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潘磊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老是回忆过去,很可能就是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太如意。
一辆车也如是。
比如汉兰达这款“老神车”,当其文案开始出现类似于“时间给你的答案”这种鸡汤文字时,就表明它真的太沉湎于昔日的荣光了。
那时候多好啊,买汉兰达需要加价,躺着就把钱赚了。
用户们也善良,高价买了汉兰达,还要口口相传“没有比汉兰达更好的‘大七座’SUV了”,开不坏,空间大,走遍天涯都不怕。
人们由衷地感谢这款车的陪伴,亲切地称之为“大汉”。
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也就在这一两年,汉兰达就像被时光老人抛弃了一样,突然疲态尽显。
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汉兰达都没有尝到过“月销过万”的滋味了。
今年过去的5个月,汉兰达有4个月的销量都在5000台以下。
对于一直在供应端把“紧平衡”玩得飞起的汉兰达来说,这组数据非常不理想,也极其罕见。
人们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汉兰达从昔日的小甜甜,变成了现在的牛夫人?
只有时代的汉兰达,没有汉兰达的时代。
当我们身处一个消费者越来越聪明的时代,往日需要加钱才能买到的汉兰达,自然就只能通过贩卖卑微的“时间情怀”,去尝试打开用户的钱包了。
混社会如果想求上进,遇事就要有一个好态度,比如多从自身找原因。
但汉兰达好像不打算这么做。
一条官方宣传片里的文案说,是时间造就了汉兰达,它不是一时的网红,而是长红的经典。
汉兰达不是“堆料玩家”,而是“时间工匠”。
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礼,一切理想和未来都是空话。
宣传片中的汉兰达,在钟表时针的嘀嗒声中,穿梭于城市,驰骋于大草原,在旷野狂飙,冲过小溪激起了大片的水花,在海边劈浪而行,屹立于高山之巅俯视众生。
可能在汉兰达看来,除了自己,其他玩家都在搞奇技淫巧。
很难相信这是今日的汉兰达——销量下跌就算了,但是居然已经动作走形到了这种地步,依然让人惊讶。
这就难了。
当一个人把所有不快的遭遇,归咎于恶棍般的竞争对手,或者是不如意的大环境时,就很难发现真相。
可能在汉兰达的潜意识里,自己是百炼真金,才是“时间的答案”。
选择汉兰达,就是选择“时间打磨的精品”。
但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推出降价2万元的“厂家限时购车权益”?
汉兰达迷失了——面对突然崛起的对手,它有点手足无措,这导致了一系列的荒腔走板——内涵一下新势力,自己心里或许就会好受一些?
昔日的汉兰达,为什么能火?
其实就靠三板斧:一是大,二是省油,三是开不坏。
所以在过去十多年中,尽管有人不断地开汉兰达的玩笑,说它空有一副高大威猛的好身板,却不会爬坡,但汉兰达依然畅销不衰。
原因很简单,比它省油的没它大,比它大的没它省油,比它又大又省油的,在可靠性方面打不过它。
所以买了汉兰达的人,都说这车太值了。
但新玩家来了。
蔚来、理想的中大型SUV,空间一个比一个大,而且还发明了“女王座驾”这种极致产品主义的玩法。
汉兰达进入中国十多年,什么时候想过要在副驾搞一个“女王座驾”,或者把车子包装成一个“大床房”?
没有,从来没有——汉兰达就像一成不变的日本社会那样,在它认为特有的游戏规则里按部就班地运转,永远不会“出错”,但也不要奢望有奇迹。
蔚来们给到用户的是“参与感”,怎么高兴怎么来,大到Nio Day落户的城市,小到一个放电电源的租售模式,深度给予用户参与感。
这让用户花钱花得很开心。
但是汉兰达呢?
它只是一个不含情感的商品,而且长时间附加了让用户不得不就范的糟糕体验——想买就得加钱,做装饰!
现在的年轻人,可不会心甘情愿地做韭菜了。
这就是汉兰达巅峰滑落的开始。
然后就是省油。
没人否认汉兰达是一个省油小能手,但它能省得过纯电动车和混动车吗?
所以第二阵,汉兰达照样输得没脾气。
最后一场PK,就是开不坏。
开不坏是好事,但一来需要长期去验证,二来获得感其实比较模糊——电车甚至连很多保养都省了。
而且在汽车越来越接近于成为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背景下,开不坏的优势也被极大弱化。
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可能熬不到一辆车开坏,就又要换新车了。
所以比起开不坏,人们现在更需要的是乐趣——汉兰达在这方面看上去却像是一个油腻大叔,兴致全无。
这让代沟无法避免。
图源:广汽丰田官网
纵横中国市场十余年年,汉兰达也曾声名赫赫。
早些年,大七座SUV市场近乎空白,汉兰达独享蛋糕。
后来,楼兰、锐界、冠道、5008、途昂等对手出现了,但却被汉兰达打得找不到爹妈。
有好事者夸赞说,打败汉兰达的,只会是下一代汉兰达。
但现在的事实是,汉兰达被打败了。
现在依靠残存的一丝情怀,汉兰达每个月还能卖出去五六千台,不过没人知道情怀红利被吃光后,这款老神车该何去何从。
考虑到汉兰达出身于丰田,而后者又一向以看不上电动车出名,这让自救看起来很艰难。
现在连雷克萨斯都不加价了,汉兰达更是难以独善其身。
就像同时代的那些神车,比如途观、CR-V一样,汉兰达也正在经历从一枝独秀,到泯然众人的过程。
这种时刻,任何伤春悲秋都可以理解,比如可以称自己为“长红的经典”,或者“时间的工匠”——只要能够在落日余晖中,通过向越来越少的听众诉说自己的故事求得一丝安慰,这也是一种活法。
【我们关注大出行、投融资,以及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等,欢迎交流,可添加微信A10010A123】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毒舌科技",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