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首见,印度摊牌了!

新闻资讯   2023-06-18 17:15   62   0  
点蓝色字关注“子稻看世界”+星标
先提一句,很多小伙伴反馈,收不到最新文章。因为公众号改版,点亮星标就可以了。
作者/子稻(ID:zidao998)

有个新闻,五味杂陈。

小米公司在印度遇到了大麻烦。几天前,印度执法局扣押了小米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2亿元。

据称这是印度当局迄今为止扣押金额最大的案例。

不仅如此,说是扣押,其实这48亿元还存在被印方直接没收的风险。

总之,小米这次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什么原因呢?

印度官方称,小米涉嫌违反了印度的《外汇管理法》。

面对印方的指控,小米方面重申:“在印度的业务,符合印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明眼人都看出,印度这次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中国手机企业除了小米外,OPPO、vivo等在印度均遇到了麻烦。

2022年7月,OPPO被指控逃避关税439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38亿元。

同月,vivo的119个印度相关银行账号被印度执法局封锁,总额达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亿元。罪名是逃避纳税。

看明白了吧,猪养肥了再杀的道理,印度比谁都明白。

几天后,印方态度强硬的又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要求中国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智能手机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职位。

第二、要求以上中资企业将制造工作委托给印度公司,开发有当地企业参与的制造流程,并通过当地经销商出口。

好家伙,印度这一招比直接抢劫更狠。

印度这是高举大棒,企图以借尸还魂的办法强行打造手机制造的产业链。

据子稻了解印度的“限中令”,开始于2020年。当时,中国正在遭受疫情袭击。自当年6月份起印度禁止了267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不同批次)在印度的落地。

几个月后,至2021年1月份,印度又进步规定,永久禁止59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包括TikTok、百度、Wechat(微信)和UC浏览器等。

这意味着中国这些在印度的投资基本上血本无归。


比如说“命运多舛”的TikTok(抖音),印度曾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最终,也不得不含恨而去。

事实证明,印度的“限中令”其实是对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无节操掠夺。

诡异的是印度一边用“限中令”,吃大户,一边又用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

如2021年初中印边境紧张局势趋缓后,印度政府又批准了来自中国的45项投资提案,其中可能包括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的投资提案。

子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印度打着“以市场换技术”的幌子,把引君入瓮,猪养肥了再杀的伎俩玩的炉火纯青。

印度为什么一边反华一边又想引进中国投资呢?

表面上看,原因有二:

第一、经济压力

2022年,印度经济总量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仅从从GDP数字来看,印度经济看起来非常不错。这也是国内某些“印吹”多的原因之一。

可是,印度为什么经济增长却没有创造足够的岗位?

答案就在印度经济结构之中。

印度经济的增长,其实大部分依赖于农业和服务业。据2020-2021财年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占印度GDP的比重接近54%,农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仍高达20%,业的工业占比为25.9%,其中最能吸纳劳动力的制造业占比仅有14.4%。

莫老仙喜欢剑走偏锋,上台后,其执政策略就是打压少数民族,以挑起民族对立来强化自己的选票。

再比如2014年时开始一直打着保护民族工业的旗号,强调要发展“印度制造”。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印度“排外”政策打压下,实际上,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自2015年后一路下滑,到2021年时,仅占到14%。

所以,在过去的十年里,印度就出现非常诡异的一面。一边是GDP不断猛增,一边是印度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人数一直停滞不前,甚至下降。

原因很简单,到印度投资的外国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都被印度善变的“吃大户”政策吓瘫了或吓跑了。

第二、就业压力

按照联合国的预测,自今年起,印度人口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这也恰好成了印度吸引国外投资的底气。

都说人多力量大,但是,人多吃饭的人也多。如果这些人无法就业的话,也会成为造成印度社会动乱的隐患。

尤其是印度社会青年人口群体庞大。如果被有心人稍加引导,“人口红利”会变成“人口炸弹”,直接埋葬印度。

如印度农民持续几个月的“起义”就是其中之一。


再比如印度国内众多的反政府游击队。


为了社会稳定也好,为了发展经济也罢,印度都急需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促进就业。尤其是中国的投资。

印度出尔反尔,毫无信用可言,还能不能去印度投资吗?

印度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一方面是印度政府的目光短浅、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同时,估计很多善良的中国人民都不知道,印度国内还有一部专门针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公民与公司的法案,叫敌国财产法

所谓敌国财产法令:即,当中印两国一旦开战,印度将会把中国公司与公民在印度的财产全部没收!

没错,是没收,不予归还!

这才是到印度投资的中资企业的噩梦!

2020年6月,印军擅自越境挑衅,中印在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

中国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据《解放军报》报道,事后我军立即在高原地区部署了先进的战机,以及最新的15式轻型坦克、直-20直升机、“攻击-2”无人机。

喜欢占小便宜的印度突然发现无便宜可占,为了转移矛盾,便在印度国内掀起一股反华浪潮。随即,印度当局开始打着各种旗号,收拾中资企业。

比如加勒万河谷冲突仅仅几天后,印度就开始禁止267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在印度的落地。

后面不断扩大化,开始对准所有中资企业或中国品牌。

印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阴险的法律?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二战时,英国曾与其他同盟国达成协议,要求对德、意、日“轴心国”在同盟国内的财产予以冻结或没收,以打击和削弱法西斯势力。

二战后,从英国殖民体系下独立出来的印度,也继承了其全部政治体系。当印巴战争爆发后,印度于是决定将在本国境内收缴“逃往”巴国的财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1962年,在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印度政府将在印度的中国公司及公民的财产全部没收,交由所谓“印度敌国财产监管局”(CEPI)保管。

失去财产的中国公民不是被印度政府抓起来,就是被迫移民他国,失去财产的中国公司也不得不被迫撤离。

考虑到缺乏法律依据,印度政府在1968年8月20日专门出台了“敌国财产法令”。

后来,印度政府分别在1977年、2010年、2016年,还曾对该法进行修改与完善。其目的一是继续收缴“中巴公民与公司”财产,二是为未来一旦与中巴“有事”,可以依据该法采取行动。

据媒体统计,迄今为止中国公民被没收的房产共计149套;而巴基斯坦公民被没收,共有价值超10万亿卢比(约合1万亿人民币)的9280件的不动产、266个上市公司价值约2600亿卢比(约合260亿人民币)的动产等被没收。

截至2018年初,印度尚有大约价值1万亿卢比(约1000亿人民币)的“敌产”,其中9280处为巴基斯坦公民财产,126处为中国公民财产。

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中巴两国的公民和公司通过各种司法与行政渠道,要求印政府返还有关财产,但印方从未向当事人返还过任何财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一次,印度政府再一起打起中国投资的主意。

中国企业显然不能任其不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必须保持理性和斗争的勇气。

对于印度这种朝令夕改的投资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大声说“不”,否则就会沦为人家待宰的羔羊。

如今印度从上至下充满反华怨念,还到印度投资不是脑残,就是资敌!

位卑未敢忘忧国,岂因祸福避趋之!知识付费时代,喜欢本文请打赏一下稿费,多少随心。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关注、转发都是支持

没看够?赶紧关注我吧,相逢不走散!
右下点支持,右上【分享】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子稻看世界",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