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型力传感器和柔性打磨机器人,「蓝点触控」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新闻资讯   2023-06-29 08:18   84   0  


柔性力控打磨工作站已在卫浴、医疗、航空发动机叶片等领域完成批量交付。


文|沈筱
编辑王与桐
来源36氪Pro(ID:krkrpro)
封面来源|IC photo

36氪获悉,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点触控)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政府引导基金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和进一步提升批量化交付能力。

蓝点触控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力传感器及柔性打磨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制造商。公司此前曾获智友金苗基金天使轮投资。

力控是通用型机器人必备传感器之一,也是工业机器人实现在打磨、装配等复杂精密场景应用的关键。蓝点触控创始人兼CEO刘吴月告诉36氪:“目前机器人行业已经普遍解决了机械臂灵活运动的问题,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在于视觉和力觉两个方面。”而蓝点触控之所以选定力觉领域,主要是由于团队的技术背景。

团队方面,刘吴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任职于航天科技集团,负责多项航天前沿技术开发,具备丰富的航天级力控技术研发和系统级应用经验;研发总监丰继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ICT领域连续创业者,曾任多家创业公司CTO,擅长复杂通信、实时控制和AI算法;董事兼顾问王田苗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

据介绍,从2020年获天使轮融资至今,蓝点触控在产品、技术和市场层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产品层面,蓝点触控原有业务以力传感器研发、生产为核心,主要面向机器人厂商提供力传感器核心零部件产品。目前,公司已经推出三大核心传感器产品,包括ST系列协作机械臂六维力传感器、EQ系列工业机械臂六维力传感、Joint系列协作机械臂关节力矩传感器,并搭建了自适应工艺库。基于此,蓝点触控建立了通用柔性力控机器人平台,可应用于打磨、去毛刺、装配、医疗、特种作业等跨行业的多个细分场景。

2020年,公司开始探索第二增长曲线,进入打磨和去毛刺两个下游细分应用场景,直接面向医疗器械、卫浴等行业企业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谈及业务拓展的原因,刘吴月表示,一方面,第一条业务线已相对成熟;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产品的客单价较低,市场增长存在天花板。而通过走进下游应用场景,公司既可以触达更多的行业和客户,又可以沉淀产业know-how,对产品、技术进行迭代优化。

具体而言,针对上述细分场景,蓝点触控经过三年时间的驻厂技术研发和验证,搭建了百余项参数的工艺算法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工艺数据库。基于此,公司推出了工业和医疗航空两个版本的柔性力控打磨和去毛刺工作站产品。

工业版本适用于强调性价比的大规模工业生产领域,例如卫浴五金、运动器械等各类五金产品的打磨;医疗航空版本则用于要求更高精度和灵敏度的场景,包括人工关节等医疗植入物和医疗器械,以及航空发动机叶片等产品的打磨。

技术层面,蓝点触控主要围绕解耦算法、结构解耦设计、高精度数据采集、多轴同步校准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刘吴月表示,解决好上述技术问题,是满足复杂应用环境对力传感器和力控系统的高精度、高带宽和易用性需求的关键。据介绍,目前公司产品的动态力控精度可控制在0.1N(牛顿力),响应速度能达到毫秒水平。

同时,刘吴月告诉36氪:“公司针对打磨场景开发的打磨工艺数据库和算法具备更高的技术壁垒。整个模型体系和数据库搭建好后,在后续推广中,一是可以做到同行业通用,基本框架能自适应解决约90%的问题,只需针对特定企业的品质要求进行工艺优化调整;二是针对新的行业,一般只需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工艺调试期。”

市场层面,据介绍,公司关节力矩传感器的年出货量达万套。同时柔性力控打磨工作站已在卫浴、医疗、航空发动机叶片等领域完成批量交付,客户为多家上市公司和行业头部企业,打磨产品量已达百万级别,累计运行四万小时。

总的来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力传感器及其下游细分场景应用市场均有较大增长空间。

政策方面,以《“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为例,蓝点触控聚焦的六维力传感器、关节力矩传感器是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中列明的新型传感器。同时,其关注的打磨领域也是政策支持的特色应用场景。

市场方面,在下游工业企业数智转型需求增加,打磨、装配等细分场景面临人力短缺问题的情况下,力传感器和完整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或将保持增长。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抛光打磨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6.1亿元,同比增长18.7%。蓝点触控认为,实际上,国内打磨机器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考虑设备未来更新换代需求的情况下,潜在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千亿元级别。

而从供给端来看,海外厂商市场份额占比仍然较高,存在国产替代需求。智研咨询测算,海外进口抛光打磨机器人产品数量占总装机量比例约为55.9%,但近年来这一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国内厂商一方面凭借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底层的研发创新和产品力的持续提升,已经逐渐获得市场话语权。

这也意味着,蓝点触控未来面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对此,刘吴月表示,一方面,蓝点触控试图从技术和产品层面构建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目前友商以ABB、发那科等进口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商为主,在行业尚未形成令客户满意的批量化解决能力,行业始终处于接单、交付、客诉的循环中。

刘吴月介绍,传统机器人打磨方案通常依赖于现场调试人员的经验,人员培养周期较长,所需现场编程时间也较长;而蓝点触控的方案支持可视化零代码编程,能实现数据实时反馈和生产状态实时掌控,将经验自动积累至工艺库以帮助软件迭代优化。

另外,由于公司也面向机器人厂商提供力传感器,因此,为避免与客户竞争,蓝点触控需要有选择地拓展下游细分场景业务。刘吴月告诉36氪:“公司确实会避免在核心客户已进入的细分领域进行拓展。但由于细分场景以及涉及的行业足够多,并且市场规模足够大,渗透率还很低,因此公司可以在两条业务线之间达成较好的平衡。”

投资人观点:

Pre-A轮投资方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克震表示:“蓝点触控是国内少数掌握力控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的公司之一,同时技术已经在航空等要求极高的领域得到充分验证。我们投资公司的初衷是蓝点触控掌握的力控传感器技术属于平台技术,因此未来在跨应用场景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公司目前已经在卫浴打磨产品领域开始放量,同时在医疗关节领域已经为客户做了相当规模的产品打样并获得了客户订单。基于力控传感平台技术,我们认为公司具备快速进入汽车零件打磨、零件装备、医疗机器人等领域的能力,从而帮助公司短期内实现跨越式的增长,帮助投资人实现收益回报。” 

天使轮投资方智友金苗基金管理合伙人王田苗表示:“我有幸孵化、投资了一家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项目——蓝点触控。它的传感器可以标配到协作机器人、各种交互机械上。它现在有望成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如果这个项目满足于之前的业务结构,即便上市,市值估计也就是四五十亿人民币。但它做到最高的技术水平后,又开发设计了与其传感器结合的专用机器人,专用于抛光打磨的工作站,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卫浴、家具门窗等各种需要打磨的市场,突破了原有的市值天花板,就有可能突破百亿人民币市值的潜力企业。这家公司并没有止步,又进一步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示教方法,不但可以远程迭代加工部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了不同工件示教学习的效率,减轻了对技术人员编程工作、示教工作的依赖。基于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投放租赁的方式,和中小型企业开展合作。业务结构进一步拓展。”

36氪旗下创投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点击关键词,查看最近的早起看早期
餐饮:「四叶咖」「爆爆姐螺蛳粉」「墨比优创」
医疗:「无忧跳动」「Glowe 阁楼」
文娱:「山漫文化」「集卡社」
教育办公:「推推(Tuitui)」「UPDF」
工业技术:「桥田智能」「贻如生物」「芯率智能」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36氪",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