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新船?

新闻资讯   2023-06-22 07:32   77   0  

今天没有任何段子,也没有任何新鲜事儿,可能有点枯燥。

昨天19000字,不仅是长的问题,而且牵涉到一些经济领域的内容,是需要你了解一些术语的。

否则即便我的比方形象生动,我的逻辑准确到位,部分章节理解起来还是困难。

那些阅读过的读者,我看到了他们关于几个术语的疑问,所以专门做一期,我们就讲解这几个问的多的术语名词。

没有阅读过的读者也无妨,你就当听课,补充一个知识点。

确切地说是四个知识点,通胀,货币投放,负债,就业。

通胀,从字面意思讲很简单,就是涨价了。

大部分网民对这件事的理解都停留在课本上,咱们以前学过的,老蒋当年发行了很多金圆券,上午还能买一篮鸡蛋,下午直接买一根火柴了。

这是学习好的同学,还记得以前课本上的案例。

学习不好的也不见得不了解,曾经有一部热剧,《纸醉金迷》,那里面把通胀这件事,也演得非常清晰到位。

当然,未必每个人的关注点都在这里,许多人是去看陈好这个万人迷的旗袍秀了,买椟还珠,把剧情的核心要义丢了。

没关系,我负责补回来。

大多数人理解的通胀是一种极端通胀。电视剧里演的那种老蒋的通胀实际上是货币与债务不关联的通胀。

这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老蒋只负责投放货币,天量的,这些货币没有对应的债务人。

这就叫货币与债务无关。

你想一想,你去借钱买房,这个行为实际上也是增加了市场的货币,你借的钱不是你当下拥有的,是你未来可能拥有的劳动预期,你把未来的钱花在当下,这也是增加了市场的货币。

但是没关系,这笔债,是有主的。

那这个人,可以是一个主体,比如是美国,比如是日本。

正常情况下,美国借钱,向市场投放货币,为了什么?

为了提升需求,需求上升得快,生产力才能上升得快,这个道理简不简单?

为此,美国要背上债务。但是没关系,因为还得起利息。

其实你去看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是负债的,负债是为了向市场有理由地投放过量的货币,而只有这么做,才能拉动市场需求。

拉动市场需求,有助于拉动生产力。

所以在这个知识点上,你首先要把货币过量投放和以前学过的那种极端情况下区分开。

那种是不负债的,而如今当下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进行的货币过量投放,是负债为前提的。

我们下面聊的都是负债为前提的货币投放。

那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负外债为主,一种是内债为主。

外债为主是有风险的,2009年,欧猪五国的那些事儿,多数人应该还记得。

说白了就是外债的偿还速度以及利息,都是你自己不可控的,于是人家挤兑你的时候,你就可能像欧猪五国一样,发生债务问题。

债务问题说白了就是信用问题,信用影响了你借钱时的利率,实际上也就反过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成本。

我们经常说长端和短端,短端是你的利率可以控制的,长端实际上是信用,生产力,负债,综合的结果。

那么如果债务是内债为主,那就是你看到的类似于滚雪球,美国是这么做的,日本也是这么做的。

他们的主要方式就是调节自己偿还债务的时间周期,用长期债务置换短期债务,说白了就是借新还旧,或者调节利息,只要利息足够低,就没有还不起的债。

就这些套路。

那么这种模式下,也就是以内债为主的背书下的过量投放货币,是不是一定会引起通胀?

答案是也不一定。

第一种情况,你投放了过量的货币,但是生产力迅速跟上,货依然超过钱,那就不会引起通胀。

第二种情况,你投放了过量的货币,但是大家没有找到工作,没挣到钱,消费没上去,那同样不会引起通胀。

我们看一个案例,美国这一轮通胀。

美国这一轮通胀当然和撒钱有关系,但那个关系,并不是网民理解的直接关系,父子关系,不是的。

撒钱到通胀,需要很多因素的传导。首先,撒给谁了。

美国撒钱的方式是直接撒给消费端,就是简单的按人头发钱。

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一个非常依赖市场的架构,大家之前应该通过自媒体都了解过,美国停电,美国电费涨价,美国的消防,美国的医疗。

美国的大部分领域,都是依赖纯粹市场化的体系,一旦出现供应紧缺,就会出现天价。

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组织社区服务,可以要求价格监管,不许恶意涨价,要保障民生。

但是在美国这种纯市场化的系统里,那就是涨价有理,一旦紧缺,谁有钱,卖给谁。

那美国如何保障那些买不起的人的基本需求呢?

很简单,直接给钱,按人头给,每个人每个月给几千美金生活费,如果失业了,再给几千美金。

所以你就会看到疫情期间,美国的股市,有一波乱序的波动。乱序的意思是说,此前美国的股市主要是金融机构主导的,散户是很少的。但是疫情期间,很多人领了救济,手头有钱没地方花,就投在美股里,根据兴趣投。

以至于全球爆料说什么散户大败华尔街,实际上是一些带头大哥,忽悠这些散户瞎投,伙同华尔街,割了他们韭菜。

美国发出去的这些钱,最后还是会流进富人口袋。当然,多数人肯定是会先满足生活需求,多余的钱才去瞎投,被人割韭菜。

那我们来看一个问题,疫情期间,货币投放多了,不上班的人也多了,生产力小于货币,是不是就给后来的通胀埋下了伏笔?

你注意,美国是美国,欧洲是欧洲,不见得都一样。欧洲有些国家的通胀和美国的原因还不一样。

他们的通胀是输入型的,是PPI引起的。

因为他们不是资源,能源大国,无论是战争,还是疫情引起的供应链紊乱,都会使得他们的进口原材料价格猛涨,这就叫输入型的通胀。

美国是个资源,能源大国,这一轮引起他们通胀的原因有四个,第一个当然是货币投放太多了,第二个是因为货币直接投放到了消费者手里导致需求快速攀升,第三个是疫情期间供应链紊乱带来了生产成本上升,第四个是市场上劳动力不足,说白了就是就业人口不足。

123加起来可以通胀,124加起来也可以通胀。美国实际上是先1234,后124。

所以我以前说过一句话,我说你不能完全看每个月月初的非农了,那个和当下的情况不完全对应。

美国的就业市场其实是冰火两重天的。

自从供应链紊乱这件事改善之后,美国当下主要是124。

其中就业领域,一方面美国正在,或者说即将经历类似2000年那样的共识经济领域泡沫出清的一个过程,导致码农之类的依赖风险投资领域的高收入白领群体失业。

另一方面,美国的普通劳动者,类似工人,服务员之类的,反而在加薪,供不应求。

这就是他们就业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共识类产品的价格,受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很小,因为大都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企业。

而日用品的的价格,受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很大,因为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但物价受到后者的影响远大于前者。

所以一方面工人,服务员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市场上的货币超出了生产力的极限,美国的物价是很难不涨的。

说白了,你找人理发,也得有人给你理不是。

理发师的工资涨了,你想理发便宜那是没可能的。

美联储加息,维持利息高位,美国的码农是不好找工作,但是你真的想要传导到能够降低通胀的地步,光这样是不够的。

得美国的工人也不好找工作才能够。这就是高盛2022年开的那个玩笑。

他们的意思是说,只有整个市场的需求降下来了,通胀才能下来。

在这里我只能拿美国打比方,原因你懂得。

国内和这个完全不是一码事,国内的我昨天的19000字里面,有讲解的很清楚。

这个世界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整套逻辑已经不是过去那回事了,你抱着旧船票,是登不上新船的

今天我只是来普及四个知识点,货币投放,通胀,债务,就业。

你在金融领域的课本里都能看到这些知识点,但是你未必能串联起来,你未必知道它们彼此是怎么互为影响的。

我们把知识点复习一遍,再去阅读昨天的19000字,其中涉及术语的那部分,可能有助于你吸收。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