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这个曾经的华为大厂“高薪人士”在印尼平淡地说着自己“下南洋”的故事。
一个拥有多年国际资源积累,看过太多朋友在跨境生意中赚到第一桶金的“天选”跨境人,最后也投身于东南亚这片热土,从0开始,实现年营业额6000万元。
这是全球支付平台PingPong在印尼跨境电商大会上访谈的一位客户,也是众多在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全球市场创业的跨境人之一。
全球化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就能轻松实现“1个亿小目标”的故事。
PingPong在这8年里,服务了无数跨境人去实现这个目标,也开始助力越来越多的全球头部科技企业和品牌公司,用互联网速度向国际化目标靠近。在全球化的这个大故事里,这两类主角背后都有它的身影。
第一个故事:人
不计其数的跨境人组成了“全球化”的毛细血管。
不少跨境大卖,年营业额百万美金、千万美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人士。他们可能是单枪匹马,可能是家庭作坊,当然也不乏一些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
跨境生意看上去似乎很简单,找到货源(自己生产、和厂家合作、批发、代理等),打通渠道(在亚马逊、沃尔玛等电商平台上开个店铺,或者去线下展会面对面和来自美国、欧洲的客户来一场“连说带比划”的沟通),然后货卖出去了,钱赚了。
但事实远非如此。在这个故事里,怎么解决人(卖家)和人(买家)之间的交易,才是核心。
交易的过程,我们大致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听得懂需求
第二步:成得了买卖
第三步:收得回钱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PingPong解决的是哪个步骤?
大家可能会说,肯定是第三步收回钱。一家跨境支付公司能做的,就是把钱从天南地北收回来。
但事实是,PingPong从以“了不起的1%”策略,一举撬动行业变革,到用8年时间成长为领先的全球支付平台之一,他的服务当然不止于此。
首先是听得懂需求。一个个中小卖家面对的是文化、语言、消费习惯都不一样的国家,意味着在客户沟通、品类选择、市场准入等方面都有差异,所以,PingPong在欧美、日韩、越南、印尼等国家都设了本地团队,能够迈过语言、文化等关口,真正帮助中小卖家了解不同市场的买家需求、营商环境、法律法规,从本地合规、本地团队服务、本地资源对接等多个维度着手,让卖家通过PingPong更加了解千里之外的人和事。
其次,成得了买卖。之前有过报道,某卖家在向日本市场销售产品时,由于没有将产品名称、商标等信息进行翻译和注册申请,导致其产品被侵权并面临知识产权诉讼。这只是买卖成交过程中一个很小的案例,在实际的对外贸易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坑”。因此,PingPong提供的不止支付,而是涉及了贸易链路中整个资金流的服务,并通过联动上百家产业链上的服务商,帮助卖家在成交过程中真正“避坑”,实现从“0-1”的全球化落地。
最后才是支付的问题。8年前,中小卖家要做跨境生意,只能选择海外支付公司来收付款,因为国内的跨境支付公司几乎为0。2015年6月起,卖家有了更懂自己需求的跨境支付服务商,到如今,几乎全球范围内的跨境电商收款、外贸B2B收付款、全球收单、企业费用管理等支付类产品都已经触手可得。而PingPong就是当时那条搅动了行业格局的鲶鱼,以“了不起的1%”,即跨境支付手续费1%封顶的策略,带动整个行业费用降低了约70%,并通过持续创新推出一站式的支付产品,帮助跨境卖家的资金周转效率提升了10倍。
去过PingPong的朋友都知道,公司墙上有挂着四幅字——大、到、致、简,这是PingPong对员工的要求,也是服务客户的原则:
把握大局观、大趋势,为支持客户全球化的生意进行前瞻性布局;
凡事听到、看到、说到、做到,既要能发现需求,更要能提供解决方案;
追求极致,无论是服务效率和品质,都要尽力做到最好。毕竟对于卖家来说,一笔资金以天为单位周转还是以秒为单位周转,意义大不相同;
简单做人,精简做事。
到如今,PingPong已经帮助了数十万卖家走到了欧美、日韩、东南亚、拉美等国家。
这就是PingPong与人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公司
把时间拉到2021年,科技企业、大型品牌和银行等组织结构更完善、规模更大的公司在全球化里的分量越来越重,PingPong也在同时开始了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如果说中小卖家是全球化故事里的“毛细血管”,那么大公司就是其中的“重要动脉”,两者加在一起才更好地促进了全球数字贸易的“血液循环”。
相较于中小卖家,科技企业有两个特点,很值得大家品味:互联网速度、全球化足迹。
究其原因,他们诞生在互联网原生时代,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通常会更多地使用互联网工具和数字化技术,并且尤其注重创新和效率。同样地,他们的全球化发展速度,也明显具备互联网“拼速度”的特征。尽管对比欧美,亚洲的大多数科技企业还处于全球化早期,但已逐渐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并进入高速增长周期。
那么,PingPong在这过程中又能扮演什么角色呢?
他是科技公司最同频的支付伙伴。
怎么样的同频?
一是全球合规的同频。相信不用过多赘述,大家都很清楚一家科技企业走出国门,要面临多少来自不同国家监管的合规要求。支付公司要想跟得上他们开疆扩土的速度,必然要提前布局全球牌照,帮助他们解决安全合规问题。因此,PingPong已经在全球近90% GDP的市场内直接持牌,成为了科技公司全球合规最同频的支付伙伴;
二是全球本地化的同频。一家企业要真正落地全球,离不开本地化服务。相较中小卖家,他们自身的本地化部署更全面,因而对服务商的全球布局要求也更高,日常合作过程中涉及的海内外沟通方式也相对复杂。从一个有意思的岗位特征可见PingPong在全球化和本地化建设上的投入,PingPong的客服团队需要掌握中文、英语、印尼语、越南语……PingPong在全球布局了超过30个分支机构,可以支持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其全球化覆盖的范围和本地化建设的程度都不亚于科技企业的自身布局;
三是效率的同频。如果全球合规和全球即本地的服务是门槛,技术能力和个性化定制带来的效率才是真正展示能力之处。PingPong只做了两件事:自主开发技术风控体系和跨境结算服务体系,来保证灵活性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需求;只用一个API,完成客户后台对接和业务部署,大量节省企业客户的开发成本和时间周期。
到目前为止,PingPong的这套服务方案已经应用到了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小米、京东等头部科技公司,和他们步履一致,共通全球。
笔者相信,每一家具备国际化视野的科技公司都需要这样的战略级支付伙伴。
当然,不只是科技公司,PingPong服务的对象还包含了众多在全球征战的品牌公司以及同样在服务跨境生态的银行伙伴,其故事的展开逻辑是一致的。
第三个故事:生态
如果说PingPong是人和公司全球化故事里的那一抹“底色”,生态伙伴就是提亮这抹底色的重要“颜料”。
3月跨境圈经历了一次轩然大波,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宣告破产引起了跨境卖家和企业的担忧。但这次事件反而让PingPong成为了更多客户信赖的跨境支付公司。原因在于,银行是跨境生态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跨境支付平台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重要联盟。
在PingPong的生态里,核心就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和全球六大卡组组成的基础金融网络,能真正实现用户安全、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收付。
同时,以全球Top的亚马逊、沃尔玛、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为代表的平台型伙伴,以全球Top的联邦快递、DHL、1688、Google为代表的其他跨境服务商,也是PingPong生态联盟里的重要伙伴,共同解决一个个跨境人和一家家公司走向全球的各种衍生需求。
在全球化的故事里,主角的身份在不断变化,场景也如跑马灯般一直在转,但足以窥见的是,全球化在继续,不同个体间的关系仍需连接。
因此,PingPong的生态伙伴范畴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全球化,但是底层逻辑是一致的,就是“跟着用户需求走“,并坚持做“用户友好型”服务商。
这就是PingPong与生态的故事。
尾声
全球化从来不缺“主角”,也不缺“故事”。
但是, PingPong将是全球化故事里坚实的“支付底座”。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创业邦",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