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雅洁
题图丨图虫创意
导读
1、日本总务省年初曾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CPI同比上升3.1%,达到104.1,连续19个月同比上升。
“日经指数能冲上十万点”,6月初,驱车在日本冲绳的海岸线上时,一名来自上海的金融界人士对戴明放出豪言。戴明已经在日本定居12年,目前在冲绳提供租车等服务。今年以来,他开始密集接待上述来日本旅游及考察的客户。
日本经济正在出现一系列引人关注的变化。今年5月,日经指数自1990年泡沫破灭后重回3万点,企业资本开支也出现增长,部分盈利情况出现修复,但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日本似乎正在走出持续三十年的通缩时代。
从2022年开始,日本物价指数不断走高,至2023年4月已经连续20个月上涨,部分行业工资出现罕见的增长,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也出现上涨和修复。
华尔街投行开始在报告中判断日本“日本经济摆脱通缩”和“向适度通胀经济过渡”,日本政府最高经济委员会也就此召开会议,讨论通胀和薪资增长是否表明日本正接近持续摆脱通缩。
6月21日,原日本央行国际部局长、现大阪经济大学教授福本智之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日本经济已经不再是通缩了。2022年以来CPI是正增长。但是真正意义上是否已经走出通缩,有待观察。今年春斗( “春季工资斗争”,是日本工会每年春季组织的为提高工人工资而进行的斗争)的工资上涨幅度超出大家意料的高。但是,总体的收入增长还未赶不上物价上涨幅度,实际工资连续13个月负增长。物价和工资的良性循环是否已经打下了基础,还有待观察。
处于全球通胀时期,对于大部分经济体,这些本应是需要警惕的经济现象,但是对于过去三十年几乎陷于通缩的日本,这却是某种程度上值得庆幸的变化。
自90年代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开始逐渐陷于物价、工资、资产价值都处于缓滞增长的通缩状态,这一状态持续了三十年之久,期间多届日本政府尝试了诸多政策工具,都如投入深井的石块,只能短暂听到波动的声音,很快归于平静。
通缩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对现实经济的即刻影响,而在于预期的改变。
在这种环境中,居民消费欲求和企业投资需求持续低迷,社会文化和心理也困于此,并反过来加强这种经济现象和预期。持续三十年的日本通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已经成为了一代日本国民的宿命。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说:“日本正在摆脱通缩心态。”
物价的上涨让习惯了较低利率和稳定物价的日本居民,有些许不适。但对于见识过经济的高热,对经济温度异常敏感的华人和中国投资者来说,目前的升温更为舒适。不止一位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的日本华人表示,与低迷的经济增速相比,他们更乐意看到日本的改变,看到外来资本的流入,看到国民信心的恢复。
在通缩的预期和社会经济文化紧密嵌合后,要改变并非易事。这种“美好时刻”在日本三十年摆脱通缩命运的努力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此前日本经济也有过物价持续上涨,被政府官员认为即将摆脱通缩的时期,但最终证明只是一次短暂的回温。
这一次的回温仍需要时间验证。
拿不到的鸡蛋
在疫情快结束的时候,熟悉的供货商直接对董力说没有鸡蛋可供应。两天之后,供货商发来了新的价目表,董力才发现,鸡蛋涨价了。
这是在日本待了10年的董力,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物价的压力,他在日本经营一家中国烧烤店,羊肉、牛肉的价格从疫情前到现在,涨了30%左右。
唐嘉也在超市里寻找便宜鸡蛋,以前100日元(约5元人民币)一盒的鸡蛋,现在涨到了300日元(约15元人民币)。
已在日本生活二十多年,负责一家赴日医疗和医美翻译培训机构的徐磊,走出家门打算吃一碗拉面,为此,他得花费超1000日元(约50元人民币),换作几年前,他只需要800日元(约40元人民币)就能吃得很好。
在徐磊的日常消费中,除了拉面,整体的生活成本一直在上升,包括洗衣粉、洗头膏、牛奶、面包、黄油、咖啡、香烟都在整体涨价。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的价格近两年均有所增长。
唐嘉还观察到另一种“狡猾”的涨价,比如去便利店买早饭,以前150日元(约8元人民币)的四片面包,现在价格不变,面包数量变成了三块。
日本总务省年初曾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CPI同比上升3.1%,达到104.1,连续19个月同比上升。
其中,食品价格、外出就餐价格等上涨是推升核心CPI的主要原因。同时,2022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比前一个财年上升3.0%,为1981财年以来最大升幅。
在日本东京开设不动产公司的王宇龙,对此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十多年前,租一间20平米的房子,只要5万日元(约2500元人民币)租金,现在已经涨成10万左右日元(约5000元人民币),涨了一倍。
物价在涨,资产价格和劳动薪酬也出现了升温的迹象。
五年之间,离徐静波不远的东京湾,一套100平米左右的高层住宅(因为没有公摊,相当于中国130平米左右),原价8000万日元(约400万人民币),现在已经涨到了1亿5000万日元(约800万人民币),相当于翻了一倍。徐静波是亚洲通讯社社长、日本中国经济俱乐部副理事长。
一系列的房地产市场表现,让徐静波看到了日本经济的曙光。截至目前,日本房地产现在的价格已经超过了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最高价。
身处冲绳的戴明所住的房子,四年前的5500万日元(约279万人民币),到目前也翻了一倍。
戴明在冲绳经营着一家民宿,现在当地旅游行业零工小时工资,较疫情之前,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之前时薪只有800日元左右(约40元人民币),疫情结束后,已经涨到了1200日币到1500日币(约60元人民币到76元人民币)。戴明自己所在公司雇用的员工,也给出了1500日元的时薪,按他的话说,如果不给这个价格,就招不到人。
智库东京商科研究公司(Tokyo Shoko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所有大型日企都提高了工资,大型工会成员的工资上涨了4%,创下30年来的最高涨幅纪录。日企与工会的工资谈判初步结果上月出炉,日本大企业在今年春季为员工加薪3.91%,创下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通缩讨论
在这一轮全球性通胀的背景下,物价的持续上涨在大部分国家应该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但日本恰恰是个例外。
在持续三十年的时间中,日本物价保持了一种极为缓慢的增速,只有在极少数的年份中会出现明显上涨,居民的实际消费支出、收入以及资产价格等在过去的三十年或近十年时间中,也几乎处于缓滞状态。
但从2022年开始,日本物价指数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上升,今年4月单月较上年同月上涨3.4%。
这种变化让日本政府和经济学界感到兴奋,也让一些国际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日本出现的种种变化,最核心的一个关注是:日本是否已经走出了持续三十年的通缩?
5月的一次日本政府最高经济委员会专门讨论了近期通胀和薪资增长是否表明日本正接近持续摆脱通缩。日本内阁在会议上表示:“虽然最近的数据中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但我们必须确保它们是稳定和可持续的,这样日本才不会重新陷入通缩。”
刚刚上任的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要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物价上涨,不要仓促改变政策。
这确实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变化。
一位长期关注日本经济的研究人士指出,大家普遍意义上认为的日本通缩本源,来自于广场协议之后的90年代资产负债表衰退,该研究人士说:“日本整个房地产泡沫风险几十年才出清完,需求萎缩和信心萎缩持续了非常久。”
在过去三十年,日本的CPI数据呈现了持续低迷的状态,仅在个别年份CPI同比增幅超过2%,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中,CPI都呈现了同比负增长。
为了重振上述需求和信心,日本在三十年的时间中反复尝试各类政策。
最近一次尝试是从2012年开启的安倍经济学。2012底安倍晋三开启日本经济改革,“三支箭”接连射出,2013年4月,日本央行引入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国债买入额并延长购入国债期限,每年增加约50万亿日元(后续增加至80万亿元),货币政策变动的目标之一是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尽管安倍经济学在其他领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但却未能达到既定的通胀目标。
对于这种尝试失败的分析有很多,但一个普遍的解释是:尽管货币财政政策做出了很多宽松的尝试,但却没有改变自泡沫时代后,日本消费者、企业后养成的消费、投资的行为习惯,一个数据是,改革后的5年时间中,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并没有出现增长。
换句话说,每年几十万亿日元的货币投放,并没有改变人心的“通缩”。
通缩时代
与出手阔绰的中国客户相比,王宇龙面对日本客户时会耗费更多的沟通成本。
日本客户买房谨慎,会考虑特别多的因素,要看20套,甚至30套以上的房子,还要仔细盘算周围的交通、学校等因素,才会下手买房。对比之下,中国客户只看两三套,觉得不错就付款。而且,在日本,下定决心买房的,绝大多数是40岁以上的人群。
身处大阪的董力,接触到的日本中老年人群,对他们的印象亦是“拮据”,经历过那场泡沫经济崩盘后,很多人不敢再放开自己的消费。
居民消费意愿的下降叠加老龄化的推进,日本家庭消费支出在1992年见顶后持续下降,1994—2012年间,日本家庭户主平均年龄由50岁升至57.3岁,同期家庭支出下降了14.2%。
诸如酒类、海鲜等消费品在1992年达到顶峰后,就开始逐渐下滑,服装的单价持续下降。
日本人旅游的目的地从欧美变成了日本国内短途游,单次旅游的价格下降了,露营却更火了,年轻人出行热衷于“特种兵式旅游”,一种马不停蹄的旅行方式——野村东方证券的数据显示,20-29岁的年轻人旅游平均过夜次数从1990年的1.5次以上降低到2010年的不到一次。
与亲历泡沫经济崩盘时期的人群“把钱装在口袋里”不同的是,日本的年轻人,却因为常年的银行负利率,不愿意存钱了,更不会投资股市、债券和基金。某种程度上,这些年轻人的消费欲还是有的,戴明将此形容为:“说透支消费,可能有点夸张。换句话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消费,挣多少花多少,我很负责地告诉你,真正存钱的日本年轻人是极少数。”
人们在消费上的选择传导至企业,叠加泡沫破灭对资产负债表带来的损伤,企业纷纷选择了更加谨慎的经营方式。
长期从事日本企业和产业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认为,泡沫经济崩盘以后,日本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集中处理,实行了破产重组。据此,日本企业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依赖性下降,为了降低自身风险,日本企业开始提高自有资本,多数企业自有资本超过30%,某著名汽车公司的自有资本,最高时期达到了50%水平。这些日本企业,利用自己的资金滚动,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企业越来越保守。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一些日本企业的资金实力更加雄厚,但投资依然相对保守。马淑萍分析,一是企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心理上变得保守;二是日本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日本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新的消费需求不如新兴发展中国家旺盛。
一些研究者也认为,正是日本企业谨慎保守的经营方式,使得其错过了互联网技术浪潮,一些产业的竞争力也出现下降。
令唐嘉至今不能接受的是,在日本,很多企业还在坚持使用FAX(传真)。成长于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唐嘉一开始甚至都没回过神,日本当地人说的“FAX”是什么东西。等他创业之后,越发明白,日本人口中的“FAX”有多么重要,很多日本公司订单,必须要传真过去。
唐嘉将此形容为“不理解”和“固执”。他认为日本的很多老人,不愿意拥抱新鲜事物,做生意效率比较低下。
企业的保守、经济增长的缓慢带来了居民收入增长的持续停滞——通缩时代,停滞的物价并不会想让人“买买买”,因为人们的收入增长也停滞了。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2021年日本的平均年薪为39711美元,仅比1991年的37866美元高了1845美元。三十年的工资累计涨幅不到5%,相比之下,法国、德国等其他G7国家的工资涨幅为34%。
徐磊认为,长期处于低利率和稳定物价的日本公众,生活可以用不成一变的“安居乐业”来形容,“从GDP增长颓势和鲜有创新的角度来看,与中国相比,日本某种意义上,算是失去了三十年。”
当然,在另一个角度,过去三十年日本经济也并未完全停滞,而是缓慢地酝酿着变化,也为目前的改变提供了基础。
上述长期关注日本经济的研究者说,过去三十年是出清的三十年,并不是完全陷入了通缩,而是“相对通胀,绝对通缩”,由于日本独特的雇佣制度和独特的企业破产保护制度,这种出清非常缓慢,也是全球范围内独特的现象。
在该研究者看来,目前日本经济的改变,可以认为这种出清已经完成。
同时,三十年间,在汽车、材料等制造业领域,日本企业依然持续进行技术投入,并维持着行业的关键地位,尽管也有后来者逐渐逼近。
唐嘉认为,如果给日本的过去三十年加个定语,也可以说成“蛰伏的三十年”或者是“转型的三十年”,“没有人知道它做了些什么。”唐嘉说。
预期和不确定
不久前,徐静波开始密集接待中国的企业考察团,企业类型包括制造业企业、零售企业、AI企业等,从2023年4月开始,商务团明显变多,其5月份一连接待了四批中国企业考察团。
这些考察团,一般一天参观两到三家日本企业,聚焦的点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如何拯救经济;二是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企业如何实行转型创新;三是目前的日本企业都在忙什么。
常年与日本内阁以及日本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的徐静波,认为日本经济复苏的迹象比较明显,原因并不是因为股市的表现,而是在于房地产价格的全面回升以及消费市场的坚挺。
福本智之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日本当下的经济情况是缓慢复苏。虽然出口不振,但是国内需求比较强。5月8日政府把新冠疫情列为跟流感一样的传染病。服务消费恢复比较好。外国游客增速也很快。企业设备投资的意向较强。3月短观表明企业今年财年的设备投资计划同比增长3.9%。这些年初以来的数字表现强劲。
上述长期关注日本经济的研究人士认为,本质上,日本的经济周期已到底部,正开始迎来快速修复。
伴随着通胀的复苏以及日经指数走高——日经225自1990年以来,重新站上32000的高点,日本经济正在出现种种的变化:股价上涨、企业盈利修复、消费市场的复苏、房地产投资市场的火热等,这种变化也正在企业和居民的心理层面发生。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说,公众基于工资和通胀率将保持低位的假设行事,但这种常态正在逐渐发生改变。物价和工资很难上涨的通缩心态正在逐渐转变。
唐嘉发现,过去很难打交道的日本企业,突然变得好说话了。
之前发邮件不回,打电话不理的状况,在2023年得以改善,日本本土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基本都能约上。唐嘉用“大浪淘沙”来形容日本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
曾投资做旅游业,现在做游客租车业务的戴明,也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新希望。从2023年1月到现在,戴明的公司,利润涨了1000%左右,且现在还在往上涨的过程中。疫情结束以后,他刚刚开始摸索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以期未来逐步走向稳定,实现业务板块的跨越和调整,以及利润空间的进一步提升。
戴明说:“现在没到迸发的时期,现在的冲绳,是历经黑暗后,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
这种回温并不一定会是长期现象,如果考虑到日本在半导体、汽车等支柱产业上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目前日本经济的复苏就需要更谨慎地观察。
针对日经指数的上涨,上述研究人士分析,由于三十年的风险出清,整个日股估值太低,分红又很高,股票债性化。该研究人士表示,在一个低利率和持续宽松的国家,处于6%的ROE左右水平,其实相当于一个高收益债的票息,这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吸引条件,有非常厚的套期空间,加上经济在逆势修复,资金会往日本跑,由此形成了现阶段独特的逆周期性质。
目前物价、工资方面的回温也需要时间考察其可持续性,过去三十年日本也曾经数次有走出通缩的迹象,但最终证明只是短期的回温。日本政府的竭力呵护也显示了这种回温的珍贵和脆弱——6月16日周五,日本央行一致投票决定维持政策利率在-0.1%不变,维持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标在0%左右,符合市场预期。
长期仍待观察,但一些资金对日本市场的兴趣日益增长。
唐嘉正在策划对于日本不动产的投资。房价的上涨,给了唐嘉新的机会,下一步,他打算买入一些楼。日本不动产租售比更为合理,能达到4%-8%。据此,唐嘉会将不动产投资作为自己未来相对稳定投资的一部分。
王宇龙在最近见到了很多来日本投资房地产市场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客户。
与王宇龙当年去日本留学时的消费观念不同,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00后日本留学生,愿意为一套较好的房子,负担月均1万人民币的租金。
当上述留学生的家长们,得知日本东京较好地段30平米—40平米的房子,价格在400万人民币时,甚至不再让孩子租房,马上下手买房。
王宇龙嗅到了商机,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杀回留学生市场。彼时的日本,刚刚放开疫情,中国留学生得以重新向日本流动。
王宇龙说:“他们真的很有钱,接触到他们,就是接触到这些孩子的父母,这些父母哪怕现在不买房,以后也可能来日本投资。”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戴明、唐嘉、董力为化名)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创业邦",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