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至49%,超六成企业反映需求不足
新闻资讯
2023-06-30 12:57
94
0
2023.06.30
本文字数:1740,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6月份PMI指数小幅提高,表明推动经济全面回升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经济回升的基础在不断巩固。
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经济运行有所趋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 6月份PMI指数小幅提高,表明推动经济全面回升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经济回升的基础在不断巩固。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呈筑底回升态势,同时必须看到,需求收缩的压力仍然突出。反映需求不足企业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到61%(上个月为58%)。张立群认为,扭转需求收缩的各项工作不进则退,正处在最要紧的时刻。必须进一步提高扩大内需的综合效果,要着力增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有力提振企业生产投资信心,带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要依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带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企业生产稳中有增分项指数显示,市场需求下降势头放缓,企业生产稳中有增,原材料和产成品去库存持续推进,市场价格有所趋稳。当前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感受仍比较强烈,小型企业运行加快放缓。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经济恢复势头在经历了4、5月份的连续放缓后,开始进入趋稳运行状态,市场需求下降势头放缓。6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8.6%,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趋势。其中,新动能需求加快增长势头较为突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1.7%,较上月上升0.8和0.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都连续保持在扩张区间。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4%,虽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仍保持在51%以上,显示消费品市场需求继续保持上升。从生产端来看,6月份生产指数为50.3%,较上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在短暂降至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新动能的生产回升尤为明显,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指数分别为53.8%和53.2%,较上月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6月生产指数较新订单指数高1.7个百分点,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企业新订单相对偏紧的情况下,积压订单对企业稳定生产有一定支撑作用。积压订单指数为45.2%,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价格方面,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行,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回落,但幅度有所收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5.0%和43.9%,比上月上升4.2 和2.3个百分点。调查中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的企业占比均连续4个月回落,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小型企业运行加快放缓分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特别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均高于临界点,产需持续增长,对本月制造业PMI拉动作用明显;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文韬表示,当前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感受仍比较强烈,尤其是国外需求连续收缩。企业调查显示,6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61.1%,较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4%,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显示出口持续收缩,是导致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二是小型企业运行加快放缓,民营经济压力持续加大。6月份,大型企业PMI和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0.3%和48.9%,较上月上升0.3和1.3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PMI为46.4%,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5.7%和44%,较上月都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供需加快收缩。民营经济是小型企业的主体,小型企业运行加快放缓,表明民营经济压力持续加大。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告诉第一财经,当前国内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经济内生动力和社会有效需求仍有补强空间。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内地主要经济指标在一季度的反弹幅度高于预期,但此后经济修复形态进入常态化增长的速度也快于预期,应客观、全面、理性地看待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表现,充分估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