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上天了,还把张艺谋们的心念也带上天了

新闻资讯   2023-07-08 12:46   77   0  

【本文剧透轻微】眼瞅着网民关于《破球2》和《满江红》的票房争吵不休,我两部片子都挺期待。年初六,做好防疫武装,一次性把两片都刷了。先说结论:

《破球2》勇往直前,《满江红》精致内卷。《流浪地球2》已经不是一部吴京味电影,有大时代的人类气魄,打开了很多未知之门,甚至把张艺谋们的灵魂也带入了新时空。

01

两部片子只是碰巧一起上映,本不该互相比较,因为就不是一个维度上的物种。一个面向未来,一个从古代找升华,一个敢于突破处理不同的主题和叙事,另一个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几乎就是个室内情景剧,精致又内卷。

《满江红》的导演和编剧在他们那个维度上做到了极致。一部让人又开心又感动的贺岁片,如果赢了票房,也正常。《破球2》即便暂时输了票房也没关系,它开启了一个未来,就像剧中中国人验证了月球发动机的可行性,它验证了一种新电影的可行,前途无量。在工业革命的开端,火车乘客就是不如马车乘客多的,何况破球才第二部就已经有了高铁的感觉。

太空电梯
两部片子不得不比一比,这是天意阴差阳错。《破球2》自带降维打击,与《满江红》何干?
之前看很多朋友说破球2很牛逼,我以为是说特效牛逼。看了电影,我觉得是全方位牛逼,从故事到手法都有舍我其谁的气魄,而且较少张艺谋那种刻意的人文负担。
主题和大义先不说,电影首先要给人视觉体验,刘慈欣原著做不到的,电影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太空电梯上的狂飙突进,不仅小说难以展现,也是成熟了一百年的好莱坞式飙车没法比的。
无人机铺天盖地出战景象,以前属于外星人,比如电影《独立日》那种,现在则是地球人的技艺了。
吴京惊叹安检门居然都是能走动的机器人卫士,很有点“铁色幽默”。
很多优点别人都说过了,比如为世界提供了具有中国道义和气魄的危机拯救方案——全人类团结、组织起来“穿越周期”,敢于牺牲,为后人负责,而不是各行其是,只求一时自由安乐。重要的是,电影表现这一切的手法没有说教,而是融入光影,比如有人说剧中李雪健出演的中国代表周喆直,举手投足、光蕴气色都是周总理的味道,我深以为然。
再比如,电影不吝给世界各国勇士在剧中安排角色,各种肤色一起奋斗,还勇于让美式白人也能享受到被别人轻微揶揄嘲讽的权利。此外,还有电影制作的工业化水准等等。
不足之处,别人也说了不少,比如总是要向西方人证明自己: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但是瑕不掩瑜,而且仔细思考剧情,周喆直这段斩钉截铁,可能正是人机博弈剧情的需要——获得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机要考验人类领导能不能在极限压力下保持信念。
还有人说电影的科普没做好,不顾及大众,比如频繁提到“洛希极限”,只有粉丝能看懂这个我倒觉得不用担心,抖音上都出了好多关于洛希极限的科普了。


02

我自己特别想说的有两点。

第一点,地位评价。
《流浪地球2》是一个新物种,虽然有很多不完美,但那是进步中的暂时不足。它那些毛病,正是希望所在。比如一次想讲的故事太多,那就方便了之后拍续集来梳理。
它在快速迭代,很多细节开始精细,各种小处见大,胜似闲庭信步。比如刘培强的小指环飞起,上面“china"印记一闪而过,配上一声鼓点入魂,这种制造认同的技艺已经得心应手。
航天员诺夫动身赴死前抛下一句“俄罗斯人在太空是无敌的!”,让人听出了一股很现实无奈的俄罗斯悲怆。
我感觉剧组已经有这种气魄:我就是不意识形态,而且我就有自信能玩好。人们本也不需要厌烦意识形态,烦的是那些不懂意识形态非要死板硬上的。我只担心剧组以后玩这些过于熟练。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又有了太多惊喜,又升高了维度。人类要处理大危机,量子计算机生命也暗戳戳参与进来与人类较劲。如何决定,如何行动,如何在大变局中安放个体,包括数字化的个体,这是好莱坞式废土英雄套路无法处理的。
在流浪地球里,主角不是个人化的英雄,而是具有个性的英雄群体前仆后继。在饱和救援中,工程思维、集体思维、个性思维融合在一起,超越了纯意淫的个人主义,也超越了纯命令的集体主义,从而对二者都进行了升华仿佛贝多芬的叩门声融入了国际歌,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吧。
刘慈欣敢于想象在今天世界几乎成为禁忌的共同体拼搏模式,而我们国家在新冠三年用实践验证了一次,至少有两年是完全可行的,得失成败,都值得总结经验。人类历史很少一帆风顺,七分功三分过就已经很伟大。按照“宇宙大过滤器理论”,宇宙中的文明都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所以我们至今也没有遇到别的星球文明(费米悖论)。没有注定的事,地球也需要团结拼尽全力才能有一线希望。
敢于到达这个精神境界,才能让各种细节获得意义,《满江红》也才能更久远地传颂下去。
第二点,主题叙事革命。这个我得先说一下《满江红》。
《满江红》我觉得好看,相当于看了超长版的精彩春晚小品,对得起门票。它把小叙事艺术发挥到极致,最后还升华了,但终究还是小品境界。
张艺谋的技艺炉火纯青,只是囿于他那个时代和维度。他用小品和谍战叙事,来嫁接一个宏大主题。电影前面大部分就是一个古装的喜剧悲剧宫斗剧谍战剧大杂烩,不停的抖包袱、爆笑料、反转反转再反转,来回虐心,很精彩,但是和历史感、和满江红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是最后引出了《满江红》这首词。如果换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样能讲这样的故事,放在哪一个时代都可以。所以,这可以看作一部古装版的《悬崖之上》。
人物几乎都是小人物,甚至都是小人思维,各种自私、琐碎、算计。编剧擅长再现的是那个庸常世界,只不过最后突然上价值观来救赎。从沈腾到小岳岳,就差小沈阳了,二人转能承担起岳家豪情吗?
最关键的,虽然剧中多数是武人和糙人,表达的却是文人想法——只有文字是杀不死的,只要我流传了文字,我就不朽了。甚至文字大于事功,四字弟弟有机会杀了秦桧,却不杀,说要让他从此活着被人唾骂,很有点“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的后世视角。
坏人不死没关系,只要文学作品《满江红》被全军复述,被百姓传颂,被流芳百世,人文素质教育就成功了,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这么一升华,秦桧心花怒放啊,宰相我继续干,词你们接着背,皆大欢喜。
有那么一点柴静的意思——“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转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喜剧意外具有了悲剧价值,表达出今天“人文主义者”或“启蒙主义者”的自我价值困境:“我有什么用?”如果爬不出陷阱,就会自我升华、自我安慰:我们不用做成什么事功,人文精神自己会发挥涓滴作用,科学家、工程师、劳动者没有人文是不行的,我认为我传播了思想,我启蒙了民众,这就是无用之用了。
《满江红》代表着这样的逻辑:所有的行动,是为了发现和传承一段话。《流浪地球》相反:所有的语言和思想,必须要转化为实际的拯救、建设行动。
人文,本不应该与事功、科技对立,启蒙也不该是虚空的自欺欺人。不喜欢《流浪地球》的人,第一讨厌中国战狼,第二讨厌工业思维,觉得宏大叙事缺少人文情怀。然而,我们人类生存的历史,本就是一曲宏大叙事的袍,罩护住底下无数小小叙事,如同结满小小珊瑚的巨舰破浪前行
张艺谋、陈凯歌等后文革一代,都有沉重的启蒙和文化负担,觉得只有用文化革新“国民性”才能完成革命,才能解决问题,却越来越为了文化而文化,脱离实际。《红高粱》《黄土地》到民间找生命力,给人启迪,《无极》《英雄》就只能让理念空转。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刘慈欣担忧人类上传意识,从此在电脑里生活。张艺谋们抢先一步,从此在人脑里生活,出不去。

03

但不是说他们的文化追求没有价值了,而是需要承前启后,被别人升华。《流浪地球2》升华了他们,它把张艺谋一代人的心心念念包含进来。

最好的桥段就是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与女儿数字生命的纠葛。数字生命及其伦理问题,这是科幻小说常见的主题,就国内作家来说,宝树、赵海虹、陈楸帆、白丁都写过。刘慈欣处理这个主题倒不多,他是一直担忧人类向内转,都跑到数字世界里去沉迷,失去向外太空突破的勇气,地球文明因此而熄灭。可以说他比较回避数字生命主题。

然而现在,电影却撸起袖子正面处理这个主题,没有简单排斥数字生命,而是直面矛盾,思考新的可能,从而超越了小说。
意识上传量子计算机,以往这种主题或者被导向存在主义式的个体伦理争议,比如电影《AI》,或者导向数字专制和自由意志的关系,如电影《黑客帝国》。白丁的《云球》最宏大,讨论量子计算机里如何演化星球文明和智慧诞生。《流浪地球》系列要海纳百川,把他们融成一体。
破球2里面,父亲痛失妻女,用数字人来代替,我首先想到宝树的科幻短篇《妞妞》,主人公正是阅读张艺谋一代的人,读过20多年前哲学家周国平的记事散文《妞妞》,记录一岁女儿因绝症去世的故事。那本书我也读过,揪心。周国平处理个体的生死歌哭,当然重要。宝树延续并突破这个主题,将其转移到科幻空间里——科学家给失去女儿的父亲送来仿真机器人女儿,引来喜悦,也带来无穷痛苦循环,最终成为悲剧。
破球2里,虚拟生命也给父亲图恒宇带来争议、痛苦。他的同事马兆则在为另一个主题而斗争:人是要真正的、永远的死亡,还是要变成数字宠物?电影暗藏的另一条主题则是:数字生命会和人类发生战争吗?
破球2对这些大相径庭的主题采取了都承认、也都挑战的态度,一下子全部继承过来,青出于蓝。
图恒宇对女儿的爱、对家国的责任,以及对法律的怀疑,缠绕在一起。在数字生命的合法性上,图恒宇与全球政府起了冲突,刘培强也在忠孝两全与个人家庭生死中找平衡,为了妻子的生命价值怒骂电脑moss。但他们最终在斗争中走上了尽责之路。
电影没有单纯制造人文、个体与事功、集体的对立,而是承认复杂局面。数字生命内部也有了不同变数,可以和人类合作,打开共生、博弈之门。人类和数字既不是互相从属,也不是完全对立,更符合奋斗进化的拉马克逻辑。
电影打开了更多想象之门,比如人类生命数字化,是不是也是可行的拯救方案,等度过危机之后,由量子计算机通过材料把人的身体再造出来。
《流浪地球》在平行空间里拯救了已经开始油腻的周国平、张艺谋一代。当张艺谋还在秦桧的府邸里四处逡巡,寻求破局,破球2却把他们的人性家国思考一起带上太空,在新的维度上激发变异创新,把大叙事和小叙事都提升,融入新的人类叙事火种。谁能在太空忧伤,谁就能在太空升华。这不是降维打击,这是升维拯救,也正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矛盾推动事物前进。
不喜欢吴京电影的,应该先放下战狼ptsd,去看一看这部电影,不是只有狼性,兔性、马性、牛性、狐性、狗性……片中都有。就要进入地下城了,都给自己找一个位置吧。
(本文感谢科幻作家萧星寒帮助)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壹寸灰",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