地区占比也开始贡献一成。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作为极兔最大客户,2020年和2021年收入占比虽然保持在35%,但分别贡献了5亿美元和17亿美元业绩。去年为了冲上市,极兔开始把占比减半至17%,但仍然贡献了12亿美元收入。
招股书中,极兔也披露到,今年5月,其以11.8亿元收购顺丰旗下丰网信息。
多方并购尽管有助于拿下中国更多市场份额,不过也要承担背后的巨额亏损。
从数据来看,2020年-2022年,极兔中国经调整EBITDA分别为-6.16亿美元、-9.4亿美元、-3.35亿美元,三年合计亏损近19亿美元。在经历国内一系列补贴价格战后,极兔明显也在减少中国业务亏损。
2021年时,极兔在中国的一个包裹收入是0.26美元,营业成本达0.41美元,相当于一个包裹亏0.15美元;2022年,单个包裹收入提高到0.34美元,成本保持在0.4美元,亏损缩至0.06美元。
为什么中国这么卷,快递利润这么低还要战略投入呢?很简单,还是规模体量完全不同。极兔去年在整个东南亚包裹量是25亿件,每天差不多688万单;但中国是120亿件,每天差不多3300万单。如此悬殊,焉能放弃?所以即使拿东南亚利润补贴中国市场、即使烧投资人钱也得发力中国市场。
跨境服务中,2021年是跨境电商行业历史上最赚钱年份。极兔同样取得了24倍的增速,从950万美元业绩增长到2亿美元,去年继续增长2倍至7亿美元。
在这三年里,极兔完成了2轮融资,分别是2017年7月的Pre-A1轮,以1.38美元/股融资1亿美金;2018年8月的Pre-A2轮,以1.47美元/股融资8004万美元。接近2亿美金的弹药,也继续让极兔把业务拓展到了菲律宾、泰国、柬埔寨。
到了2020年,极兔开始进入新加坡和中国市场。仅这一年,极兔就融了两轮,合计13亿美金。2020年5月的A轮,以4.4美元/股融资11.9亿美元;2020年12月的B轮,4.45美元/股融资1亿美元。
2021年,是全球大牛市,资本市场钱非常充足。所以极兔继续融了两轮,合计39亿美元。即2021年2月的B+轮,以7.12美元/股融资18.2亿美元;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2月25日的C1轮,以14.1美元/股融资20.8亿美元。
到这里就会发现,极兔收入翻了2倍,估值也翻了2倍,即使净利润亏损扩大了10倍。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趋冷,以14.1美元/股进入的投资人,在今年最新一轮中通过配股把成本降低至7.8美元/股了。
在递交招股书前的一个月——5月16日,极兔完成D轮融资,以7.64美元/股融资2亿美元。如果以16.97亿股总股本计算,极兔这一轮估值达130亿美金。
经历这么多融资后,极兔截至去年底还有15亿美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比上一年少了6亿美金。
相比顺丰的340亿美金市值,极兔是其38%。但极兔收入不到顺丰的20%。
股权结构中,创始人李杰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1.54%;腾讯为第二大股东,持股6.32%;博裕为第三大股东,持股6.1%;ATM为第四大股东,持股5.49%。高瓴资本持股2%、红杉持股1.62%,分别名列6、8大股东。
但硬氪通过各种抽丝剥茧发现,1986年出生的樊苏洲,今年虽然只有37岁。但是他2009年大学一毕业就开始跟随创始人李杰,主要在OPPO江苏公司负责销售。当时李杰是江苏总经理,在工作4年后,李杰开始从事OPPO印尼代理。
樊苏洲二话不说跟着李杰去了印尼,当李杰是印尼CEO的时候,樊苏洲成了印尼西爪哇区域总经理。有意思的是,樊苏洲大学毕业于一个很普通的本科学校——河南师范大学。但14年的坚持,换来了今天的成就。
除了拉来曾经的忠诚下属樊苏洲,李杰还拉来了曾经的上司前老板张源进入董事会。张源今年54岁,曾经是中山小霸王公司的南京总经理,后来创立了OPPO江苏公司,成为了李杰的早期领导。换句话说,是张源把李杰招进OPPO江苏的。如今,李杰也没有忘记老领导。
极兔的OPPO老人确实多,目前董事会中还有一位61岁的郑玉芬,曾经的步步高原CFO,和网易独立董事。除了OPPO外,极兔的网易系也比较多。比如董事会中的杨昭烜,虽然也才39岁,但已经是网易CFO。
硬氪也发现,极兔CFO为郑世强,普华永道出身的他于2021年加入。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这种高管变动就是为了上市做准备,所以极兔最迟2021年就确定了要IPO。郑世强曾经是哈啰出行联席CFO,3年的努力最终没能帮助哈啰出行完成上市。在哈啰出行之前,郑世强还是微医CFO,但微医至今也未能完成上市。
极兔的资本运作背后还有一位大牛——刘二飞,他曾在华尔街“摸爬滚打”20年,操盘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上市。最近更值得关注的是,王石的那个深石SPAC公司(港股),联合发起方就是亚投资本创始人刘二飞,且刘二飞还担任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最后还是要回到创始人李杰身上,今年48岁的李杰曾在OPPO工作了15年。也就是大学毕业开始在OPPO江苏卖电子音像产品,后面33岁逐步成为江苏和安徽总经理。
李杰在OPPO曾经深得段永平弟子陈明永喜欢,OPPO一度还因李杰过人的销售能力成立“李杰”奖,以奖励全球销售机构的顶级销售人员。
即使在极兔飞奔需要钱的疫情初,OPPO也给极兔借款1.2亿美金。
2013年,也就是李杰38岁的时候,他开始担任OPPO首家海外独家销售代理公司创始人。直到2年后离开OPPO,创立极兔。
比较值得称赞的是,陈明永目前通过Team Spirit Group Limited,持有极兔4.4%股权。算是除李杰之外的最大个人股东了。招股书也显示,陈明永曾在疫情期间,担任过极兔董事会董事一年。
综上来看,不管是前领导还是前下属,都能比较和谐的相处。证明李杰确实有比较强的过人之处。
所以为了特殊奖励李杰,极兔股东们在投资D轮时,也奖励了李杰2455.79万股B类普通股。但要求是,李杰至少连续4年担任董事会主席或者CEO。此外,硬氪还发现,最近三年李杰从极兔领取到的薪金和花红超过1800万美金。
极兔和OPPO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批价值观相投的人,走到哪儿都能成就一番不错的事业。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36氪Pro",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