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读得出嘛读读,读不出嘛,早点考虑其他方向。
有个读者这么讲,他说,他小时候没有意识到念书的重要,所以只念了个大专就工作了。
在工作中,屡屡碰壁,发现难以存进,于是转回头去重新读书。
读了个专业不是很好,无法就业,于是就去考研。研究生读完,遇到疫情,工作非常难找。
今年还曾经有一家公司的HR跟他开玩笑,说他这个岁数,在职的都会考虑被输送到社会上去当人才,他还来求职。
所以他很反感,他觉得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根本就没有尊重过他的努力。
难道一个人18岁的时候没有考好,这辈子就不许他重新来过?
那姜子牙81岁的时候还在渭水边钓鱼,岂不是活该钓一辈子?
所以他很反感我此前那句话,读得出嘛读读,读不出嘛,早点考虑其他方向。
因为这句话背后透露出的价值观,和让他厌恶的社会现实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你这个问题很好,答案也很简单,你要区分两个词。
一个是尊重,一个是给钱。
我尊重你,和我愿意给你钱,这完全是两码事。
我尊重你,仅仅是一种价值观,给不给钱,那要看划不划算,能不能理解?
所以我只是提醒各位,无论是家长读者,还是同学读者,还是未来的家长读者,我在提醒诸位,你到底想要啥?
人不能骗自己明白么?
人谁都可以骗,你可以骗尽天下人,唯独不能骗自己。
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
回答我,你到底要什么?
你要尊重,读书当然可以赢得尊重,你只要博士毕业,名片上就可以印某某博士,以后我们都管你叫某博。
叫你某博就是对你的尊重,你赢得了。
但是这和你找不找得到工作,找不找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没有关系的。
你找不找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要看供需,供应是多少,需求是多少。
如果你读了一个没有需求的博士,那当然没法找工作。
你说没有需求的博士为什么还要设立?
这个问题很无厘头的,大学又不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是教你思想的,并不是教你怎么找工作的。
大学校园里本来就有着很多与现实社会不接轨的研究方向,市场没需求,但是人类有需求呀。
人类需要你去试试,你试试才知道市场有没有需求,也许500年后的市场有需求。
所有有些专业的博士,只适合有钱人家的孩子,因为人家不需要工作嘛。
他就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去探索一下人类未知的领域,也许500年后用得上。
回到我们这个读者的问题,你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开始就混淆了尊重与给钱。
当年你大专刚毕业的时候,当年你走上社会发现工作很难,没有寸进的时候,你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你发现自己的老板比你有钱,他训你,你挨训,于是你羡慕他,你想要成为他,这个想法很对。
但是接下来就有问题了。
接下来你以为自己没当老板是因为大专毕业,学历不够,于是你回炉,回炉之后念了个本科,发现专业太冷门,市场没需求,于是读研。
读完研会变成老板么?不会的呀。
你第一个老板,他并没有赢得过尊重,你对他不是尊重,是惧怕。
你怕他不给你发工资,所以老老实实听他训,而他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能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需要A,他提供A,于是他能挣到钱。
大部分老板都是没有机会得到尊重的,当然,老板也不要这个,俗称要把自己的脸当抹布,去擦地,这点柔软的身段都没有,当什么老板挣什么钱呢?
如果你想要钱,你当初应该学的是他身上的这个东西。
但是很显然,你把尊重和挣钱混淆在一起了。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你想问为什么尊重与挣钱就不能混淆在一起呢?
很简单呀,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是商品社会了,不是古代的农耕社会。
古代不管你哪一年中进士的,中了都会发财,同时赢得尊重。
你看范进中举,仅仅是个举人,考到50多岁才中,中了就有人送房子送地送丫鬟送银子。
他20多岁考中会发财,50多岁考中也会发财,不会因为考中晚了就不发财。
但那是农耕社会,现在是商业社会。
商业社会强调的是对时间的掌握力度,我那天聊过的,什么叫聪明?
聪明人一定是对最终目标非常清晰,而且对时间节奏非常敏感的。
为什么要对时间敏感?
因为过期不候。
你多少岁提不到科级,后面就再也不会升迁了,你多少岁提不到处级,后面就再也不会升迁了。
你觉得就因为自己读书晚了几年,考公晚了几年,或者人晚熟了几年,就再也不被提拔了.......
是,我知道你委屈。但这是供需决定的。
不信让所有人都变老20岁,这种卡年龄马上就会消失,因为供需改变了呀,因为年轻的不够了呀。
就像商人贩卖时鲜,他就是要抢时间,抢在时间窗口内大卖特卖,错过时间窗口如果你还坚持做这个产品,就会赔得精光。
因为时间窗口内的供需和时间窗口外的供需,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供小于需,一个供大于需。
你看,如果你具备商人的思维,很容易就理解。
问题是你不具备,有可能你也不想具备,或者说你自然而然的厌恶商人。
小时候你不爱学习的时候,老师批评你,他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打螺丝。
后来你真的打了螺丝,你想起老师说的真对,于是又去找他回炉。
回炉结束,发现还是打螺丝,想不通啊想不通。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老师他也就这点水平。
老师并不是成功人士,甚至大部分老师只是一个年纪大了点的学生。
他们小时候是学生,一毕业就又回到学校,他们接触过社会么?他们体验过市场么?他们能在市场里弄潮,挣钱养活自己么?
不能对吧?那他们就只是大号的学生。
他能告诉你的就是好好读书,至于接下来咋办,他也不知道,因为他也没有经历过,他只能全凭想象。
老师想象了一个世界,读书好的该有钱,读书不好的该没钱,他没有办法给你讲解供需,讲解商业思维。
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不能只有学校里那一个老师。
学校里的老师类似于清代教皇子的谙达。
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摔跤。校园里老师的作用就是谙达。
除了这些,还要有职场里的老师,比如太子太保,太子太傅,这些是职场上的引路人,负责教皇子行政。
光这些就够了么?不是的,你看小说中,四阿哥的幕府里养着邬思道,谋士,这些人是教皇子揣摩人心,操控预期。
这是完整的教育团队。
没有,就要偷学,人家的太子太傅教的时候,你在旁边瞄一眼,自己能悟多少是多少。
谙达们教你摔跤,很有用,摔跤能强身健体。你从小到大的学习,都只是为了训练自己的专注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质上就是精神领域的强身健体。
可是强身健体不等于取得成就,这之间的十万八千里,要你自己走。
念书是非常简单的,考什么都告诉你了,背诵复习真的会提分,现实生活中考什么会告诉你么?做什么有结果会告诉你么?
不会吧。
那不就得了。
有些事儿,只有你做到了,你才能真的明白,你才会真的意识到昔日的想法有多可笑。
如果把读书比作每天起来做做体操,那么成功大约相当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然后熬过敌人的无止境追杀。
等你拎着首级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那一刻,你回想自己做体操的岁月,你就会感慨,天底下没有比念书更简单,更容易的事儿了。
你不可能站在两军阵前,对着颜良说,我虽然小时候偷懒,但是现在改了,我有认真做体操,现在我当众表演一番广播体操,你怕了么?
你怕了就乖乖把首级交出来......
你以为这是在演《西游记》呢?孙猴子和银角大王比葫芦,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么?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