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伪文化比没文化更可怕——谁说端午只能“安康”?

新闻资讯   2023-06-24 20:02   52   0  

今天是端午节的第二天,我依然陆陆续续收到朋友们的祝福:“端午安康!”
我的回复一律是:“端午快乐!”
今年这样的回复倒没引起什么“反应”,而去年和前年,都有朋友给我普及“文化常识”,大意是说:端午不能说“快乐”,因为这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五月也是“毒月”,是驱虫辟邪的时候,因此应该说“安康”。
第一次听朋友给我“普及文化”的时候,我懵了:我小时候就过端午,从没听说过端午节只能说“安康”而不能说“快乐”啊!所谓“端午安康”也就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难道我记事六十多年来,一直是在“愚昧”地过端午节吗?
仔细一想,说“安康”当然可以——岂止是五月五,其他哪个节日,不,哪一天不可以说“安康”呢?不过,我确实不反对端午祝福“安康”。
但是,说“快乐”也没错啊,绝对没错!
我去百度搜索了一下,果然,关于“为什么端午不能说安康”的条目众多,都解释得很“学术”,一本正经,煞有介事。

可笑之处,不仅仅在不许让别人说“端午快乐”,更在于还要装模作样地给别人“普及”一套“为什么不能说端午快乐”的“文化常识”!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比如源于人物纪念,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屈原了,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以及孝女曹娥等等;又比如源于五月五日的恶月恶日的俗忌,于是有了“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还比如有蓄兰沐浴说,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说,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等等。
且不说早在屈原投江之前,端午节早已存在,即使为了纪念历史人物,也并不意味着不能说“快乐”,只能凄凄惨惨——如果纪念故去人物说“快乐”不妥,那说“安康”不一样也不合适吗?至于其他种种端午起源的说法,都不是拒绝“快乐”的理由。
既然端午节由来已久,那么古人在端午节是不是“快乐”呢?
我摘几句诗句,大家体会一下古人在端午节的心情——
唐代李隆基曾写有《端午》一诗,其中说: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
意思是,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
请问,李隆基快乐不快乐?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端午日赐衣》一诗曰: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大意是,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请问,杜甫快乐不快乐?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有《乙卯重五诗》,写道: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大意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请问,陆游快乐不快乐?
南宋赵蕃在其《端午三首·其一》写道: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意思是,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用艾束为的人形祝福啊!
请问,赵蕃快乐不快乐?
已经有人考证,所谓“端午不能说快乐”,是2015年端午节前夕,由网络一篇文章炒作而来的,“2015年,是‘端午安康’元年”。(近七年最大骗局:端午节只能说安康是谁编的?
短短七八年,“端午安康说”俨然成了中华文化的“常识”,让所有说“端午快乐”的人感到了一种“文化自卑”。
只是,不知李隆基、杜甫、陆游在世,是否会哑然失笑?
这正是——
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伪文化!
2023年6月23日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