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DNS 服务器可以通过测量服务器的响应时间来选择最快的服务器,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 IP 地址。
各个 DNS 解析产品可能采用的解析策略不一样,以 DNSPod 解析为例,他采用的就是权重 + 随机的策略:
基于 DNS 实现负载均衡的优缺点
基于 DNS 实现负载均衡是十分简单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它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将负载均衡工作交给 DNS,省去了网站管理维护负载均衡服务器的麻烦;
技术实现比较灵活,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 TCP/IP 应用;
对于部署在服务器上的应用来说,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就能实现不同机器上的应用访问;
很多 DNS 系统还支持基于地理位置的域名解析,可以将域名解析成距离用户地理位置最近的服务器地址,加快用户访问速度。
但基于 DNS 的负载均衡同样也存在一些弊端:
目前的 DNS 系统是需要经过递归服务器、顶级服务器、权威服务器以及众多缓存等多级解析的,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解析记录缓存。如果服务器 IP 发生变动,即使修改了 A 记录,也需要各级缓存失效后才能生效。而在解析生效前的这段时间,用户可能就会根据缓存记录访问到已经被更换过的服务器上,从而导致访问失败。
为了本地 DNS 服务器能够及时同步权威服务器上的最新记录,所以一般将 DNS 缓存刷新时间设置得比较小,这就会导致 DNS 频繁发起解析请求,从而造成额外的网络问题。
DNS 本身并不具备主动监测服务器负载情况或动态调整权重的能力,不能区分不同服务器之间的性能和负载差异,不能反映服务器当前的运行状态,所以一些大型网站总是使用 DNS 域名解析作为第一级负载均衡手段,然后在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提供更高级的负载均衡算法(比如最少连接:将请求发送到拥有最少开放连接的服务器),从而完成最终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